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總書記提出:“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們的地球已變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作為一個高中學生,對此憂心忡忡,因此,提出一個新命題“地球凈生態化論”,以期引起人們對地球和地球生態保護問題的再認識、再關注。
關鍵詞:地球;環保;命運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何為“地球生態凈化”?就是祛除地球超負荷,讓地球在正常生態狀態下運轉。通俗地講,就是讓地球平靜下來,寂靜下來,鎮靜下來,肅靜下來。如此,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才能給我們提供生存的必要條件。地球生態問題很大程度上與人類社會工業發展、時代進步相關聯。早期進入工業時代的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償還他們欠下的環境債,而正處于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也在膨脹欲望……這些,都成為一個超越地區、時空限制的重要課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若是地球的某一處不再平靜,則整個球體生態就會失去平衡,人類就可能集體覆滅,后果不堪設想。由此看來,地球生態凈化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生存問題,它與全球人類共同命運緊密相關的。
曼德曾說過:“當我們居住在城市中,人與地球的直接體驗就無從談起了。”我們不知道地球母親為了給我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付出了多么慘痛的代價,所以我們肆無忌憚的擠榨她的乳汁,來換得我們的一晌貪歡。但是地球生態與每個人的利益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基礎,地球和地球的生態狀況將直接決定個人的健康裝康甚至生活的幸福指數。人類在長期實踐中卻不斷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這種充滿矛盾的需求下,讓地球生態凈化成為我們雖然疼痛但必須做出的選擇。
地球已經連發預警
地球越來越不平靜,越來越不肅靜,越來越不寂靜,越來越不鎮靜,而人類的索取卻仍看不到減緩的跡象,只好以它特有的焦慮向人類發出預警!
預警之一:溫室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碳排放,全球氣溫不斷創造新高。兩極的冰川正無聲地融化,像是北極熊、企鵝悲傷的哭泣,又仿佛人類懺悔的眼淚……全球變暖的趨勢正越來越嚴重,隨之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病毒復活、物種突變、淡水缺乏、海平面上升……一個又一個問題撲面而來,令我們猝不及防。我們的生活環境忽冷忽熱,要么進“冰窖”,要么“洗桑拿”,我們的地球“好像”變得越來越不適宜人類居住。我們的地球不再平靜!
預警之二:淡水乏缺。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資源。在全球水資源中陸地淡水僅占
6%,而在陸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極,22.4%分布在很難開發的地下深處,僅有0.4%的淡水可供人類維持生命。而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水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急劇減少,地球在喊渴,人類在殘喘。我們的地球已不再肅靜!
預警之三:土質異化。面對日益跟進的城市化進程,很多建筑用地占據了林地、耕地和綠地,導致人均耕地面積持續下降。不僅如此,人們不加節制地開墾耕作,不給土地一絲喘息、調養蓄肥的空隙,導致土質異化、甚至惡化連年增高,土地“沙漠化”、“萎退化”已經成為一大頑疾。我們的地球也不再寂靜!
預警之四:物種消弭。在現有地球生態條件下,動物們的棲息地在不斷的被破壞。如今,全球的物種數目正在銳減,生物多樣性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據報道,在近四十年中,物種下降了52%,其中淡水動物多占76%,幾乎是陸地和海洋物種損失的近兩倍!稀有基因的絕版、珍稀動植物的喪失無不像一雙大手緊緊地攥著人們的心。我們的地球不再鎮靜!
我們該怎么辦?
我們還要生存下去,我們離不開地球。怎么辦?要從認識地球開始。惠特曼曾說過:“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若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地球問題,就要從公民意識抓起。可以發揮社區的力量,利用各種宣傳手段,例如座談會、海報等形式,提高公眾的地球意識,只有公民的素質提高了,重新認識地球,重新人審視類的開發,倡導保護地球生態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其效果也會是事半功倍。
還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從當前來看,發展問題與環保政策不應該是矛盾的。政府應及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大力建全有關環保政策,堅持環境友好型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例如發改部門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行管部門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其他部門積極配合等。此外,政府應對企業加大管理力度,一是要對重污染企業進行停業整改,而是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建設生態企業的項目上來。
作為公民個人,更要樹立地球生態意識。地球生態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公眾地球生態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甘哈曼曾說過:“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我們應更新消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以身作則,積極參加民間環保組織,環保公益活動等,將地球生態意識滲透到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例如少開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來減少氮排放量;隨手關閉水龍頭節約用水;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只有每個人都身體力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才能造福子孫萬代!
結語
達爾文曾說過:“只有服從自然,才能戰勝自然。”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放眼世界,密切關注地球生態問題,使之與高速發展的今天相契合。我們應身體力行,加入到新能源的研發與宣傳中,為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簡介:孟慶鶴(2000.11.06),女,籍貫: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民族:漢族,最高學歷:高中在讀,單位: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