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深入了解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的實際,2017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湖南省組織了萬名大學師生志愿者赴全省各地開展“情系脫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本人根據組織安排到慈利縣龍潭河鎮竹峪、鐵樹潭、潘坪等三個村進行調研。2018年7月25日至7月31日,本人再次前往這三個村進行專題調研。在兩次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調研情況綜述
(一)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對象為竹峪、鐵樹潭、潘坪等三個貧困村。其中,竹峪村由長崗村和原竹峪村合并而來,共374戶1435人(其中貧困人口69戶374人),由湖南社會主義學院負責對口扶貧。鐵樹潭村由原鐵樹潭村和長巖村合并而來,共412戶1760人(其中貧困人口72戶325人),由慈利縣電視臺負責對口扶貧。潘坪村,共252戶1002人(其中貧困人口53戶187人),由慈利縣就業局負責對口扶貧。
調研采取了實地查看、查閱檔案資料、走訪貧困對象、與村干部座談等形式,核準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情況,健全脫貧攻堅工作檔案;走訪七十二戶村民,涉及到深度貧困戶、一般貧困戶、已經脫貧戶和脫貧致富戶各個類型;參觀竹峪村百畝龍腦樟、金桔、湘蓮等種植基地,農村淘寶示范戶;鐵樹潭村養牛、養雞等專業戶,千畝杉樹、百畝葛根等種植基地;潘坪村百千瓦光伏發電基地、百畝核桃、油茶種植基地,等等。
(二)脫貧攻堅成效
調研發現,幾年脫貧攻堅工作卓有成效,竹峪、鐵樹潭、潘坪三個村均于2017年12月通過扶貧驗收。
其中,竹峪村,扶貧工作隊爭取并投入資金達1779萬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扶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30多戶危舊房改造,硬化20公里人戶道路、建成4條主干水渠。在產業方面,400畝龍腦樟、400畝金桔、百畝蓮子種植及水庫養殖等產業相繼實施。截止2017年年底,63戶已脫貧。鐵樹潭村,扶貧工作隊爭取資金1100多萬元,目前已完成大部分主干道硬化,增設10臺變壓器,推進飲水人戶工程,修建4座蓄水池,完成光纖網絡入戶,危舊房改造16戶,異地搬遷正在穩步推進。在產業扶貧方面,重點扶植養牛、養雞等養殖業,成片杉樹林、油茶樹等種植業;積極籌劃3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截止2017年年底,64戶已脫貧。潘坪村,扶貧工作隊爭取資金1100多萬元,已完成全村主干道路硬化,增設5臺變壓器,修建2座蓄水池,危舊房改造18戶,著手推進異地搬遷。在產業扶貧方面民,1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投產。百畝核桃、百畝黃桃、百畝油茶等種植基地已經初步建成。截止2017年年底,49戶已脫貧。
竹峪、鐵樹潭、潘坪三個村計劃于2018年年底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二、典型經驗總結
(一)政策宣傳先行
注重把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好。扶貧工作人員廣泛宣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低保、養老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協助貧困戶申請辦理惠農貼息貸款,及時發現、反映和制止損害農民利益的各種行為,督促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二)民意收集全面
注重健全完善聽取群眾意見、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困難的長效機制。扶貧工作隊定期組織召開村組干部與村民代表會議,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公布脫貧攻堅“作戰掛圖”。深入聯系戶家中,了解村情戶情、經濟狀況、發展愿望、存在困難、就醫就學等,提出個人幫扶計劃。認真梳理歸納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盡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三)靶向定位精準
嚴格執行識別標準,把最貧困的戶、最貧困的貧困戶納入幫扶范圍。扶貧工作隊科學合理制定幫扶計劃,精心編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真正做到“戶有卡、村有簿”,對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實行信息動態化管理。并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對象逐戶確立幫扶項目,明確幫扶責任人員。
(四)全面兜底保障
