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
【摘要】本文根據統計數據得出了當前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現狀,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四個主要原因,并相應地提出了提高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個主要對策。
【關鍵詞】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對策
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可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看一個居民、一個家庭有多大的購買力就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一般來說,該指標增長快,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反之,則說明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一、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現狀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0.03元,比上年增長9.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7:86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9.18jG,增長8.7%。
2018年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31個省份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70.03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位居第24位。
縱向比,河南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同比增長較快,說明河南近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橫向比,河南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和發達地區差距很大,即使和同處中部的其他省份相比,此指標排名墊底,位于倒數第一,甚至比部分西部省份低,說明河南的居民人均支配收入總體較低,需要大幅提高。
二、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原因分析
(一)城鎮化水平很低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同計算得出,一般情況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很多,這樣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全省城鎮化水平影響很大,總體來說,城鎮化水平高的地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也較高。
河南的城鎮化水平很低,2017年只有50.16%,在中部六省排名倒數第一,造成的影響是,即使河南的城鎮、農村人均收入都比山西高,但是由于城鎮化水平比山西低很多,訓算結果是全體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山西低,此指標在中部排名倒數第一也在情理之中。
(二)河南貧困人口較多
截至2016年6月,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99.9萬人。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有8103個貧困村,農村貧困人口576萬人。貧困人口年收入是很低的,甚至許多貧困人口沒有收入,靠低保生活,貧困人口數量多必然拉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三)河南產業結構不合理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經濟結構關系很密切。現代生產方式的集中體現是生產分工的細化與深化,從而獲得規模化的生產能力,并取得規模收益,其核心是勞動效率能得到持續有效的提升,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在中國,第三產業產生的效率和效益比第一產業高,總體來說,人們從事第三產業獲取的收入比第一產業多。目前河南省三次產業結構不太合理,第一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比重相對發達地區過低,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國,第一產業結構內部各產業的結構比重也會對農民收入造成很大影響。如果糧食作物比重過高,則收入較低。河南省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受到各種限制,比如思想限制、技術水平限制、市場條件限制等,農業在結構布局中出現了不合理的情況,表現最明顯的地方是糧食作物占比重比較高。河南省內,作為農業大市的信陽、駐馬店、周口、商丘四市的第一產業比重相對省內其他地市來說過高,所以它們成為全省經濟最落后的地區。歸納起來,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發展水平低導致人均收入低。
(四)河南勞動力人口總體受教育程度不高
教育提高收入的途徑是通過傳授知識、技能來提高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使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中比那些受教育較少的勞動力創造更高的價值,從而獲取更高的收入。而河南勞動力人口總體受教育程度不高,是導致河南居民人均收入較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提高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對策
(一)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河南城鎮化水平
城鎮化快速推進,有利于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城鄉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在保障就業的前提下,圍繞加快提高人口城鎮化率,各地政府要抓緊研究本地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制定實施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辦法,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人口轉移進城落戶,加快形成以鄭州為核心,廣大中小城市為支撐的中原城市群。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調整第一產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1.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
從放松管制、降低門檻、加強服務等方面著手,創新服務模式,放寬市場準入,規范市場秩序、擴大對外開放,優化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積極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綜合服務。深化服務業綜合改革,在市場準入、對外開放和財稅、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撐方面,大膽改革創新。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服務業。要加快培育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高端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批發、商務服務、旅游餐飲等傳統服務業。
2.調整第一產業內部結構
河南是產糧大省,一直以來,河南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所以河南調整一產結構的前提是穩定糧食作物的產量,但為了可以騰出空間發展經濟作物和其他經濟產業,河南要依靠科技要素提高糧食產量,具體做法是促進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與應用,實現良種與良法的配套,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另外,要實現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水產業生產的協調發展,大力推動經濟農產品產業發展,使農民腰包鼓起來。
(三)打好脫貧攻堅戰,爭取解決河南貧困問題
各級政府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做,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把各部門各單位在脫貧攻堅中的職責落實到位,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幫助,真正形成脫貧攻堅的合力。河南數量眾多的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將極大的提高河南全體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可以讓廣大人民群眾都享受經濟繁榮發展的成果。
(四)發展教育,提高河南人民受教育程度
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和其收入密切相關。要提高河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必須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河南人展受教育程度,提升勞動者創造價值和獲得收入的能力。
河南應大力實施科教興豫和人才強省戰略,把發展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舉,推動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變,爭取使廣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和素質明顯提高。具體措施:
1.普及基礎教育。優化城鄉基礎教育布局,統籌規劃城鄉基礎教育發展,結合產業布局、新型城鎮化、人口流動等因素,科學編制基礎教育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爭取2020年全省義務教育人學率達到100%;爭取盡快普及高中教育。
2.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一要調整中等職業教育結構。優化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培養一定數量的中端技能人才。二要引導和推動高等職業院校主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需求,自覺承擔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責任。三是要積極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將河南大批無技能的農民工培養成有一技之長的技工或藍領工人,從而提高其收入。
3.著力發展河南省高等教育。重點建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2-3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同時從省外甚至國外引進高水平大學在河南建立分校或研究院,多管齊下培養出更多高層次人才,使之成為高收入群體。
四、結論
河南當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國來說是比較低的,處于中部最低水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城鎮化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貧困人口數量眾多;人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找到癥結所在,可以“對癥下藥”,循因施策,具體對策主要有: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河南城鎮化水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好脫貧攻堅戰,爭取解決河南貧困問題;發展教育,提高河南人民受教育程度。這幾項措施是提高河南人均收入的著力點,也是必由之路,時間長,任務重,但若落實到位,不僅有助于解決河南人均收入低的問題,還能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汶鑫,王小舟.中國國民的收入分布與教育收益率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7(5):115-119.
[2]呂連菊.中部地區農村教育與農民收入關系檢驗[J].科技經濟導刊,2017(35):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