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內容摘要:科技創新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科技創新促進企業提高生產力,并對商貿流通行業發展形成整體凝聚力,借助消費者反饋進一步加速自身科技創新步伐。文章從金融科技領域創新出發,對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進行介紹,分析其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發展的良好契機,促使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從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層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科技創新 商貿流通 金融科技 商業模式
研究背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法由來已久,也逐漸深入社會各界當中,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與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發展事實毋庸置疑,世界經濟發展歷史早已證明。但是,我國科技創新雖然投入力度大,但實際產出成果小;重視程度高,但實際行動少,導致我國科技創新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基礎較差,與西方科技大國一開始就有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是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技創新集中于軍工、重工業等領域,而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雖然強調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根本性促進作用,但科技創新的基礎環境打造是當時最為緊迫的任務。反映到我國商貿流通領域,自行業建立乃至逐漸發展壯大過程當中,科技含量本身就不足,由于商貿流通企業的建立阻礙小、成本低,不需要過多技術投入就可以運營。因此,長時間以來我國商貿流通業科技含量低,而科技創新更是無從談起,對新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隨著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壯大,行業結構逐漸優化,成長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并成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任保平,2012),對國民經濟發展形成重要影響。更為關鍵的是,市場范圍的擴大以及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商貿流通從區域走向全國,從國內走向國際,企業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科技創新的涌現。但是需要看到的問題是,雖然科技創新的確對商貿流通業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然而并沒有提高整體科技水平。基于此,需要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促進新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又要看到這種促進作用的乏力及內在原因,并需要探索出可行措施。
我國商貿流通業科技創新產出效應剖析
(一)科技創新現狀
科技創新通常包括發現和創造兩個方面。人類歷史發展經驗表明,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會對社會生產力產生巨大影響,通常推動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許多學者深入研究科技創新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韓芳(2014)發現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物流信息技術進步與創新可以顯著增強商貿流通業規劃效率;齊云英(2015)研究指出,技術變革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同時存在破壞效應和補償效應。實際上,科技創新對于商貿流通業發展而言,既有產出效應的提升,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既有行業格局的破壞效應,即科技創新勢必會淘汰掉一部分生產力落后的企業。近年來,國家對科學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R&D;經費不斷增加,其中2016年財政科學技術支出7760.7億元,如表1所示。投入與制造業有關的R&D;經費占比超過90%,其中至少逾15%進入商貿流通行業,對行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二)科技創新對企業、行業、消費者的影響
企業。商貿流通業的科技創新產出效應遵循由小到大的順序,即對企業的影響進而引發行業的變革,乃至產生對相關領域的影響,并影響市場上的消費者。科技創新勢必促使企業生產能力的極大提升,能發展成偉大的企業,起關鍵性作用的就在于企業所具備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在商貿流通企業當中表現十分突出。如表2所示,一些具備強大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的企業在商業模式方面進行了極大膽的業務創新活動。
行業。商貿流通業的科技創新對行業發展形成整體凝聚力。在技術創新上升為科技創新后,企業不只成為采用新技術的主體,還會主動參與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中,成為孵化高新技術的一個主體(洪銀興,2012)。這種主體作用的發揮會形成行業內的凝聚力,帶動整個行業科學技術水平進步。如前所述,科技創新既包括發現層面又包括創造層面,而創造反映在企業發展當中一方面是產品創新與創造,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創新與創造,如表2所示的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最終促使整個行業發生質的改變。
消費者。創新的動力源泉來自市場上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消費者推動了科技創新步伐的加快,同時也享受商貿流通企業科技創新帶來的各種便利。多數情況下企業創新的產品投放市場需要一段適應期,這段時期通常稱之為教育期,消費者需要被教育,即市場需要通過教育得到培育。支付寶、微信支付初期進入市場時,更多依靠的是各種優惠返利措施獲得消費者,當大部分消費者適應其產品與服務之后,便逐漸形成心理認同。另一種創新則是,通過推銷一種理念來推銷其產品,蘋果手機的成功一方面是其強悍的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其對產品設計及使用效率極其苛刻的追求。當消費者得到教育之后,自然會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形成穩定性需求,而這種需求具有一定周期,當臨近周期時就意味著新的創新需要推出,新一輪的產出增加出現。
金融科技發展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
(一)科技創新與金融
