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鍇
摘要:毛概課程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理論性強、史實性強的特點。如何能讓高職院校學生樂學、好學此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將產生重要影響,本文試從多樣化課堂教學與“穿越式”分散教學出發來探討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模式。
關鍵詞:毛概課程 課堂教學 分散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177-02
一、高職醫學院校學生的特點及教學需求
(一)冰火兩重天——重視專業課程忽視人文課程
在“兩課”教學過程中,普遍發現高職醫學院校學生在專業課與公共課上的專注度、配合度有明顯區別。學生們普遍認為專業課程是與自己將來的工作、職業相關的,必須認真學習。對毛概、思政等課程則認為可有可無。
(二)木桶短板論——文理差異基礎區別明顯
相對于普通本科生而言,高職院校學生高中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相對較弱。而高職醫學院校有關專業在招生時文理兼收,使得學生在學習課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弱勢。
(三)依賴成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在“兩課”講授過程中,普遍發現高職醫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較差,通常是課上被動聽,課后不看書,考試靠重點,得分靠背誦。在兩課學習中,高職醫學生幾乎沒有發揮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寄希望于“等靠要”。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探索
(一)圖文并茂——視頻史實教學法
(1)選取視頻素材。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欠缺,加之重視專業課、忽視人文課學習等特點,在教學中往往不能只側重理論教學,反而要結合能夠引起感官刺激的圖文并茂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課程講授前先有直觀的認識,有助于幫助同學們接受理論知識。
(2)總結理論知識點。在對每一章的歷史定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狀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講解理論知識點,同學們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過觀看視頻首先產生直觀印象,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這將比單純的理論講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共鳴。
(二)引人入勝——案例分析講解法
引入學生熟悉的或者影響重大的案例,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華西村的案例,播放華西村衣食住行30年的視頻,學生們被華西村的變化震撼,看到改革開放給華西村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此時再運用教材中的理論結合視頻進行總結,將更能體現出理論的深刻內涵,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三)與時俱進——時事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教學法的實施主要通過兩種形式:第一,以學生為主的形式。主要針對內容相對貼近生活、理論知識相對淺顯的專題。比如在講到祖國統一、臺灣問題等內容時可以結合近期熱點問題如臺海問題、臺灣與大陸的經濟、文化等交流等。同學們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第二,以教師為主的形式。這主要是針對理論性相對較強的問題。比如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我們可以采用同學們比較熟悉的農民工案例。我們的學生很大一部分也來自這些家庭,所以他們對這一群體有更多的了解和發言權。以農民工這一群體引出建設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將使這一問題變得有血有肉。
三、穿越時空的分散式教學法
(一)分散式學習方式的界定
分散式學習方式主要是區別于課堂統一時間、集中地點進行授課,通過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網絡教育資源的便捷性、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時空性等優勢,讓同學們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學校網上教學資源、云班課、精品課程等渠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
(二)分散式學習方式的特點
(1)主體自覺性。分散式學習是學生自覺主動運用網絡媒介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不需要教師固定時間地點進行統一講授,形式自由,內容豐富。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自覺性。
(2)時空多元性。分散式學習由于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便利性。不僅便于學生學習,也便于教師隨時隨地更新教學資源、安排學習內容等。
(3)方式多樣性。分散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手機交互媒介,實現人機交流、人人交流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習效率。
(三)分散式學習方式的優勢
(1)拓寬師生互動的渠道。分散式學習方式由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任何時間通過網絡交互媒介進行交流。線上交流中學生可以隨時就相關問題進行提問,還可以在交流平臺與其他人員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將課堂上由于時空限制不能詳盡講解的內容,包括文字和視頻資料上傳到相關平臺,通過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拓寬師生互動交流的渠道。
(2)拓展自主學習的環節。分散式學習主要通過網絡交互媒介,依靠學生自主學習、提問、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根據自己關心的時事熱點等問題進行自主瀏覽、自主發問、自主查找。一方面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另一方面學生帶著興趣愛好和問題開展自主學習,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在分散自主學習時,雖然沒有教師與教室,但是在網絡交流平臺上,學生同樣可以通過聊天室、云班課等互動交流,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交流、主動總結、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無形中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4)促進學習個性的發揮。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標準化、授課標準化、考核標準化,往往不能更多發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每位同學都能無限接近自己的興趣愛好及擅長之處,補充標準課堂之外的有益知識,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也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與思維的能力,促進共性之外的個性發展,鼓勵“異想天開”“奇思妙想”,鼓勵好奇與求知,將無限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力。
四、多樣化課堂與“穿越式”分散教學的結合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
分散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與教師的時空限制,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尋找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和問題來學習,并且可以通過一對多、多對多等方式進行開放式的探討分析,這一形式更有助于學生發揮自覺主動性,自主學習。這二者的結合一方面吸取了教師講授的優點,更重要的是激發調動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主動性,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開展學習。
(二)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在“穿越式”分散教學方式中,教師走出了教室走下了講臺,走進了網上交流平臺,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和學生從不同視角交流相關內容。對相關內容進行開放式思考,不僅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啟發教師的思維。教師和學生是交流平臺兩端的平等主體,你來我往的交流討論同時啟發了教師與學生,將促進二者的共同學習和進步。
(三)有利于促進課程考核的改進
現行“毛概”課程考核無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考察,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考核。這是現行“毛概”課程和“兩課”考核的一個突出問題。分散教學主要依靠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因此在毛概課程考核方面將向側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轉變,以此為導向,調動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模式等的進一步轉變。
參考文獻:
[1]李鋒,朱蕙霞,吳敏丹,黃可婷,吳昊.翻轉課堂在“創新訓練計劃中”的實踐 [J].江蘇高教,2016(6).
[2]史玉鳳.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十大策略[J].江蘇高教,2016(6).
[3]韋聞榮,黃振宣.基于移動學習的思政課學習效果評價[J].教育與職業,2016(1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