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寶 劉俊俠
【摘要】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者中國的五千年文化歷史,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小學語文是我國目前所有課程中開設課程最多的一門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是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為學習其他的課程和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強,但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自我學習的方式,所以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學習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式,這個時候養成的學習方式,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未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閱讀;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明確地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什么?興趣是對某些事物喜歡的一種表現。它以人們的認識和探索事物的需要為基礎。它的重要動機是,教會人們認識事物、搜尋真理的,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中的主要因素和動力。陶行知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做事,學與樂是不分的。興趣是每個人最好的老師,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多去閱讀,更希望孩子能夠有效地去閱讀。首先,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閱讀,這是孩子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孩子對閱讀有了興趣,他們才會享受閱讀的過程,并且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感受到閱讀帶來的財富。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知識,了解文章中講述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枯燥無味,還會逐漸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對閱讀的厭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年齡和生活經驗對小學生的限制,雖然能對文章所描繪的事物有較高度的認識,但是可能無法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所以,巧妙地設計課文內容的講述是小學教師進行良好的閱讀教學的重要保障,為學生打造一個身臨其境般的感覺,讓語文教學課堂變得生動起來,這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漸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趣味性的環境下學習閱讀知識,才能逐步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
例如《晏子使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便可以以分角色的閱讀的形式去進行教學,分別扮演楚王和晏子,體驗不一樣的角色情感,再利用課文中的語言開展趣味的課堂教學,用小學生的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進一步還原。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加用心,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節課的教學課文,并讓學生自主地閱讀課文和表演者的細節。而對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和參加角色扮演的學生,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閱讀內容,并且還可以讓教學課堂變得更生動形象,有利于快速教學及記憶點的形成。
二、堅持不懈地閱讀,從“不想看”到“一直看”
興趣可以培養,也要堅持,閱讀是知識的積累、知識的沉淀,需要不斷閱讀,并且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深入下去,慢慢就會變成生活中的樂趣。設計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是一個教師很好的選擇,引導學生帶著對問題的好奇心進行閱讀,在閱讀時從文章內容尋找答案,從而達到教學要求,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堅持閱讀。
例如要求高年級的學生每天讀一篇600—800字左右的文章,閱讀完之后根據自身認知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性書寫,也就是“觀后感”,并隨機抽查其讀的效果與收獲;可以在每周自習課時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然后課余時間找老師講述書中內容,向老師推薦,既能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又能培養學生即興發揮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當學生因為閱讀,學習進步了,思想豐富了,有了收獲,有了成就感,學生自然而然會意識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會喜歡上閱讀。
三、有效閱讀離不開加強記憶積累
對字、詞、句的積累是加強記憶積累的主要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充足的睡眠,在大腦清醒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記憶并不是一項生硬的任務,是為了幫你積累,成為日后解決問題的資源。也許短期內感受不到較大的成效,需要時間去積累,不運用壓力逼迫自己,規定時限內去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務,一小時、兩小時都專注地去做了。無論完成率多少,都是成功的,定時就好,不做定量計劃。向他人分享閱讀時喜歡的句子和段落,講述自己喜歡這些句子的原因,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激勵對記憶也是有幫助的,贊美與肯定有助于激發大腦皮層,吸引人們自立自主地去閱讀。
四、結語
綜上所述, 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有效閱讀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為教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立于學生的位置,掌握學生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加以佐證,引導學生去獲得,去尋找,要抓住有利教學的聚焦點,捕捉機遇,根據不同特點,學會隨機應變,著眼于教學環境中,使學習不再枯燥,變得靈活且富有樂趣,使學生閱讀變成主動。
參考文獻
[1]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