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野 高一蘭 紀玉山
內容摘要:從商業生態系統理論視角出發,可知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存在宏觀環境子系統發育不成熟、環境支持子系統無法滿足資金和行業標準要求、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內部企業戰略不匹配、競爭子系統與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內部成員缺乏信息共享動力等問題。本文從環境保障、企業戰略選擇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三方面提出促進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智慧物流 商業生態系統 宏觀環境系統 企業戰略選擇 信息共享機制
引言
智慧物流是將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物流業各基本環節,實現物流行業智能化與自動化管理的物流模式,其已經成為建設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推動力。國家“十三五”規劃(2016-2020)指出,要組織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及供應鏈、物流鏈等各類創新,培育“互聯網+”生態體系,形成網絡化協同分工新格局。與此同時,企業層面迅速響應和行動,加快提升自身物流信息化水平。然而,我國智慧物流產業還存在信息標準制定落后、信息技術落后、管理水平落后和專業人才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智慧物流發展。已有研究主要從政府、行業、企業三個層面提出對策建議,但是對三者在智慧物流發展中的關聯性重視不夠。作為新興產業,智慧物流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清晰的產業邊界未形成前,將政府、行業、企業作為整體來考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商業生態系統理論將是一個可行的研究切入點。
商業生態系統視角下智慧物流形態
商業生態系統是一種由客戶、供應商、主要生產商、投資商、貿易合作伙伴、標準制定機構、工會、政府、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等具有一定利益關系的組織或群體構成的動態結構系統(Moore,1998)。商業生態系統由四個子系統構成,分別是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宏觀環境子系統、環境支持子系統和競爭子系統(潘建英,2012)。從成員來看,核心供應鏈子系統由供應商、中間商、核心企業、配套企業、分銷商和消費者構成,宏觀環境子系統由政府、社會、自然等因素構成,環境支持子系統由投資機構、資產所有者、行業協會和標準制定機構組成,競爭子系統則由競爭對手組成。
根據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相關內容,可以認為智慧物流產業由一個個諸如菜鳥網絡這樣的商業生態系統構成。以智慧物流的典型代表菜鳥網絡為例,其基本結構由四大子系統構成,各子系統又由不同主體和要素組成(見圖1)。但是,這些是菜鳥網絡在發展初期階段商業生態系統內的主要成員,還有眾多的中小投資者、物流企業、互聯網公司參與其中,并在智慧物流發展中起著巨大作用。菜鳥網絡的核心目標是在八到十年內打造一個遍布全國的智慧物流骨干網絡,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物流倉儲基地,并向各類商家、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開放。由此可見,菜鳥網絡并不是一個靜態環境下的封閉組織,而是一個動態環境下的開放式組織,兼具創新的動態性和網絡關系的復雜性特征。該案例能夠代表我國智慧物流的一般發展形態,具有典型性。
我國智慧物流商業生態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智慧物流商業生態系統既包括了從事物流業務的各類企業,也涵蓋了這些企業發展的產業環境和宏觀環境。它們各自隸屬于智慧物流商業生態系統內部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四大子系統。因此,可以通過分析四大子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來評價我國智慧物流商業生態系統運行的健康狀況。
第一,孕育智慧物流健康發展的宏觀環境子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尤其是經濟和法規要素。交通運輸部和菜鳥網絡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智慧物流大數據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12月快遞業物流云普及率只有25.4%,云計算在快遞領域的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這是因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導致智慧物流市場空間狹窄,無法形成大量和精細的用戶需求,對生產要素相關領域的主動投資缺乏吸引力,影響了智慧物流的擴張速度和市場覆蓋范圍。同時相關法規的缺失導致我國智慧物流全球化進程緩慢。例如由于海關、商檢環節政策層面的不完備,2016年我國跨境物流詳情數據完備率指數只有13.5%,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在清關、配送等作業環節上的數據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