把民生改善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扶貧工作人員認真做好教育、就業、醫療等宣傳和保障工作,健全貧困弱勢群體救助、大病醫療救助等制度,堅決防止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做好低保工作,并堅持“治貧先治愚”,促使貧困戶學習實用技術,增強致富能力,扎實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對貧困家庭“兩后生”免費進行就業培訓,保證每個貧困家庭有一名勞動力掌握1-2門致富技術。加快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充分激發各村發展活力。
(五)陽光普照兼顧
注重開展走訪調研,認真傾聽貧困群眾訴求。扶貧工作人員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對貧困戶逐一制定幫扶計劃,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切實把全體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產業培育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優化起來,把村干部積極性調動起來,真正做到互利互惠陽光普照。
(六)幫扶模式創新
注重動員更多的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隊注重創新定點幫扶、社會幫扶、東西協作等幫扶模式,加強扶貧項目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統籌考慮各方面資金資源,合理整合財政、農牧、林業、扶貧等涉農資金項目資金,集中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傾斜,激發各村發展活力。
(七)發展促進高效
注重把促進發展與推進脫貧攻堅行動結合起來。扶貧工作人員著力集中人、財、物著力做好村級道路硬化、解決部分高地村民飲水問題、偏遠地區村民用電問題等工作;大力推進以發展養牛、養雞、養魚為主的養殖業,以種植龍腦樟、金桔、核桃、黃桃、杉樹為主的特色林果種植業;協助做好土地流轉、種植業結構調整、勞動力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工作,幫助扶貧點群眾找準最適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產業。
(八)典型推廣帶動
注重把推廣典型與凝聚強大力量結合起來。扶貧工作人員注重發現和宣傳推廣在主導產業發展、基礎條件改善、新農村建設等農村改革發展中涌現出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九)情緒疏導到位
注重把疏導情緒與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結合起來。扶貧工作人員及時聽取不同類型群眾的心聲,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幫助開展法律法規及政策解釋工作。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風尚。
(十)固本強基提升
注重把強基固本與提升能力素質結合起來。扶貧工作人員幫助完善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教育培訓等制度,特別是加強貧困戶的技能教育培訓,指導村內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提升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和工作水平。
三、存在問題反思
(一)思想扶貧任重道遠
少數村民對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脫貧攻堅政策,對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低保、養老、惠農貼息貸款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認識和了解仍然不深;對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仍持有觀望態度;村民對脫貧攻堅舉措各打自己的算盤,個人主義思想泛濫;個別貧困村仍有賭博現象,個別貧困戶好吃懶做、打牌賭博;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仍然比較嚴重,什么問題都等政府來解決。
(二)醫療衛生條件有限
醫療衛生條件普遍差。醫療衛生服務設施落后,設備陳舊,人才缺失,從而導致一些小疾病都難以治愈,一些村民因為長期的勞作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病、腰椎盤突出、硒肺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嚴重的則讓村民喪失勞動力。醫療條件的有限讓很多小病拖成重癥。
(三)社會保障有待健全
醫療費用成為農民最大的負擔,因病致貧成為農村貧困的最重要的原因之尸。很多農民得病沒地治,村鎮衛生院大病治不了。得了大病沒錢治,即使治療了但越得大病越在好的醫院治療醫療保險報銷越少。許多貧困戶因此大病不治,大病致貧,從而導致惡性循環。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
(四)基礎教育嚴重落后
