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
內容摘要:本文在對“習近平旅游思想”進行研究綜述的基礎上,提出對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要提高理論層次性、內容系統性、邏輯嚴密性和實踐對策性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礎上總結了習近平旅游思想的主要內容、思想來源、時代價值,提出旅游業落實習近平旅游思想的路徑。
關鍵詞:習近平旅游思想 主要內容 思想來源 時代價值 落實路徑
關于“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現狀評述
(一)研究現狀
習近平旅游思想作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其學術與實踐價值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歸納與總結,選取六類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概括如下:
以習近平關于旅游或與旅游有關的講話、指示、報告等為依據,結合旅游行業或某一地區旅游業發展實際,加深對習近平有關講話的認識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對策。這類成果數量龐大,主要集中于各類報紙之中,該類成果的學術價值在于為研究習近平旅游思想提供基本素材。
對中國共產黨歷代主要領導人的旅游思想進行研究。這類成果的學術價值在于:一是說明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為研究習近平旅游思想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研究框架。在此領域比較重要的一篇文獻來自于論文《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旅游經濟思想探析》(王云,2013),該文的學術價值在于分析了三位領導人旅游思想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不足之處在于未能展開分析造成“同一性和差異性”的原因。
關于習近平其它領域思想的研究成果,例如習近平法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海洋思想研究等。此類成果的學術價值在于其分析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深度對于研究習近平旅游思想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以“習近平旅游思想”為特定研究對象的學術成果。《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探析》(王玉瓊等,2016)是唯一一篇以“習近平旅游思想”為特定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該文比較系統地分析了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確立旅游產業的支柱地位、關注旅游生態文明建設、重視民眾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業的綜合功能四方面;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的理論特質,具體表現為辯證統一的思想體系和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方法;最后分析了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的重要價值:開辟了我國旅游發展的新境界,指明了我國旅游發展的新方向,確立了我國旅游發展的新任務。該文的學術貢獻在于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梳理了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分析其理論特質和重要價值。
關于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著作方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國家旅游局主編的《鄧小平論旅游》、《黨和國家領導人論旅游》和新近成書的《習近平論旅游》等官方權威文獻,主要內容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發展旅游業的相關談話內容,但學術界關于黨和國家領導人旅游思想研究的專著還幾乎未曾見到。
國外研究現狀。國外研究文獻較少涉及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但對習近平思想中包括的中國夢、一帶一路、四個全面等多有涉及,《國外學術視閾下習近平思想探析》(王星星等,2017)介紹了此方面情況。
(二)研究現狀評述
現有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性材料和啟發借鑒。習近平關于指導旅游行業發展的文獻數量龐大,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性材料之一;對中國共產黨歷代主要領導人旅游思想研究啟發課題組要加強習近平旅游思想與毛、鄧、江、胡乃至馬克思旅游觀的對比性研究,以凸顯習近平旅游思想的繼承性、發展性和創新性;習近平其它領域思想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思路、框架、研究深度的重要參考;作為整體、專門概念的“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文獻較少,成果寥寥,但在學術界首先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的概念,并做了初步研究。
現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機遇和研究拓展空間。綜前所述,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現狀在理論層次性、內容系統性、邏輯嚴密性和實踐對策性上還有待提高,對此課題組提出以下研究思路:
要加強對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理論層次性和內容系統性的提升。習近平旅游思想表面上論的是旅游,實際上考慮的是治國理政的全局,體現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何看待旅游業、如何發展旅游業的問題。因此,對習近平旅游思想的歸納總結要站在治國理政高度,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態、扶貧、外交等角度出發進行系統歸納整理,而非就事論事、孤立看待習近平旅游思想,以提高研究習近平旅游思想的理論層次性和內容系統性。
要構建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完整邏輯體系。習近平旅游思想應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首先應包括對其思想內容的系統總結,而后還要對其思想來源、特征、時代價值進行分析,通過對習近平旅游思想的內容、思想來源、思想特征、時代價值的分析研究,不僅可以構成一個比較嚴密的思想體系,而且可以更進一步增強對習近平旅游思想研究的理論層次性和內容系統性的提升。
要加強旅游業落實習近平旅游思想的對策性研究。習近平旅游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在旅游領域的具體體現,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旅游業落實習近平旅游思想就是要發揮旅游業的優勢和特點創造性地落實十九大的戰略部署。
習近平旅游思想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從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提出發展紅色旅游的“一個核心,兩個概念,兩個統籌”的辯證思想。一個核心是指發展紅色旅游的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概念,發展紅色旅游是另一個概念,兩方面要統籌,可以通過傳統教育帶動旅游業,但不能失去紅色旅游的底色。
習近平秉持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綠色發展理念。他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旅游開發必須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是發展旅游的基礎,一旦破壞,旅游經濟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科學合理的開發,才能促進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積極有效的保護,才能保證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
習近平秉持馬克思主義交往觀,非常重視旅游等人文交流活動在外交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一系列旅游外交新理念。他認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游是增強人們親近感的最好方式”,有力推動了“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堅持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提出了精準扶貧的國家戰略,發展鄉村旅游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他認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抓住鄉村旅游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同時,要對鄉村旅游作分析和預測,如果市場趨于飽和,要提前采取措施,確保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推動了全國范圍內的“廁所革命”,體現了習近平一心為民的崇高情懷,真抓實干、努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他認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它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習近平旅游思想的來源
