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聰 葉性斌 梁曉航
【摘要】2017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起點,新形勢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落實招投標法律保障作為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招投標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新形勢下,社會進入了全面改革階段,招投標領域中出現了新問題,影響了社會發展。對此,在十九大視角下,落實招投標法律保障,推動招投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十九大視角;招投標工作;法律保障;落實
在十九大會議報告后,社會治理不再僅僅是政府獨自承擔的任務,而是成為億萬人民的事業。政府與社會關系逐漸由過去的對社會治理的大包大攬,轉為招投標方式,將能夠由市場承擔的事物承包給適當的組織。在該種背景下,招投標工作在社會中發揮越發重要的作用[1]。然而,在招投標實際工作中,常出現各類問題,社會治理水平受到影響,抑制了社會發展。對此,落實招投標的法律保障,提高招投標工作的公平、公正與透明,推動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招投標的概念
有學者認為,“招投標”主要是指采購人員事先對貨物、工程、服務采購提出條件與要求,邀請眾多同類型企業單位參與投標,采購人員通過規范程序選擇最適宜交易對象,完成市場交易。該種行為被稱為招投標。也有學者對招投標分開定義,“招標”,主要是指招標人為購進物質、發包工程等活動,依照公布標準、條件等,公開邀請投標人前往固定位置投標,從中選擇最佳中標人的單方行為[2]。“投標”,主要是指符合招標人規定標準的投標人,依照招標文件要求,制定投標文件,在其中提出自己報價與相應條件的書面回答行為。實際上,無論將招投標作為整體或分開,本質上,招標與投標間都存在相互對應關系,是一種買與賣兩方面的完成交易方式。
二、十九大視角下招投標工作中常見問題
(一)規避招標
規避招標,主要是對根據法律規范需要招標的工程項目,通過化整為零、劃分標段、虛構情形等手段,避開招標,直接發包的行為。如:招標單位并未在指定媒介發布公告,或在不同媒介發布公告內容不同,使得投標人數不足三家。在十九大視角下,招投標活動越來越多,但是,法律保障的不完善,規避招標的違法行為仍較為普遍,直接發包的工程,質量難以保障,豆腐渣工程增多,擾亂了市場秩序[3]。對此,落實招投標的法律保障,成為關鍵。
(二)招投標代理機構缺乏獨立性
招投標代理機構的出現,有效提高了招投標的規范性與法律保障。十九大報告之后,社會招投標活動增多,推動了招投標代理機構的發展。然而,在招投標代理機構的建設初期,機構由政府授權,取得代理業務,與政府間存在隸屬管理。十九大后,政府機構將社會治理工作轉交社會,政府職能發生轉變,招標代理機構逐漸成為獨立個體。然而,總體來講,某些招標代理機構仍不能獨立展開招標代理事業,招投標工作無法實現公正、透明,為招投標工作帶來法律風險。
(三)評標專家素質參差不齊
在招投標活動中,評標專家發揮重要作用。評標專家的素質,主要包含有其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招投標作為一項復雜、專業的活動,對評標專家的素質提出較高要求,評標專家不僅精通專業知識,還掌握評標相關領域,才能有效保障評標質量,推動招投標活動順利進行。并且,評標活動還應具備獨立性與公正性,因此,評標專家應具備較強自律性、道德素養極高。然而,在現實中,即使在十九大視角下,社會越發重視招投標工作,并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卻仍存在評標專家素質參差不齊現象,串通投標人、利用程序漏洞干預招標公正性,提出傾向性意見等時有發生,影響了招投標工作。
三、19大視角下招投標法律保障的落實途徑
(一)保障信息的充分公開,避免規避招標等不法行為
在招投標活動開展中,招標信息作為重要戰略資源,哪個投標單位先掌握信息或占有更多信息,在投標工作中,占據地位越有利,所承擔風險越小,最終競標成功的幾率越發。同時,影響了招投標的公正性[4]。并且,某些單位為規避招標,刻意隱瞞信息,帶來了法律風險。在十九大視角下,社會對招投標工作越發重視,并發布了《招標公告和公示信息發布管理辦法》,對原有招標公告發布制度進行修訂,對此,在招標活動中,應嚴格遵循新的法律規范,保障信息的充分公開,避免規避招標行為,提高招投標的公平。
(二)全面遏止違法違規行為
2017年間,國家政府提出了《“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方案(2017-2019)》,可以說,在十九大視角下,電子招投標已經成為招投標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然而,在電子招投標中,因法律保障的落實不足,影響了電子招投標的健康開展。對此,加強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保障招投標過程的披露更加完全,提高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化;同時,實現招投標全過程的電子化,減少招投標各主體的正面接觸,預防招標人腐敗、傳統招投標等行為,使違法違規行為無所遁形。總之,推動電子招投標的發展,對于法律保障的落實,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加強法律顧問的全程參與
在招投標過程中,尤其是評標專家評標中,應加強法律顧問的全程參與,并賦予法律顧問一定權益,若招投標過程出現違法行為、評標專家發出傾向性意見等,應及時制止。并且,法律顧問應全程監督招投標工作,推動《招標公告和公示信息發布管理辦法》、《“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等的有效落實,為招投標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十九大視角下,國家越發重視招投標工作,并提出新的法律規范,然而,在招投標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規避招標,招投標代理機構缺乏獨立性,評標專家素質參差不齊等現象。對此,積極落實國家最新印發的法律法規,保障信息的充分公開,全面遏止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發揮顧問的全程參與,為招投標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提高我國招投標工們質量,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耿杰.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的法律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7):219-219.
[2]郝利,宦文祥,招投標活動中的投標限制及法律分析[J].招標與投標,2014(5):28-30.
[3]唐子雯,我國招標投標法律規制的現狀及其完善[D].廣西師范大學,2014(7):110-110.
[4]白如銀,劉昕,殷珊珊.電子招標投標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招標采購管理,2014(1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