吳嬌容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實、表達思想感情、形成作文能力的綜合過程,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現行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改革作文教學,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方法已刻不容緩。解放學生個性對優(yōu)化作文教學,對提高作文教學效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解放個性;創(chuàng)新作文;優(yōu)化教學;作文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實、表達思想感情、形成作文能力的綜合過程,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現行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其集中體現在:形式上千篇一律,抄襲現象空前;內容真實性喪失,假、大、空盛行;做法上過于機械,模式化的指導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小學作文教學投入多、收效低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事實。改革作文教學,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方法已刻不容緩。在多年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學習過程中,我深感解除舊教法束縛,解放學生個性對優(yōu)化作文教學,對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激發(fā)習作興趣——“未成曲調先有情”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內在動力。有些語文教師不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接受能力,一味追求寫“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條理清晰”等高標準的文章,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幾十名有差異的學生。這樣年復一年的機械要求忽視了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不堪重負,談何興趣?沒有興趣,又談何求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就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的心境中寫作。
在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過程中,我采取的做法是:
1.推薦好書閱讀。王崧舟說過:“讀文學,學語言,你就得咀嚼、比較,只有咀嚼和比較,你才能體會到它的妙算、它的魅力、它的精髓?!睘榱诉_到這個目的,我曾嘗試開過“閱讀書目單”,把一些過去的、現在的、經典的、精彩的作品介紹給學生,如:曹文軒的《草房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的章回片段、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中外作品,讓學生細細去閱讀,去品析。這樣,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名人名家佳作,累積了素材的容量,汲取了更多的精神食糧,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達到了文字與人的心靈交流,于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與鑒賞水平。
2.構建展示平臺。將學生優(yōu)秀習作展示在班級里,甚至我還為我們班的孩子出了一本作文集,供同學們欣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我還將“精品”推薦到校刊、豐澤區(qū)教育信息網或投稿到報刊發(fā)表。
3.鼓勵參加賽事。在各種征文比賽中,通過“我是最棒的”“人生難得幾回搏”“貴在參與”等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敢于“亮劍”。
4.建立獎勵機制。當學生參賽獲獎后及時在班上表揚鼓勵,并發(fā)給獎品,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悅,以此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并保持長時間的熱情與動力。
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將習作興趣保持長久,并逐漸把作文當成愛好,進而成為特長。
二、提高觀察水平——“眼明正似琉璃瓶”
兒童的眼睛是天真無邪的,應該讓他們都具有一雙慧眼。而最重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因為觀察力是聰明大腦的“眼睛”,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生活中要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否則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的眼前溜走,寫起作文來必然筆重千鈞。
要解放學生個性,開闊學生作文視野,就要引導學生處處留心,善于觀察目之所及的人、事、物。如指導學生觀察柚子,通過視覺,了解柚子的形狀、顏色;通過觸覺,掂量它的重量;通過嗅覺,聞到它的香氣;通過味覺,嘗到它的滋味。如寫《我熟悉的一個人》,先要確定觀察對象,然后從多角度觀察其外在、言行、內心活動等。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去細致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還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寫《我的房間》,學生天天生活在其中,時時抬頭可見,但容易熟視無睹。如何寫好這篇文章呢?首先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熟悉的環(huán)境,如街道、市場、校園,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真正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真正把握事物內涵,寫好作文。此外,應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觀察。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欣賞悠揚悅耳的薩克斯音樂,眺望蔚藍無垠的大海,一定會感到心曠神怡;看到垃圾遍地的街道,聽到嘈雜刺耳的聲音,一般會覺得厭惡憎恨。如果學生在觀察中無動于衷、漫不經心,寫起文章來也就言之無物,缺乏真情實感。
古人云:“眼明正似琉璃瓶?!蔽覀円龑W生通過觀察,開闊學生眼界,積累寫作素材,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三、注重閱讀遷移——“ 它山之石可攻玉 ”
學習語言的最佳方法是誦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熟了,作者語言就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案例一:仿寫句子。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我喜歡》有這樣的一個段落:“我還喜歡花,不管是哪一種。我喜歡清瘦的秋菊,濃郁的玫瑰,孤潔的百合,以及幽嫻的素馨。我也喜歡開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有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認為它們享有同樣的尊榮?!蔽易寣W生仿照句式練習:我還喜歡 ,不管是 。我喜歡 。我也喜歡 ,我認為 。這樣的仿寫可以拓展學生思路,激發(fā)學生想象,同時可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培養(yǎng)語感,遷移運用。
案例二:寫特寫鏡頭。讀了《豐碑》中對軍需處長的描寫,我請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對著軍需處長的將軍,當他轉身時,看到他身后的云中、山中的戰(zhàn)士們會是怎樣的神態(tài)、怎樣的步履……學生的理解深度不同,描寫就不同;語言積累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并在練習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日久天長,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打牢了語言表達的根基,學生才能舉一反三,從而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課內外結合,讀寫結合,才能達到課標要求。
郭沫若說:“胸有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闭b讀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進程,感悟與創(chuàng)造才是目的,才是結果。我們要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改變閱讀課堂上不動筆的現狀。
四、捕捉生活資源——“紙上得來終覺淺”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教學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走出課堂來豐富語文知識?!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谧魑闹笇Щ顒又校處熞朴诓蹲綄W生生活的資源,把這些資源作為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源泉。比如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就應該讓他們在自然里、在社會里拓寬視野,獲取豐富的閱歷。此外,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有意義的勞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采訪與社會調查等活動,引導學生接觸社會,使學生的個性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段覍W會了做花燈》《我是小小導游》《觀看足球比賽》等文章,都是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社會實踐活動記錄下來的收獲。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讓學生走出狹小的班級空間,走進自然、步入社會、深入生活這樣的大課堂,學生才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例如:鶯歌燕舞、姹紫嫣紅的春天;綠樹成蔭、荷塘飄香的夏天;云淡風輕、稻谷金黃的秋天;寒意襲人、雪花飄舞的冬天。從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景中,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在生活中、社會中面對真人實物,感悟真事實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情感出發(fā),親眼觀察、身臨其境,感受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受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和建設成就等。只有對生活充分感知,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開闊視界,以發(fā)揮其內在創(chuàng)造力。
解放學生個性,優(yōu)化作文教學,教師應從應試教育的誤區(qū)中走出來,把學生從作業(yè)堆中解放出來,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觀察、去想、去說、去做、去寫了,作文教學自然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暗乳e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一次次的作文課上,身為語文老師的我們一如既往地播撒希望的種子,讓我們期待有一天“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期待每一位語文教師能創(chuàng)設開放型的作文課堂,真正解放孩子的身心,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自由的學習生活中提高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課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
[2]向德勝.讓作文變得輕松起來[J].學苑教育,2011(9).
[3]吳俊香.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