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泓曲
【摘要】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要管理工作內容,而內部審計工作則是企業經濟業務進行過程中的監督與監察手段。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是相互滲透、聯系的關系。我國國企風險管理依其管理特點,在內部審計領域角度下,也呈現著特殊要求。本文基于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相關理論,初探內部審計在國企風險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如缺乏重視、機構設置制度不合理、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客觀性、內審范圍過窄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內部審計
國有企業作為重要經濟力量體,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國企的發展質量與力量與我國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因此針對于國企經營中的風險管理,提高運營效率,存在著重要意義。我國國有企業總體而言,管理層級較多,且其分支機構也較廣,發展規模較大;而由此產生了管理上的難題尤其在于內部審計,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相互牽連的關系。企業風險管理是一項涉及領域廣、復雜性專業性高的工作,而基于內部審計視角下,其需要內部審計也需要相應地拓寬范圍與深度。
一、國企風險管理的內容與意義
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指通過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夠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測算,采取有效措施來有效管控風險,盡可能把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其具體內容按風險類型分,可分為戰略風險、營運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等。國有企業能夠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是其經營管理中避免損失的重要方法,以保證企業發展的盈利能力;同時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也會深入地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
二、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的關聯
(一)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
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各種類型的手段與方法;其中內部審計則是針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基于財務與非財務內容進行鑒證、評估企業管理行為的合法合理、有效質量的方法。內部審計工作要求獨立客觀性、公平工作等特點。其利用鑒證業務去審查財務報表的可靠性、真實性以避免財務風險;利用內部控制系統評估去考核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閉合性,以規范經營風險;除此之外內部審計還包括項目審計、物資采購審計、風險審計等,分別對相應風險進行審查與止損。
(二)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目標
在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九條內部審計部門應履行的職責中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進行評審”可見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工作要求實現的目標之一,是內審工作進行的意義所在;同時風險管理也是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三、內部審計工作在國企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上:缺乏認識與重視
由于部分國企或其下屬機構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定與執行重視程度不夠高,因此使得內部審計工作進程多受阻礙,甚至內部審計機構“虛設”、內部審計工作僅為“形式”。因此使得國企風險管理中,未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為部分風險滋生提供“培養皿”。對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聯系的重視,是內部審計全面參與、輔助國企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在重視觀念下,其才能在接下來順利開展。
(二)制度上:機構隸屬設置不合理,缺乏獨立客觀性
內部審計的本質和工作要求是獨立客觀、公正透明,因此需要通過設立合理的內部審計隸屬機構來保證其工作執行中不受干擾。若機構設置不合理,則易出現內審人員因利益相關而無法獨立地進行內審工作,從而影響風險管理的質量。以下圖1是我國國企內部審計機構常見的內部審計機構隸屬關系。 圖,我國國企內部審計機構常見的內部審計機構隸屬關系
由此可見我國國企,內部審計機構常隸屬于以上幾個部門;隸屬于審計委員會、董事會、總經理是最為多的。一般而言,隸屬機構的權力權限越高,內部審計工作則越能發揮監督作用。隸屬于總經理或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則會因為不相容職責合一導致內部審計有舞弊的可能性;內部審計也有可能因為上級職權壓迫導致無法獨立客觀地展開。
(三)審計范圍:涉及領域較少
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其涉及領域十分廣泛,除了財務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外,還包括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工程項目審計、物資采購審計、經濟效益審計、風險審計等。但是在許多國企內部審計工作中,較多涉及的范圍如下表1所示。
由上表內容可見,受調查的國企中展開比例較多的內部審計領域為財務、經濟責任、專項等項目;而對于物資采購、風險等領域展開審計工作較少。但企業購、存、銷環節中涉及的業務范圍卻較廣,缺乏審計的業務則可能成為管理與內控中的漏洞,產生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事件。
四、基于內部審計的國企風險管理改進工作建議
(一)提高內部審計及其應用于風險管理的重視
首先,應當在思想上進行強化與提高。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應當以完善的規章制度規定內部審計工作的進行,賦予內部審計人員相關權力,并協調與引導相關部門配合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在治理中重視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而從內部審計人員角度,應當及進行正確定位,變被動為主動。企業管理層的重視程度提高是整個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而內審人員的重視管觀念則為落實根基。
而在國企風險管理中,提高應用內部審計工作方法的重視程度,拓寬內部審計的應用廣度、深度,以可見形式、可量化的指標來衡量風險管理績效。以重視內部審計管理方法為切入點,完善國企風險管理制度與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有效性與效率性。
(二)設置科學合理的機構制度
合理地設置內部審計隸屬層級,且最好隸屬于董事會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但在此中隸屬關系下,董事會管理中應突出:①董事會內部股權相互制衡、股東相互牽制,避免大股東的利益及表決權力過大,損害中小股東權益;②設立獨立董事,代表中小股東意見;③董事長兼職總經理時,不應與內部審計存在利益相關,應是平衡制約關系。通過隸屬設置的調整,可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權限來保證工作進行的獨立性與客觀性。
(三)拓展內部審計范圍,全面參與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除了常見的內控檢查、財務鑒證審閱等外,還應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與相應具體業務進行拓寬。首先,應當根據企業具體業務,制定相關完善的專項領域審計流程規定;其次在內部審計拓寬范圍工作執行中,不應“怕苦嫌累”,應當以全面參與風險管理為目標導向,積極主動地開展;將內部審計作為風險管理方法進行全面滲透。
參考文獻:
[1]李天校,基于內控視角的廣東國有企業廉政鳳險防控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2]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8令,2004.
[3]鄭勇杰,管理審計在廣東地區國企風險管理中的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0.
[4]孟璟瑗.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