從理論來源看,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為習近平旅游思想的形成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馬克思主義中蘊藏的人本思想、生態思想、共同富裕思想等為習近平旅游思想的形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石;習近平旅游思想繼承、發展和創新中國共產黨歷代主要領導人的旅游思想。從實踐來源看,習近平旅游思想是由習近平幾十年艱苦磨礪和從政經驗中多崗位多層級多領域,特別是直接從事或主管旅游工作的歷練積累而來;習近平旅游思想是對十八大以來旅游業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取得的成就總結而來。
習近平旅游思想的特征
(一)總攬全局的戰略性
習近平旅游思想表面上論的是旅游,實際上談的是治國理政,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把旅游發展同文化傳承、環境保護、精準扶貧、大國外交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境界。
(二)求真務實的實踐性
習近平無論是在河北正定還是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始終關注當地旅游業發展,對于如何發展旅游業,習近平始終堅持實踐的觀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充分展現了其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三)實事求是的辯證性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方法,習近平非常重視辯證思維,在旅游領域運用辯證思維提出許多重要論述。例如,紅色旅游兩個概念、兩方面統籌的思想;旅游開發與保護的綠色發展理念;在旅游扶貧方面,習近平提出了“弱鳥先飛,貧而先富”的辯證思想等。
(四)以人為本的人民性
習近平認為“人民性的重點就是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性就是讓人民獲益,讓人民獲益就要不斷改善民生。習近平非常重視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每到一地他都關心當地村民生活怎樣、收入如何、用的是旱廁還是水廁等民生問題,時刻履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
(五)思想體系的創新性
習近平旅游思想幾乎囊括了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所有問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最重要創新之一體現在習近平不是把旅游業當作一個封閉自循環的體系,而是從治國理政、國家戰略的高度規劃旅游業發展,通過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綠色發展、旅游扶貧、旅游外交等發展理念,使得旅游業成為實現國家戰略的重要產業。
落實習近平旅游思想的路徑分析
精準再定位旅游業的性質和功能。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征程中,旅游業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的重要標志,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生活的重要標志,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彰顯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方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在旅游產品體系、旅游基礎設施、旅游市場管理、旅游服務質量、旅游公共服務等旅游供給側層面的改革,使人民群眾在旅游活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使旅游業發展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高度契合。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堅持紅色旅游主旋律。發揮紅色旅游在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文化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持續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更好地通過紅色旅游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我國發展進步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充分發揮旅游業在精準扶貧中的優勢作用,打好脫貧攻堅戰。據計算,我國12.8萬貧困村中至少50%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發展鄉村旅游的貧困村又可以帶動70%的貧困戶脫貧,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完成“十三五”期間旅游業將帶動全國17%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目標。
發揮旅游外交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民間交流、先導示范、融通帶動的優勢作用。通過以旅游為載體的中外文化交流,實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旅游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于旅游發展全過程,踐行綠色旅游發展觀。通過建立綠色認證、環境預警、綠色監管等制度,加快對旅游景區、飯店、交通等企業的綠色監管指導,建立健全以綠色景區、綠色飯店、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為核心的綠色旅游標準體系,對生態旅游區域實施用途管制、審計問責、公眾監督等機制,劃定旅游業綠色發展的底線和紅線,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發揮旅游業產業帶動性強、功能綜合、社會滲透力強的特征,把旅游業打造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新動能。現代化經濟體系意味著經濟發展格局將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發展,主要特征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旅游業適應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一是要發揮“旅游+”優勢,走產業融合之路,拓寬拉長旅游產業鏈,形成現代旅游產業集群;二是要走“互聯網+”之路,加強旅游業與大數據、虛擬仿真、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提高旅游產業素質和運行效率;三是要與國家戰略相接結合,發揮旅游業的比較優勢,在紅色文化傳承、綠色發展、扶貧攻堅、“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方面做出獨特貢獻。
發展全域旅游,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對發展全域旅游給予充分肯定,“發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通過發展全域旅游,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王云.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旅游經濟思想探析[D].天津商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王玉瓊,張雪梅,廖濤.習近平旅游工作思想探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
3.王星星,楊龍波.國外學術視閾下習近平思想探析[J].知與行,2017(10)
4.鮑結丹.馬克思主義旅游哲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馬騰飛.習近平辯證思維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6.王淑芳,曹年開.習近平的人民性思想述論[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7.饒世權,林伯海.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及其時代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
8.劉廷蘭.馬克思生態思想對民族旅游發展的啟示[J].廣西民族研究,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