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書榮
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那生我養我的故鄉,是我一輩子不能忘懷的熱土。
我的故鄉在山里,我的故鄉在白河岸邊,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寶山。作為50后的我們,經歷了60多年的時光,我們吃過苦,受過累,既哭過,也笑過,所以感受良多。特別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的故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普通百姓吃飯要憑糧票,穿衣要靠布票,吃油要油票,吃肉要肉票,就連過年吃點花生瓜子,還得填副食證。改革開放至今已經40年了,祖國在一日千里的變化,國民經濟騰飛,市場繁榮,人民生活穩定。我們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還能從中吃出文化;我們不僅有衣穿,而且還能穿出美感,穿出氣質,穿出文化。我們的口袋有錢了,我們的精神食糧也日益豐富,傳統文化不斷在充盈著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春花怒放的季節,我應表妹的邀請,來到家鄉的下帽山村。我原以為只是她家分享喬遷新居的喜悅,可是當我們沿著白河一路北上,走進下帽山村以后才發覺,村里家家都蓋起了二層樓,表妹說,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功勞,政府有補貼,農民自己這些年也有了積攢,蓋樓房大都是輕而易舉。
歇息了一會兒,我便坐不住了,很想去看看帽山大隊的其他幾個村子,因為1976年我在寶山寺公社工作時曾經在這里下過鄉,幾乎在家家都吃過派飯,對這里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開車出門,沿平坦的山路逶迤而行,白河邊綠柳成行,山坡上野花芳香。河岸邊修建了木質的棧道,棧道上有外來的游人在觀賞春景,也有本地農民在漫步。
車輛路過河東、河西、后溝等村子,若不是表妹指點,根本找不到原來的道路和人家了,變化之大,令人驚奇。車到河東村時,我特意下車,到我曾經住過的農家看看,那是我本家的一個姐姐家。姐姐早已不在了,她的兒媳都已經七十多歲了。相見時我們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表妹笑著介紹,我們才相互認出來。她們這里的樓房都是青磚青瓦,統一格局,寬敞明亮。一樓客廳,廚房,二樓是臥室,她家裝修風格很雅致,家具擺設有仿古特點。坐在沙發上,看著鏡框里姐姐的照片,不由得想起了坐在熱炕上和她拉家常的情景。
我剛下鄉到他們村那年,正是二三月青黃不接的時候。山里春天來得晚,園子里的小蔥剛剛有一寸多高,其他的菜還沒有下種呢。隊長派飯都犯難,家里都沒有菜呀。所以到各家吃飯大都是米飯、玉米餅、玉米粥,就飯的只有蒸雞蛋羹,條件好點的在蛋羹里放上一些臘肉,另外就是蘿卜條咸菜,或咸菜絲炒豆芽。每戶人家都舍不得自己吃大米,他們要留著做派飯,那淳樸實在的鄉親讓我至今不能忘記。
我的故鄉懷柔也加快從首都的遠郊區向服務國家對外交往新區轉變。高品質建成基礎設施完善的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為懷柔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高標準打造城鄉環境,實施了一大批景觀提升工程,生態福地、山水懷柔的形象深入人心。
懷柔科學城建設也納入全市“十三五”規劃,被國務院列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大科學城之一。現在科學城正在高速建設之中。未來,懷柔科學城將建成一個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國內外頂尖科學家、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也將聚集于此。按照建設規劃,到2020年,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成效將初步顯現;到2030年,將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聽到這些介紹,看到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真是讓人激情飛揚,愛國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
城里的建設如火如荼,鄉村的建設也是快馬加鞭。新農村里一排排寬敞明亮的新房替代了簡陋泥坯矮屋,寬闊平坦的水泥柏油馬路代替了坑坑洼洼的小道,漂亮的各式小轎車代替了自行車和三輪車。我曾經看見已在外打工的農民開轎車回來幫助家人收玉米。我們為生在首都的后花園懷柔而自豪。“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懷柔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鞏固提升城市特色品牌、加快推進區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放眼未來,改革開放將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將全面完成,懷柔科學城、影視產業示范區、國際會都正在加速建設,將為我們帶來強大的發展動能和品牌效應,在首都發展格局中確立重要地位、開辟更大空間。十三五期間的懷柔區域定位和發展基礎是,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文化科技高端產業新區。
一個文明祥和、安居樂業的幸福懷柔,正在建設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進,我們相信,故鄉的明天會更美好,懷柔的明天會更美好,懷柔的未來會更加燦爛輝煌!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