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麗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論入手,結合學校的立美教育,把德育融入生活,讓孩子親自去體驗、領悟、成長,去創造美、記錄美、發現美、學習美,讓立美家園開滿美德花朵,讓學校因我們而更美。
【關鍵詞】生活德育;創造美;記錄美;發現美;學習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吧罴唇逃?,即生活無時不變,生活無處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要適應生活的變化?!吧鐣磳W?!?,即倡導利用社會資源增加學習的內容和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等?!敖虒W做合一”以實際生活為落腳點,并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因此結合學校的立美教育,我們要引導學生接觸生活,把學校德育內容融入生活中,讓孩子親自去體驗、領悟、成長。在實踐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在實踐中去創造美、記錄美、發現美、學習美,爭做“美”少年。
一、綠色種植創造美
學校的“立美農場”成立了!我們班的“青葵園”也要開工了,孩子們和家長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大家齊心協力搬巨石、平整土地、松土、種植……孩子們干得汗流浹背,小臉通紅。累了他們也不喊一聲,完全不是在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之后孩子們又細心地呵護著他們種下的“希望”,鋤草、施肥、澆水……欣喜地看著荒地一天天變成了綠地。在班會課上,我讓孩子談談種植“青葵園”的感受。他們有的說勞動很辛苦,但也很開心;有的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不容易,我們要珍惜糧食;有的說這些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它們……
還有孩子提議將“綠色”也搬進教室,他們有人選擇菊花、有人選擇金枝荷葉、有人選擇吊蘭,還有人選擇仙人掌等。起初孩子們覺得菊花、荷葉等可以用來觀賞,吊蘭用來綠化環境,仙人掌可以用來防輻射,因為現在每個班級里都有一臺大電腦。后來隨著季節的改變,有些綠色植物不斷枯萎,孩子們也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每天給植物澆水或者曬太陽,等等。幾個月過去了,盡管有些植物枯萎了,但是教室里還是有許多青翠欲滴的綠色植物、一簇簇色彩斑斕的鮮花。
現在的“立美農場”青菜肥美,豆苗翠綠,蘿卜鼓出了泥土。春暉園、寫春園、青葵園……園園競輝;谷倉、二十四節氣竹篩、農作物知識牌、農具“家禽”……種植文化點綴其間,它儼然已經成為立美家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青葵班”也是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宋代大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讓道德規范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最有效的途徑莫過于親身的實踐體驗。這些植物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艱辛、生命的美麗、環保的意義,這也是種植的最基本的育人價值。 孩子們通過種植體驗生活,在創造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人與自然和諧的交流溝通,從綠色種植邁向綠色德育。
二、手繪紙盤記錄美
經過一段時間的創建,“立美家園”處處都是風景。有別具一格的立美石,造型各異的六六石,有趣的彩虹橋,還有印有各種“美”的“百美壁”……“強生園”里,棕櫚樹錯落有致,小鳥、毛毛蟲等手工藝品栩栩如生;“打谷場”上,頗具地域特色的兔兒燈精巧別致,生動靈趣;“古箏雅苑”樸素典雅、古色古香……
學校舉行“家在興小、愛在立美、情在指尖”手繪紙盤畫暨微言征集活動。借此活動我帶著孩子們參觀了我們的校園并向孩子們介紹了學校精神、校訓、校風……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參觀著。從他們一聲聲的贊嘆聲中,我知道他們已經將學校的“美”印在自己的眼中,刻在了自己的心中。在之后的繪畫中孩子們用畫筆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家園,雖然還很稚嫩,但是卻是從他們心底流淌出來的。在班會課上,我讓孩子們聊聊心中的學校,有的說我們校園很美,我很自豪;有的說學校這么美,我們作為校園的主人可要愛護它;有的說我相信我們的校園會越來越美……接著我引導孩子們說說今后將怎么做,在此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地將自己當成了班級的主人、學校的主人,自然會時時規范自己的行為,處處想著為大集體增光添彩。
孩子們在春生夏長、鳥語花香中感悟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生生不息的神奇。同時“立美家園”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讓每個孩子在校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引導孩子對美好事物認識同時,加深對“立美家園”的熱愛,并從中誘發他們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責任感、道德感在他們的心靈里得到萌生。
三、細心觀察發現美
經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立美家園”煥然一新,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立美家園的美。在班會課上我告訴孩子們除了外在美還有內在美,引導孩子們去發現更多的“美”:行為美、心靈美、語言美……并舉行了一個“火眼金睛發現美”的活動。孩子們發現了許許多多的“美”:楊清淼認真讀書的時候,徐蔡澎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補習功課,秦書甜將橡皮借給了我,田趙源教我跳繩,朱驍睿主動彎腰撿起校園的紙屑,祁澤軒主動將學校采蜜苑破損的書帶回去修補,張正主動扶起摔倒的孩子……我告訴孩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們在人生旅途中學會觀察、感受人生,體驗生活,要留心身邊的人物,細心發現美,認真思考美,進而讓自己也越來越美。
借此活動我又評選出班級的“行為規范示范員”“環保小衛士”“小雷鋒”等美少年,讓孩子們看到“美”就在我們身邊,榜樣就在我們身邊。
愛與善是審美心理的基礎,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啟迪心靈、開啟智慧、陶冶情操,習得美德。通過發現美,孩子們認識到多樣的“美”,看到身邊的好榜樣……鼓勵孩子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美”。
四、嚴格要求學習美
學校通過班級推薦評選出了最美“閱讀之星”“藝術之星”“體育之星”“文明之星”,并且將這些美少年的形象和感言掛在學校走廊處,為學生提供自己身邊的偶像,讓全校孩子以他們為學習目標,爭做“美”少年!
在班會課上,我讓我們班美少年談談他們是如何做的,并展示了他們的技藝。“閱讀之星”秦書甜小小年紀已經讀了三百多本書了,她和大家分享了讀書的喜悅,并邀請其他孩子和她一起讀書;“藝術之星”田趙源古箏已達了九級,她和“體育之星”朱驍睿向孩子們展示了古箏技藝和輪滑技藝,孩子們的掌聲此起彼伏,眼神中充滿著佩服。接著我讓田趙源和朱驍睿說說自己如何刻苦練習的。孩子們在驚嘆的同時也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文明之星”祁澤軒講文明懂禮貌,也是班級的文明監督員,進而我要求孩子們以祁澤軒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人人爭做講文明的“美”少年。
在生活交往中成長,就是讓學生在特定的人際環境中,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同伴之間相互影響,揚善避惡,學會做人。學生同伴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對學生成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從眾心理。引導學生學習身邊先進典型,不斷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力、自我約束力,增強前進動力。
陶行知的德育教育思想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他的生活德育觀使德育回歸生活、貼近學生的現實。我們要讓德育走進學生的生活,把德育真正融入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使學校成為“生活化的德育場所”,讓學生能切切實實地從中獲得感悟、體驗、熏陶和成長,使學校的發展永葆生機!
在立美家園的這片沃土上,孩子們學習著、生活著,也體驗著、幸福著、成長著……我們將會看到燦爛成片的美德花朵,立美家園會因我們而更美!
參考文獻
[1]徐瑩暉,王文嶺.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