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浩生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課堂手機使用的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手機網絡的使用對大學生課堂效率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國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利用手機網絡來查找學習資源,進而有效的提高課堂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手機網絡對大學生課堂效率的影響及優化途徑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手機網絡 大學生 課堂效率
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手機的普及率接近100%,由于手機具有便攜性、方便性等特點,因此手機網絡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也經常利用收集網絡來查找學習資源,但是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卻將手機當成娛樂的工具,進而忽略了老師所講的內容,造成課堂效率低下。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我國某高校1000名學生課堂手機使用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利用手機學習的人數比例只占總比例的10%,其它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
一、手機網絡對課堂效率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手機網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翻轉課堂,學生可以將教師講解的重點內容錄制成微視頻,以便課后進行知識的復習。并且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困難也可以利用手機軟件對答案進行搜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1]。例如,學生在做英語閱讀時,由于大學英語的閱讀量較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一些生僻的單詞,查閱字典會耗費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學習效率低下,這時學生就可以利用有道翻譯、百度翻譯等軟件,對單詞進行查閱,進而將課堂效率進一步提高。
(二)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手機網絡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可以將其看作為一個濃縮的圖書館。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上流行的愛課程、慕課等軟件進行課前預習或者是課后復習,以此來彌補自己薄弱的科目,增加自己的知識含量。其次,手機網絡的應用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2]。在2018年,全世界數十億的網友可以自由的利用手機進行交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各國之間已經實現了文化的滲透與融合,所以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要加強對于世界各地本土精神的了解。現階段我國旅游行業、酒店行業、海乘行業等在招聘畢業大學生時,都需要大學生對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大學生在畢業之后想要從事導游這一行業,在帶團的過程中,就需要了解回族的游客不吃豬肉、藏族游客的不吃魚的風俗習慣,而這些知識都可以利用手機網絡來獲得,學生學習了這些知識,也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在課堂聽講時集中注意力,進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二、手機網絡對課堂效率的消極影響
(一)轉移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調查發現,現階段許多大學生很少利用手機網絡來進行學習,通常是利用網絡來玩游戲或是是利用QQI微博等軟件進行聊天,一部分學生會沉迷與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將學習興趣轉移到游戲當中,進而在課堂上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睡覺、散漫等現象,并且學生沉迷于游戲就會更加覺得課堂枯燥乏味,這種不良循環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大學生的課堂聽課致率[3]。
(二)引發學生的思維隋性
手機網絡中百度、谷歌等軟件的功能日益強大,許多大學生的學習完全依賴于網絡答案,自己并沒有對書本知識進行獨立思考,降低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學生第一時間不是進行自主思考,而是利用搜索引擎對答案進行搜索,這種情況不僅會引起學生的思維惰性,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4]。
(三)干擾教師的講課思路
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一些學生會忘記將自己的手機設置成靜音狀態,手機在來電時會出現手機鈴聲,這是就會打斷教師的講課思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在課堂上多次發生這種情況,就會使教師與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影響課堂質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三、手機網絡對大學生課堂效率影響的優化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
調查發現,學生將手機作為課堂娛樂工具的主要因素是課堂教學乏味、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師要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教學情境,在課程內容中可以引進一些真實的教學案例,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臺作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時間[5]。
(二)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
目前,教師在大學課堂的教學時,教師為了防止學生沉迷于游戲,禁止學生在課堂上攜帶手機等電子物品,這種圍堵措施,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對教師持有敵對情緒,所以這種一味的圍堵法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該告誡學生網絡上有哪些優秀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學生工作或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愛學網、BBC等網絡學習軟件,指導學生利用這些軟件進行學習。
(三)更新學習資源
教師在已有的課程內容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搜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分工合作的學習模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挖掘,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手機網絡對大學生課堂效率的提高是一把雙刃劍,信息化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手機網絡對大學生課堂效率影響的利與弊,然后采創新教學模式、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更新學習資源等措施使互聯網發揮積極的作用,進而為大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仝偉.手機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影響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5(27):162,151.
[2]章小潔,王軼群,姚寶麗.基于智能手機的網絡資源對日語課堂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8): 297-298.
[3]劉偉.智能手機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5(18):36-36.
[4]臧利萍,劉燕美,周博.VisualBasic在線視頻APP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世界,2016(23):170-171.
[5]周建華,蔡婧雯,雷云智.基于Android的二維碼課堂點名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福建電腦,2018,(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