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京劇在中國戲曲百花園中被尊為“國粹”,多年來它的傳承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許多藝術家更是為此做出了卓越貢獻。沈陽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戲曲系原主任史云蘭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老旦名家,她曾在舞臺上演出過《楊門女將》、《望兒樓》的一大批京劇經典劇目;曾與譚元壽、梅葆玖、葉少蘭、尚長榮等京劇大家同臺演出……
然而正當她在舞臺上綻放異彩之際,組織上為了更好的傳承“國粹”藝術,調她從事京劇教育工作,對此她二話不說,毅然告別舞臺,做起了栽桃育李的幕后英雄。
軟磨硬泡,敲開藝術殿堂大門
史云蘭祖籍山東,1960年出生在濱城大連的一個造船工人之家,姐弟四人,她排行老二。父母雖無多少藝術細胞,可她卻自幼喜歌好舞,用她自己的話說,“連做夢都想當演員”。
一個難得的機會使她夢想成真。20世紀70年代初,大連市成立了藝術學校,聽到招生的消息,還在讀小學的史云蘭執意要母親帶著去報考,母親不同意,她就軟磨硬泡使出小孩子所有的本事,最后,在這個傳統的家庭里,淳樸、憨厚的父親發揮了一家之主的權威,拍板支持了她:“只要你自己喜歡,就去報名吧!”天資聰慧的史云蘭經過精心準備,一試得中,考進了京劇班。
進校后,學校根據她的嗓音條件讓她師從哈鴻濱、尹俊英二位著名演員,專攻老旦演唱藝術。史云蘭當時雖還是個小毛丫頭,可她人小鬼大,志向高遠,一心要當一名有出息的演員。她不僅上課認真聽講,細心揣摩,課后還注意消化,刻苦練習,學校的練功房里常常留下她不知疲倦的身影。春秋幾度,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史云蘭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走出校門,進入了大連京劇團,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專業演員。
畢業后,史云蘭深知京劇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必須不斷學習、努力進取,于是千方百計尋找機會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水平。由于京劇這門傳統藝術在學習上老師的口傳親授極為重要,因此,除了正常的學習、練功、演出外,史云蘭經常利用演出間隙,自費奔波于大連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之間,四處求師學藝,通過不懈努力,先后得到京劇名家李鳴巖、王夢云、王晶華、趙葆秀等的傳授和輔導,并被京劇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的琴師、著名京胡演奏家周文貴先生親自收為關門弟子,成為李多奎(京劇老李派)的繼承人。在這些京劇名家的指導下,史云蘭的表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掌握的大戲越來越多,受到全國各地觀眾的廣泛贊賞,并逐漸在舞臺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天道酬勤,京劇舞臺上嶄露頭角
史云蘭是一位不安于現狀的人,她堅信天道酬勤,尤其信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老話,不僅虛心向老前輩學習科學的發音方法和表演方式,還常年堅持練功,胳膊腿兒上經常留下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
大連姑娘愛美是全國有名的,有一段時間,大夏天里她連裙子和短袖衫都不敢穿。時間長了,連深知女兒生活習慣的母親也奇怪起來,以為女兒出了什么問題。一次,史云蘭的母親實在憋不住了就問她:“你一向很時髦,最近這是怎么了,大熱的天,整天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是不是皮膚得了什么病?”當史云蘭說明真相后,母親撫摩著她身上的傷痕,心疼的淚水奪眶而出。一些要好同事看到史云蘭玩兒命的練功就勸她:“你是演老旦的,武功根本用不上,何必自討苦吃!”每當此時,她總是淡淡一笑。
經過無數個日夜地磨練,辛勤的汗水終于將史云蘭澆灌成京劇百花園中一株初散清香的新葩,很快成為全國小有名氣的年輕演員,一些全國大型活動和重要演出經常邀請她加盟。京劇界一些知名人士普遍認為她的表演端莊大方、嗓音高亢、韻味醇厚,唱、念、做俱佳,稱她是京劇老旦行當中老李派(李多奎)難得的后繼人才。
接受重任,為傳承國粹甘愿栽桃育李
此后,史云蘭努力學習加強舞臺實踐,不斷取得驕人業績,中央電視臺陸續現場直播了她主演的京劇《遇皇后》、《釣金龜》、《李逵探母》、《游六殿》等劇目,有關部門還調她參加了“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錄制工作。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她還先后榮獲了第三屆中國戲劇節表演一等獎、文化部中青年演員獎等一系列獎項。1999年不到40歲即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2003年9月,正在史云蘭舞臺表演日臻成熟之時,組織上根據京劇事業發展的需要,決定把她調入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任教,這對她來說意味著舞臺演出將大幅度減少,組織上知道,對于一個40剛出頭,而且正值聲名鵲起之時的演員來講,是幾近殘酷的,但京劇教育又確實需她這樣的人才。
當有關領導懷著忐忑的心情找史云蘭談話時,沒想到說明情況后,史云蘭爽快地答應了組織的安排。從此她擔負起了培養京劇接班人的重任,像許多京劇前輩那樣,耐住清貧,日夜為京劇的傳承和振興栽桃育李,做自己的貢獻。由于思想開放、工作勤奮、業務精湛,史云蘭很快在新的崗位上脫穎而出,2004年7月,任教剛剛10個月之后便走上了戲曲系主任的崗位。
走馬上任后,史云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學中,為培養京劇事業的接班人出力獻策,在她的積極建議下,學校逐步加大對戲曲系基礎教學設施的投入,先后建起了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專業排練廳,并配備了一大批專業教學設備,使整個戲曲系的硬件條件迅速躍升為國內同類院校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史云蘭還多方游說,最終在省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支持下,組建了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京劇團,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提高藝術水平的平臺。
如今史云蘭雖然離開系主任崗位退休了,但還在辛勤的培育著京劇新苗,相信不久的將來,她的學生們將在京劇舞臺上為觀眾塑造出更多、更新、更好、更美的藝術形象,成為中國京劇未來的棟梁之才!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