第二,環境支持子系統不能完全滿足智慧物流發展的資金與行業標準要求。2016年中國物流年鑒數據顯示,有41.68%的樣本企業認為資金是制約企業物流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原因,另有17.3%的樣本企業認為主要原因是行業標準缺失。除企業自有資金缺乏之外,作為環境支持子系統成員的投資機構出于對戰略或資金儲備等考慮,也不能滿足智慧物流發展的資金需求。在行業標準制訂方面,我國于2015年新發布的物流行業標準共計43項,但多為傳統物流行業標準,涉及信息化、電子商務、數據傳輸等與智慧物流相關的行業標準只有7項,從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上尚無法滿足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的要求。
第三,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內部企業發展戰略不匹配。企業作為智慧物流的主要成員,決定著系統的生產率發展水平,其戰略選擇意義不言而喻。根據角色——戰略匹配模型(Iansiti,2004),核心供應鏈系統內部企業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系統重要結點的旗艦企業,如菜鳥網絡中的阿里巴巴公司,一種是圍繞在旗艦企業周圍并依附于系統生存和發展的利基企業,如菜鳥網絡中的普通快遞企業。商業生態系統中的企業在進行戰略選擇時,不僅要考慮自身情況,還要考慮作為企業外部環境的系統以及自身在系統中所處的生態位。如果企業忽視這一點,盲目追求搶占“市場制高點”,在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盲目投資,將會導致商業生態系統出現重復性投資和資源浪費現象。菜鳥網絡就存在物流企業倉儲中心業務覆蓋范圍大量重疊的現象,其系統并沒有起到預期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第四,系統成員缺乏信息共享動力。一個健康發展的商業生態系統能促進成員之間產生協同效應,從而提升各自的邊際生產率。和企業相比,商業生態系統是一種相對松散的組織形態,各成員之間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目標,甚至存在市場競爭關系,這導致成員之間在信息共享方面有所保留。智慧物流的運輸、倉儲、包裝、配送、服務等各個環節若實現實時感知,必須通過信息流動共享才可以。在相對松散的子系統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是智慧物流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也是當前的主要問題。例如,阿里巴巴和系統內的快遞公司在核心數據共享方面始終矛盾重重。2017年6月1日,同為菜鳥網絡成員的阿里巴巴集團與順豐旗下的豐巢科技公司互相關閉數據接口。如果阿里巴巴不向快遞公司開放商戶信息,那么快遞公司就不便于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升級;如果快遞公司依靠獨占核心數據啟動“電商倉配一體化”發展戰略,那么會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不符合利用菜鳥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的初衷。
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對策
根據Den Hartigh E(2006)的商業生態系統狀況評價模型,一個健康的智慧物流系統應該具有穩定的發展環境,較高的經濟效率、創新性和抗沖擊能力,以及成員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利益共享機制。基于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健康商業生態系統的評價標準,從發展環境保障、企業戰略選擇和信息共享機制構建三方面提出對策。
(一)提供穩定的環境保障
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滿足智慧物流供給側和需求側發展需要。一是產業升級,政府要適當采用傾斜性的產業政策促進重點產業升級,特別是要加強交通系統、倉儲設施和物流園區建設;二是消費升級,這是支撐智慧物流市場規模擴大的前提。例如,菜鳥網絡希望5-8年時間做到全國任何一個地區24小時內送貨必達,這要以全國范圍各地區廣大消費者消費能力升級為前提,要基于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智慧物流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加,有可能對傳統物流市場造成沖擊。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許多智慧物流企業在規模和穩定性等方面都處于弱勢。根據傅俊(2014)的研究,傳統企業可能會依仗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采用諸如虛假宣傳、商業賄賂、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排擠競爭對手。政府要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管,執法方面要避免偏袒傳統物流企業。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還應涉及到全球范圍,營造自由公正的國際貿易氛圍,完善海關、商檢等商品通關政策。
構建有力的環境支持子系統,鞏固智慧物流投資機制,加強行業標準建設。智慧物流快速發展不能僅依靠企業自有資金,而是要以完善的投資機制為主。一方面是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物流企業、風險投資機構甚至國家都可以成為智慧物流的投資主體;另一方面是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合股投資、聯合投資和有價證券投資都應該得到鼓勵。行業標準制訂要緊盯產業發展需求,與時俱進。同時要考慮商業生態系統的不確定性,標準切忌過死,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變化。