因地偏山高,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導致農村教育嚴重落后。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常住人口只有初中文化,老人基本就是小學水平,一些青少年因為考不上高中或者是沒錢讀書而早早外出務工。就算有一些學生考上大學,也在外打工沒有反哺農村家鄉。教育成本的高昂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因學致貧也成為貧困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和科學,基本上沒有支柱產業。雖然竹峪村搞了龍腦樟、金桔、龍蝦養殖、農村電商等產業;鐵樹潭村有養牛和養雞大戶還有人嘗試規模化種葛根,潘坪有核桃、油茶、龍蝦養殖等產業,但總體來說各村的產業結構仍不盡合理。
(六)扶貧力度不夠均衡
因對口扶貧單位的級別不同,各村爭取或享受的扶貧資源出現嚴重不均衡,扶貧效果也明顯不一樣。湖南社會主義學院是正廳級省直單位,能夠爭取的資源和資金比縣管單位多,故原長崗片區已經完成硬化路面人戶,但原長巖片區卻連村上的主干道還沒有完全路面硬化。長崗片區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留守兒童夏令營,發放助學金,而其他村則無力開展。長巖片區的養牛、養雞戶急需資金、技術、營銷等幫扶,而扶貧工作隊多方努力卻又一時爭取不到政策。危舊房改造政策好,但家底相對好的貧困戶能借以蓋別墅,一般貧困戶能蓋平房,深度貧困戶可能有政策也沒錢翻新危舊房。因扶貧力度不夠均衡,村民的實際獲得感也就參差不齊,甚至有個別人質疑黨的精準扶貧政策。
(七)扶貧項目需更精準
實施的扶貧項目待進一步精準對接當地脫貧攻堅的實際需求。如有對口幫扶人是銀行工作人員,其主要扶貧工作重心就全放在了發放貼息貸款而不管被幫扶人的實際需求。部分地方的貧困戶異地搬遷工作實行一刀切,搞政績工程,而未充分考慮到搬遷戶的當前客觀需求和長期生存發展要求。個別扶貧產業未能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未能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資源環境實際和產業自身市場特點,倉促上馬,未必能產生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
(八)規模品牌有待提升
各村相繼推出一些產業扶貧舉措,培育了一些新的種植、養殖產業,如千畝杉樹、四百畝龍腦樟、四百畝金桔、百畝核桃、百畝葛根等種植項目,肉牛、土雞等養殖項目,農村淘寶項目,等等。但目前都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規模相對比較小,尚未形成品牌,未能產生規模和品牌效應。產業如需做大做強需要擴大規模、創立品牌。造成這一困境的最大的瓶頸又在于缺少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領軍人物。
(九)扶貧成果有待鞏固
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幾分憂慮。其一,各項政策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們擔心脫貧后又因不可抗力因素返貧。其二,持貧工作隊最遲于2018年年底將撤回,村民擔心脫貧攻堅工作不具涎續性。其三,各個產業扶貧項目是扶貧工作隊負責策劃、實施、管理的,但各個項目具有較長周期性,工作隊撤走后如何繼續經營、管理,如何進一步明確脫貧前及脫貧后的責權利,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竹峪村的龍腦樟項目是從云南引進,金桔項目是從廣西引進)。
(十)脫貧攻堅有待聯動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財政、交通、教育、民政、醫療、衛生、就業、工商等各個部門共同參與、協同推進。目前,脫貧攻堅工作中仍有些不和諧的因素,如鐵樹潭片區的養牛和養雞專業戶都缺資金、缺技術,雖已獲得5萬元貼息貸款但仍有巨大資金缺口得不到支持;雖扶貧工作隊派他參加了養殖技術培訓但缺乏后續技術支持。養雞專業戶還在工商、衛生等方面受到相關部門責難。長崗片區一貧困戶搞農村淘寶,銷售臘肉、腌刀豆及其他特色農副產品,目前銷售額已突破百萬,目前已脫貧致富。該戶想進一步擴規模、創品牌卻遇到了資金、場地、設備、技術等嚴重制約,這些目前尚未得到各部門協同解決。
四、結語
慈利縣竹峪、鐵樹潭、潘坪等三個村只是我國百千萬個貧困村的一個縮影。由此可見,我國的脫貧攻堅工作,群眾期望非常高漲,實際情況異常復雜,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因此,我國各級各部門真正把脫貧攻堅上升到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力量資源,增強標準意識,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完善工作機制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政策配套整合,強力推進工作落實,深化群眾教育引導。在推進產業落實方面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貧困戶的發展意愿和實際,加強產業技術指導,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利益聯結機制。
本人深信,只要我們干群一心、上下合力,真正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國就一定能奪取到二○二○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