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雄兵
【摘要】在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社區青少年人數正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社區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數占青少年犯罪總數的比例較高,因此,此類群體已成為一個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的重點高危群體。同時,如何有效預防和減少社區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在預防社區青少年犯罪領域,政府應該做什么、如何做,這兩個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特別是在青少年害友、群毆、吸毒等事件的發生后,這兩個問題再次嚴峻地考問政府。
【關鍵詞】社區青少年 犯罪 預防
一、社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是犯罪類型的多樣化。許多社區青少年貪圖吃喝玩樂,熱衷爭強好勝,崇尚不勞而獲。往往從行為偏差到小偷小摸,再到盜竊犯罪,進而搶奪搶劫、甚至傷害殺人。
二是犯罪人員的低齡化。目前,在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中,已滿is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數逐漸增多,同時,因不滿is周歲不與刑事處罰和不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的人數也逐漸增多,有些少年甚至從10-13歲就開始走上犯罪道路。
三是犯罪手段的暴力化。由于年齡較小,許多社區青少年犯罪時往往不計后果,作案手段極其殘忍,且有的人犯罪手段已經達到智能化、成熟化的程度,有的一人就犯有數罪,且情節都較為嚴重。
四是犯罪形式的團伙化。近些年來,社區青少年中兩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數增多,許多社區青少年由于無所事事、浪跡街頭,便三五成群、拉幫結伙,他們往往會聚在一起尋釁滋事,共同實施犯罪,交流犯罪經驗,有的甚至模仿影視片中的黑社會組織,成立幫派或團伙。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探析
(一)家庭因素
影響人們生活的社會團體中,家庭的影響最直接、最長久。青少年犯罪的增長往往同家庭方面不能對其很好的控制相聯系。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向來受到人們的重視。按照社會控制理論的觀點,子女只有對父母存在較強的依戀度時,他才會在行為時考慮父母的感受,并遵從父母的意志,形成與社會共同價值規念相符的價值觀,遵從社會共同行為規范。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某些家庭中,還存在著影響子女對父母、家庭產生依戀的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二)社會因素
社會是青少年生長生活的大環境,這個環境一方面影響著他,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的行為影響著社會。當他對這個社會充滿愛的感情時,他就會作出維護社會有益于社會的行為。而當他對這個社會沒有深厚的感情,或者憎恨這個社會時,他就會做出破壞社會、反叛社會的行為,從而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三)學校因素
現代社會中,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中心,因此,其在控制青少年犯罪問題上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其控制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提高青少年對學校的依戀度,吸引青少年參與到學校活動中去,減少其接觸不良行為的機會,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其遵守社會共同行為規范的意識來實現的。在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存在以下影響青少年對學校的依戀度的因素。
三、預防的具體建議
(一)成立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專職委員會
委員會由綜合治理部門、司法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教育和文化部門、社區管理部門和群眾團體等多方面派員組成,由政府有關領導任負責人,受同級黨委有關領導決策機構的領導,同時,建立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和相關部門工作的評價考核制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形成合力。
(二)做好促進社區青年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暢通社區青少年的“出口”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組織針對社區青少年的勞動力市場,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對社區青少年的就業技能培訓,大力扶持社區青少年自主創業。例如:我們可以借鑒國際失業者社會保障最新趨勢,挖掘潛能、調整開支組合或增加開支,提供培訓費用、交通津貼、申請津貼等津貼,積極鼓勵社區青少年進行尋求就業的有關活動。
(三)加強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宣傳
加強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宣傳,提高社區居民的認識水平。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宣傳實施社區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目的、意義和操作過程,使社會對社區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目標、途徑、措施和作用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通過廣泛的宣傳,爭取廣大社區成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各級領導對實施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理解、重視、支持與合作,為實施社區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四)構建社區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網絡
構建社區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網絡,從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社區開展的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應該是全面和開放的,應該以科學的態度,繼承發揚以往的經驗,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和經驗。預防犯罪的開放式、全位教育在國外已有了成功的經驗,比如,在英國就有叫做“YOT”(Youth Offending Team)的青少年犯罪特別工作組。它是一種由政府牽頭,將警察、教育部門、衛生部門、社會福利機構、志愿機構等各方面人士聯合組織起來,有規范的工作章程、固定的辦公地點、穩定的經費來源,教育和預防以及干預轄區內青少年犯罪的專門機構。YOT通過教育、指導以及對進入司法程序的孩子的干預工作,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青少年犯罪的發生。無獨有偶,近些年來,澳門在教育青少年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由于注意到了社會各個部門的配合與協作,在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成功的經驗,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示:第一,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是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配合與協作;第二,我們的政府部門在預防青少年犯罪,加強青少年法律教育方面處于特殊的地位,它是組織實施教育核心,它具有決定權、行政管轄權,是法律新規定的責任主體。
參考文獻:
[1]肖建國著.中國少年法概論[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3.
[2]肖建國主編.發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3]姚建龍著.長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構[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4]曹漫之主編.中國青少年犯罪學[M].群眾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