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怡
【摘要】在繪本教學中,我們要學會依據不同的學情和文本特點因材施教。在學生面前,善于示弱,善于挖掘文本值得咀嚼的地方,舉一反三,得法得意。深入淺出,讓學生在簡簡單單的故事背后收獲文本深處藏匿的精神寶藏。
【關鍵詞】賞析課;楊春柳;《幸運的內德》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舉行校語文評優課的契機,使我有幸聆聽了蘇派名師楊春柳老師執教《幸運的內德》一課,這節課帶給我莫大的啟迪。
一、因材施教——橫看成嶺側成峰
(一)講讀的參與性
《語文新課標》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讓學生通過接讀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講故事的環節中。
師:下面我們就開始讀故事。一天,內德收到了一封信,信里說:“歡迎你參加驚喜派對!”啊,真幸運!可是,真倒霉!派對在遙遠的佛羅里達舉行,內德卻住在紐約。(開火車接讀)生1:真幸運!一個朋友借給他一架飛機。生2:真倒霉!發動機爆炸了!生3:真倒霉!他也沒落到干草堆上。
楊老師在繪本的教學中先扶后放,引導學生參與到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文本的故事情節,仿佛置身故事情境之中,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
(二)言意的轉換性
上課伊始,楊老師帶領學生講讀故事,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了解故事主要內容。然后,出示四幅圖片和文字,激發學生從比較中發現文本色彩和文字的特點。接著,楊老師又設計說話練習引導學生想象內德“真幸運”的內容。在說話練習之后,以寫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進一步想象拓展。這樣一個引導學生“據言識意→據意識言→以言表意”的過程,帶著學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間走走回回,階梯式地實現“言”與“意”的相互轉化。
(三)想象的豐富性
《語文新課標》又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保ǔ鍪菊劬€圖,引導學生回憶“真幸運”與“真倒霉”的內容,直到回憶到“真倒霉!他也沒落到干草堆上”停留。)
師:那接下來會是怎樣呢?是“真幸運”還是“真倒霉”?生:真幸運。師:我們來猜猜看“真幸運”會是怎樣的?生1:真幸運!他落到了水里。生2:真幸運!他落到了農田里。生3:真幸運!干草堆旁邊有張蹦床。生4:真幸運!他落在了干草堆邊上的水溝里。
一個好的故事,絕不會平行推進,作家會有意設置各種“拐點”,形成一波三折的情節曲線吸引讀者持續閱讀下去。而閱讀者,也會在出乎意料中,享受著探險般的閱讀體驗。楊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遵循了課標要求,抓住了文本和學生特點,在想象的王國里帶領學生感受情感上的新奇和愉悅。
二、大智若愚——大珠小珠落玉盤
教師要學會退,讓學生進。
師:剛才有同學取了《幸運與倒霉》,那為什么作者沒有這樣定呢?而是在“幸運”和“倒霉”這兩個關鍵詞當中選擇了“幸運”這一個詞呢?生1:因為結局是幸運的。生2:“幸運”出現的次數總是比“倒霉”多。生3:“幸運”和“倒霉”其實是一對孿生兄弟,兄長就是“幸運”,弟弟就是“倒霉”。師:我們總有遇 “倒霉”的時候,但是我們最終心里懷著的那個詞,一定得是“幸運”。
楊老師的“示弱”把學生的才能發掘和引導出來了,學生在課堂言語實踐中變得強勢了,變得主動了,變成了言語學習的主人。
三、舉一反三——泉眼無聲惜細流
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去激發學生的言語生命力。
師:我們要借用《幸運的內德》這個故事的句式把《塞翁失馬》的故事情節整理出來?就是“真幸運是什么”,“真倒霉是什么”。生自讀,書寫概括。
楊老師甄選文本中經典的言語形式,結合《塞翁失馬》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其形,悟其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技巧。
四、深入淺出——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南宋陳善曾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 出示:真幸運!一個朋友借給他一架飛機。真幸運!飛機上有個降落傘!……真幸運!內德會挖洞。
師:你有沒有發現內德的經歷是曲折的,但他最終是幸運的,他是有原因的。我有些關鍵詞突出來了,想想看他有哪些仰賴的因素?生1:我覺得內德就是平時朋友很多,他跑得快,懂得多,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生2:我覺得內德一定很聰明,要不然他怎么會開飛機呢?從“跑”我可以看出他肯定是個頑皮的人。師:看來,頑皮的人會幸運一些。其實,也就是說,幸運有時候看起來是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實際上真正要獲得幸運,肯定離不開朋友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
楊老師對文本的解讀是深入的,他不停留于文字表面,挖掘出了文字本后隱含的意思。而深入的方式卻是淺顯的,就是讀和悟。
總之,在繪本教學中,我們要學會依據不同的學情和文本特點因材施教。在學生面前,善于示弱,善于挖掘文本值得咀嚼的地方,舉一反三,得法得意。深入淺出,讓學生在簡簡單單的故事背后收獲文本深處藏匿的精神寶藏。用一句話來概括楊老師的這節課,那就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參考文獻
[1]薛麗芬.小學語文互動場的新走向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