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
【摘要】創新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將創新教育與之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創新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確立的堅定不移的教育方針。只有把創新教育結合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開展創新教育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首先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革新教育觀念、學生觀、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思考和實踐,不斷地接觸社會不斷學習,豐富知識,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豐富教學知識,用新知識、新科技手段武裝自己,這是時代對語文教師的挑戰。
二、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深化改革
教師在課堂上要大膽探索,優化課堂結構,把藝術融入教學中,方能使知識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從心里理解,從深掌握,終生不忘。如在教小學五年級的《將相和》時,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走近歷史,會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查找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把預習的內容自己講出來,教師加以引導,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又讓其他學生受到感染。此外,還可以把這篇文章編成故事,繪聲繪色地講,更體現文中“和”的含義,對課文進行藝術加工,使課文再現它的作用,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要在教學方法上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不能按照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按生字、解詞、分段、段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之一順序一一講解,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地向學生輸入知識,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使最具趣味的語文變得極枯燥無味。我們要用強烈的時代意識和創新意識靈活地運用,處理教材。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手足之情、師生之情、愛國之情、贊美之情,以情動人,從而使學生思想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使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使學生身心舒適、愉悅,產生思想上的融合,感情上的共鳴;還會使學生按“美”的標準去創造生活、語文教師以“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既“傳道”又“傳情”,既“解惑”又“解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讓學生從小得到完美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發展。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既是學生潛在的智慧萌發,智慧成長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心理前提和可靠保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心智水平,要變教為誘,變講為導。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好奇心去質疑、求異,讓每個學生養成愛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在教學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教師要為此提倡學生質疑求異,鼓勵學生發表與別人不一樣的見解,敢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點。有些學生見解很新穎,如“這山望著那山高”,本來含有貶義,是指責那些見異思遷,朝三暮四的人,有位學生卻敢于從新的角度進行質疑:難道“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對嗎?人類不就是在不滿足后不斷攀登而進步嗎?當然有些學生的質疑是錯誤的,不管怎樣教師都應給予贊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人人參與,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課堂教學,教師“主導”的核心是喚起學生的“主動”課初要設計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生動的小故事、小謎語,活潑的游戲等都是有效的開講方法,都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參與的興趣,產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學生只有參與熱情,而沒有正確的方法,積極性也不會持久,參與也就流于形式,學生要達到有效參與,我引導學生按照“做什么”“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還能怎樣改進”等這樣的步驟學參與的方法。課上要掀起學習高潮,用不同的形式點的總結,評價,盡可能讓各層次的學生都看到參與的成果,感受參與的成功喜悅,以增強持續參與內動力。還可以靈活有效地使用多媒體輔助設備,會極大地激學生的思維,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教學內容上創新
教師在教什么上不應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要有所開拓,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一)與其他學科聯系
各種知識技能之間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就存在著相互遷移的可能,在探求更深層次的知識體系時,單靠一門學科知識難以獲得突破性進展,而借助于相關學科的知識,則常常可以向某一領域作深層次的探索。所以在教學時,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學知識聯系,以幫助學生更好學習從而提高語文素質。
(二)與生活聯系
生活是人生的教科書,是語文能力培養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在課堂教學上聯系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恰當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做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又快又好,才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讓語文教學走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這就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如作文競賽、書法賽,各種形式演講等語文主題活動;說相聲、演小品、演課本劇等語文說唱表演活動。這些活動活躍了學習語文的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把單純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學習語文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用我們創造性的教來喚起學生創造性的學,用我們創造性的思維方法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品質,用敏銳的眼睛發現教材中的“點火處”,并幫助學生“再點火”。只有我們能換一雙眼睛看問題,換一副腦子思考問題,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教與學才會合理地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才會有標新立異的沖動,才會有創造思想和創新意識的萌芽和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創新教育,加強個性、意志、審美、情感等為內涵的人文教育,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喜歡學習語文,自動學習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