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21世紀特有的時代性問題,現代性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逐漸凸顯出來,其主要體現為個體的自我意識被夸大,人被工具化以及功利主義的社會輿論氛圍等。只有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得以有序推行,才能對創新的先進思想包容并蓄,從而讓普適性原則和個人權益得到良好尊重,進而鞏固和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與價值體系。本文對在面對現代性危機時如何進一步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現代性;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引言:
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價值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因此,在我國逐漸步入新的歷史時期的大背景下,如何結合我國國情,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從而運用這一有力的思想武器解決當前亟待解決現代性的問題是每一位中國共產黨人都應思考和實踐的問題。在國內外發展形勢依然風起云涌的當前背景下,只有秉持馬克思主義偉大理論思想,堅定不移地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才能在新時期做好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的準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現代性的危機
現代化過程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興衰與發展,而現代性則是與現代化過程如影隨形的一種精神,與此同時,現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運行機制的參考,因此可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F代化帶來的好處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是顯而易見的,是滿足物質文明發展需求的。我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漸摒棄了落后傳統與思想的糟粕,積極地學習和接納先進的理念與制度,從而使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與政治經濟改革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另一方面,現代性也激化了國家社會發展的固有矛盾,使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凸顯出來,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增加了障礙。我國的現代性危機主要體現在個人意識的過度放大,傳統普適性價值體系的削弱以及人的工具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對現代性危機
現代性優點與弊端并存的特點增加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必要性,只有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與我國的發展階段與實際國情有機結合,才能為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保持穩健的發展勢頭提供理論依據和思想指導。只有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化解現代性為我國政治經濟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能夠促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經濟發展齊頭并進,開創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對現代性危機的過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同中國國情有機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倡導將不同的先進思想理論兼收并蓄,從而逐漸形成全面完備的、科學合理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全部照搬的教條主義,因此,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也應是靈活的、立足于實際的[1]。古今中外所有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符合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愿景的先進思想理論均能良好地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所接納和利用。與此同時,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必須要遵循客觀規律,過度地強調個人意志與情感只會墮入唯心主義的深淵。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有助于重拾革命與發展的初心,更有助于對現代性所帶來的忽視普適性規律等諸多不良情況進行適當矯正。需要注意的是,消滅人的個性與自由實屬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和曲解,馬克思主義尊重個人的意志和社會的多元化,僅僅是強調國家與社會的發展不應以個人意志和情感為主旋律,應充分利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尊重歷史發展的規律,遵循客觀的普適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行動的科學性與成果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措施
堅定不移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能夠顯著地提高廣大黨員群眾的制度自信和思想自信,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中去。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是經過了實踐檢驗的、立足于實際的先進理論思想,只有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地拓寬道路,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不偏離為發展的主線,為應對當前亟待解決的現代性所帶來的問題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2]。與此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加強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核心內容的理解和感知,不斷提高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綜合素養以及思想作風,使其能夠真正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運用到實處,將理論同實踐相結合,踏踏實實地處理好日常事務,做好每一項決策,從而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的長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和諧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同樣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肯定,只有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更加強勁的驅動力。
總結:
綜上所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是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必須完成的使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即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與中國國情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不僅有助于解決我國在現階段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矛盾,更有助于戰勝現代性危機所衍生的挑戰。在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反思,積極地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方式與新路徑,從而使其迎合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的訴求,為最大程度地化解現代性危機提供保障[3]。
參考文獻:
[1]仲海濤.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挑戰與應對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2]董星辰.現代性視域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研究(1919-1949)[D].華南理工大學,2017.
[3]李佑新.現代性問題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01):118-124.
作者簡介:彭艷娟(1979.09.12)女,民族:漢,籍貫:河南省商丘,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