(二)基于環境變化和生態位進行企業戰略選擇
柔性戰略是旗艦企業和利基企業的共同選擇。柔性是企業對需求波動和市場不完善性的反應,會提升動態環境下的企業競爭績效。以菜鳥網絡為例,根據商務部、映潮科技2017年11月17日發布的《農村電商大數據》顯示,淘寶天貓2013年“雙11”快遞包裹數量為1.8億件,2017年躍升至8.12億件,尤其農村地區無論是寄件量和收件量均大幅增加。消費物流市場需求的迅猛增長和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超過了很多企業的預期,剛性戰略無力應對這種劇烈的變化。企業只有在柔性戰略指導下,提前調整其資源配置,通過組織設計和文化變革進行企業能力和業務流程重構,增強自身的環境掃描和戰略預警能力,才能捕捉市場機會并規避風險。
旗艦企業和利基企業戰略選擇的目標是獲得協同效應。阿里巴巴建設菜鳥網絡的初衷是通過社會化協同方式提升物流品質,選擇快遞公司為代表的物流企業作為合作伙伴也是因為二者存在資源互補。在產品戰略選擇上,阿里巴巴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數據應用平臺為物流企業提供服務,物流企業則利用大數據信息從事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業務。戰略選擇的匹配程度直接影響該智慧物流系統運行效率。筆者通過整理菜鳥網絡總裁萬霖于2018年2月3日在第一屆C2M智能科技峰會上的演講稿(《智慧物流的未來》),發現2017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共協同了3000萬平方米倉庫,300萬物流從業人員,3萬個末端菜鳥驛站,物流時效得到明顯提升。
差異化戰略是利基企業發揮系統支撐作用的關鍵。智慧物流成員中的利基企業包括大量的快遞、倉儲等物流企業,今后還會有更多類型的企業進入系統成為利基企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和企業自身實力決定了利基企業要具有精準的市場定位,通過為目標客戶創造異質性價值,打造全新客戶體驗。如菜鳥網絡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如果不在未來打造自身的服務特色品牌,其強大的區域覆蓋能力也難以抵擋被其他競爭對手取代的風險。
(三)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在成員的選擇上,要注重成員之間的利益互補。作為獨立核算的經濟主體,系統內成員擁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如果獨占信息產生的效益大于信息共享產生的效益,他們可能會拒絕共享信息。阿里巴巴和順豐相互關閉數據接口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二者在電商業務上存在競爭。與之相反的是,根據《2017中國智慧物流大數據發展報告》可知,菜鳥網絡中阿里巴巴與快遞公司智能化協同和信息共享程度的電子面單普及率在2016年底高達82%。這是因為阿里巴巴擁有海量的天貓和淘寶供應商信息,而快遞企業則更了解處于物流服務終端的消費者。二者獲取不同類別的信息且擁有各自的比較優勢,這種業務上的互補性催生了企業間信息共享的動力。
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和競爭子系統內要形成完善的信息市場交易機制。在長效信任機制還未成熟的情況下,完善的信息市場機制形成的合理信息價格是成員間進行信息交易的先決條件。同屬核心供應鏈子系統的快遞企業之間,分屬核心供應鏈子系統和競爭子系統的阿里巴巴和京東之間,都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同時也擁有對對方具有較高價值的獨占性信息,尤其是實施全球化戰略必備的不同區域的零售市場信息。通過完善的信息市場實現此類信息共享,不但可以節約自身的信息獲取成本,還可以提升我國智慧物流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增強智慧物流成員之間的競爭,倒逼信息共享機制完善。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系統內部成員會弱化狹隘的自身利益意識,轉而積極推進信息共享以獲取系統收益。如京東和蘇寧,他們既是菜鳥網絡競爭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各自形成了以自身為旗艦企業的智慧物流網絡,促使整個智慧物流行業呈現三大巨頭良性競爭的局面。維持這種企業間良性競爭的市場格局有利于信息共享機制的成熟和整個智慧物流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傅俊.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構建與平衡研究[J].商業時代,2014(15)
2.潘劍英,王重鳴.商業生態系統理論模型回顧與研究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9)
3.吳萍.“互聯網+”背景下智慧物流發展的新動能、態勢與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8(7)
4.Iansiti M and 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a,82(3)
5.Moore J F.The Rise of New Corporate Form[J].Washing-ton Quarterly,1998,21(1)
6.Den Hartigh E,et al.The Health Measurement of ABusiness Ecosystem[R].Paper Presented at The ECON 2006 Annual Meet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