以往對科技創新的研究集中在產品和服務創新,容易脫離企業實踐而闡述較多理論,創新的核心動力在企業,原始需求通常來源于對某個問題的化解。對商貿流通業而言,科技創新不僅包括產品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創新及科學技術進步而帶來的綜合性創新,前者已有較多研究,在此不再贅述,商業模式創新前文有所論及,下文將對科技進步帶來的綜合性創新進行必要討論。商貿流通領域的科技進步,尤其要提到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及與之關聯的數字貨幣、大數據、區塊鏈技術,這些技術進步代表了相關領域的發展方向與未來。此類技術與金融的結合,便可以將這些技術統一納入金融科技范疇,而金融科技最大的優點就在于能夠提高交易效率(趙凡,2017)。
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理論起源于David Chaum于1982年提出的一種具備匿名性、不可追蹤性的電子貨幣系統,屬于一種傳統的“銀行-個人-商家”的三方模式。最初的數字貨幣理論包含群盲簽名、公平交易、離線交易、貨幣的可分割性等新概念。2008年《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提出全新的電子化支付思路,由三方模式演變成兩方模式,徹底顛覆了中介這一角色。數字貨幣在我國的發展相對不夠成熟,且2017年9月國家叫停境內比特幣交易。但是可以想見,數字貨幣的存在具有一定價值,特別是在能夠形成閉環的供應鏈系統場景內具備重要的應用范圍,而商貿流通業恰好具備這一特性。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前十企業如表3所示。
區塊鏈技術。發展數字貨幣需要進一步研究區塊鏈技術,盡管區塊鏈只是數字貨幣的可選技術之一。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按照時間順序組合成特定數據結構,并用密碼學算法保證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去中心化共享總賬(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姚前,2016),基礎架構包括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區塊鏈技術的進步在應用方面,目前已經實現對數據真實性、不可篡改性、可審計性及可追溯性的保障,另一方面則是“行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如正處在研發中的金融業。區塊鏈發展大事件如表4所示。
大數據。大數據的技術應用相對來說較為簡單、成熟,而且在商貿流通領域有較多應用,但并不具備廣泛推廣的可能性。大數據技術較多應用于征信領域,以美國為典型代表,國內則在知名電商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內得到極大程度的應用。消費者和企業的交易行為、社交行為等均可進行量化,借助運算模型以評估其信用狀況,進而決定是否與之發生新的交易關系。圖1展示的是美國征信公司大數據架構,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在發展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業務時對大數據產生較強依賴,興起的各類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紛紛研究具備核心價值的大數據風控模型。
(二)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
數字貨幣、大數據技術及區塊鏈技術較多應用于金融領域,而在商貿流通業當中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數字貨幣對消除信用中介和提升交易效率有重要作用,這也是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核心需求之一;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強了交易環節的管理,有助于商貿流通企業對自身供應鏈系統內的企業加強信用風險識別和控制,確保資金的安全流轉;區塊鏈作為一種趨勢,某種程度上正在顛覆既有的貨幣觀念和信用觀念,會對貨幣的本質和信用的本質產生重大影響,并逐漸促使信用和貨幣回歸本質,有效抑制貨幣這一獨立于產品和服務的商品泛濫。從具體層面看,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對現有產業格局形成沖擊,傳統行業逐漸被新型行業所取代,或者是被改造。
第一,對于停留在傳統經營模式和思維模式中的企業將形成毀滅性打擊。傳統零售在抱怨電子商務搶奪其利潤的同時,電子商務已經占領了整個市場,而當眾多企業紛紛轉戰電商領域時,阿里巴巴集團又從線上模式開始了新零售(線下體驗零售、線上效率零售)模式,無人超市和無現金社會正在緊密推進。其中,金融科技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對提高貿易交易效率和流通效率起到關鍵性作用。金融科技進步十分顯著的特點就是交易效率的提升,而這依賴于金融科技對信用中介的改造甚至是消滅,從而大幅度提高交易雙方信任度,通過提高交易效率而降低交易成本,眾多商貿流通企業(如京東、阿里巴巴、蘇寧、國美、順豐等)紛紛涉足金融領域便是最好例證。第三,改變商貿流通業就業環境和就業結構。金融科技的發展會促使商貿流通業在人才選拔上產生變革,對具備跨界資源整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將會增大,而不具備創新精神的人才將會逐步淘汰。就業環境隨著科技創新步伐的加快而不斷得到改善,新崗位的出現和舊崗位的淘汰則調整現有就業結構,失業和新就業不可避免。
結論
綜合而論,需要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促進新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又要看到這種促進作用的乏力及內在原因,雖然科技創新正在改變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力度還遠遠不夠。隨著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不斷發展,商貿流通業受其影響而逐漸自我更新、升級。要促進科技創新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發展的良好契機,促使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從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層面進行創新,即一方面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創造出更具市場價值的產品及服務;另一方面繼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充分利用科技進步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參考文獻:
1.任保平.中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方式的評價及其轉變的路徑分析[J].商業時代,2012(8)
2.韓芳.商貿流通領域信息化技術改造應用發展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商業時代,2014(12)
3.齊云英.技術變革對我國商貿流通業就業增長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
4.洪銀興.科技創新中的企業家及其創新行為—兼論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J].中國工業經濟,2012(6)
5.趙凡.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商貿流通業發展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21)
6.黃卓等.金融科技的中國時代:數字金融12講[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