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婷
【摘要】遼河油田天然氣藏經多年的勘探開發,整體進入開發中后期,目前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已經高達90%以上,氣藏壓力下降快,低壓、高含水的現象突出。隨著天然氣產量的下降,氣層措施進一步增加產能的難度不斷在加大。本文以遼河油氣區雙南油田的油氣藏地質分析研究為樣本,對此類油氣藏開發和挖潛的方法提出一定的建議,即通過大型壓裂技術、排水采氣技術及天然氣地震識別技術等綜合運用,使淺層和深層氣藏開發取得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同類型油氣藏的勘探和開發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油田;天然氣;勘探;壓裂;隱蔽性油氣藏
前言
經過40多年的開發,遼河油田已經全面進入油氣開發的中后期,“雙高”的特征十分明顯,即動用程度高、采出程度高。在當前生產情況下,如果要實現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持續發展,油田開發工作者就需要不斷進行更加細致的地質分析,從而尋找有利的勘探和開發方法,力爭用創新的地質分析、創新的技術手段,通過綜合的技術手段來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形勢,在天然氣的勘探和挖潛中力爭取得突破和進展。
一、地質概況
(一)區域構造特征
遼河裂谷經歷了三個發展旋回,第一旋回是沙四一沙三一沙二下;第二旋回是沙二上-沙一中下-沙一上;第三旋回是東三段-東二段-東一段。
(二)斷裂特征
在對天然氣藏的研究中,我們選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雙南油田部分典型區塊為樣本,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實現對油田中后期氣藏情況進行綜合研究。雙南油田位于遼河興隆臺斷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東南部,北面是雙南斷層與雙臺子油田相接,東面與清水洼陷相鄰,南側是鴛鴦溝凹陷,整個地塊構造面積約45km2.雙南油田的構造為一長軸背斜型,北東向長軸延伸,軸部相對平坦。兩側對稱,從遼河油田的地質結構整體對比,這里的斷層復雜。
三、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概況
經過多年的勘探和開發,雙南油田從1982年進入開發歷程,當時完鉆第一口井是雙91井。近年來我們探明的氣層地質儲量,在原來已經較低的水平上繼續呈現明顯的下降,新井沒有開發投入的價值,后期上調氣層、動用儲量的困難也比較大。針對這種特殊困難的地質情況,我們認為,想要實現繼續穩產,一方面必須要進行氣藏精細描述,另外一方面也要對儲集層物性、儲層非均質程度、油氣分布規律等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并將地震技術、生產井的錄井資料分析等全面應用到氣藏勘探和開發的各個領域,通過綜合手段實現挖潛和上產。
四、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持續性措施
(一)改造氣層中的技術應用
氣層的開發與改造,需要不斷地轉換開發的思想、在原有區域內拓寬和創新思維,從而實現老區域的新突破。
我們利用雙南油田的一口停產井——雙102井進行工藝研究和實驗,這口井由于儲層物性差而停產,通過對其S12段:3090.0-3200.0m,29.2m/11層,進行大修和壓裂作業,投產初期喜獲高產,生產制度Φ44泵,日產油量2.3t/d,日產氣量23000m3/d,階段累產氣861.13×104m3,平穩生產19個月,目前日產氣量9342m3/d。同時對該區塊另外一口停產井——雙南34-新36進行了壓裂作業,日產氣量42000m3/d,階段增氣429.74×104m3。
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結論,大型壓裂技術作為一項相對成熟的技術,在遼河油田的勘探開發難度大的情況下,可以成為實現油田接續生產、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淺層與深層同步推動,實現增儲上產
我們通過對油氣成藏條件的研究,及結合老井復查的方式,對雙南油田東營組地層展開研究。在目前的勘探開發形勢下,注重淺層和深層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獲得突破的空間很大,必將改善雙南油田的勘探開發局面。針對雙南油田深層勘探中的薄弱環節,我們對沉積相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逐點逐項地進行地質情況排查。
(三)利用光進技術研究隱蔽月條珠氣藏,拓寬天然氣勘探領域
通過對各項技術指標的細致排查與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就是總體上來講,進入成熟勘探階段的油田,整裝、構造型的完整油氣田已難以找到。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穩產,必須在一些隱蔽的油氣藏進行勘探和地質研究,從中找出遺漏點,或者是從以前的地質觀念認識不足中來進行突破,特別是針對低滲透、火山巖、變質巖等特殊油氣藏,這些都是研究的重點。
(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促進老區挖潛
由于老區產量遞減,氣井開采雖然依靠地層天然能量為主,但是已進入中后期開發階段,地層壓力衰減,使得采取的各類措施井含水上升,或者氣井不能依靠自身能量將流入井底的液體推至地面,以致在井筒內產生積液,導致氣藏逐漸水侵、氣井水淹現象日益加劇,從而使天然氣產量下降,所以亟需排水采氣或者氣水同采的工藝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泡沫排水采氣等技術是重要的手段。
五、結論
(一)“雙高”期遼河油區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產量遞減趨勢嚴峻,主力含氣區進入開發后期,穩產難度越來越大。要善于在勘探開發和生產經營的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觀念上的轉變帶動思路的創新,通過技術的突破帶動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認真組織科技攻關和開發試驗,加強工藝技術配套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突破一批制約油田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解決油田開發中存在的難題,進一步提高油田整體開發水平。
(三)轉變思想觀念,從“主力層”轉向“非主力層”,加強淺層與深層天然氣研究,加快隱蔽、特殊氣藏的勘探開發。
(四)優質儲量發現無不是理論創新的產物,構造氣藏、隱藏性氣藏、塊狀氣藏、潛山氣藏等,不斷豐富了遼河油田的找油理論。采取新技術、新工藝,促進老區挖潛、積極開辟有效資源接替新區。“立足老區保穩產、開拓新區找儲量”,將是天然氣勘探開發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王春鵬,馬玉龍,時庚戌,等.遼河油田開發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2]張占文,陳振巖,郭克園,等.遼河盆地天然氣地質[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
[3]徐開禮,朱志澄.構造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