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華
【摘要】在市場交易中尤其是作為最基礎的合同領域,出現大量的合同不規范,引發了大量的合同糾紛,不講誠信、惡意欺作不斷出現,違反公平原則甚至損害公序良俗的情況時有發生,極大地影響了市場主體對合同的信賴,嚴重地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市場交易,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活力和增長動力,是理論界和實務界所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倡導誠信、鼓勵交易、保障合同的效力,實現合同的目的無疑成為我們所應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懲罰性賠償;合同糾紛;適用
一、我國懲罰性賠償的立法狀況及特點
在全國人大審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過程中,有委員提出,懲罰性賠償在制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違法行為中的積極作用非常明顯,規定更完善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制度在當前實際情況下很有必要。這一共識也是法學界、法律界的主流意見,其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主要對違反誠信原則的欺詐行為予以懲罰性賠償
由于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一些人不擇手段,導致全社會的誠信危機,不得不以法律強制力來扭轉這一現象。199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提供商品和服務中有欺詐行為”,在之后的《合同法》《侵權責任法》《食品安全法》《勞動合同法》《商標法》《旅游法》中關于懲罰性賠償的規定中,都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因素在內。
(二)從合同領域擴展到侵權領域
我國的民事責任體系是按照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分類建立的,消費者請求懲罰性賠償時,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欺詐行為”以侵害財產性利益為主,但產品侵權的情形下,不僅侵害財產利益,還侵害人身利益,且后者的行為后果更為嚴重,卻沒有規定懲罰性賠償。我國《侵權責任法》協調私法上行為自由與權益保護的沖突,關注了這一問題,所確立的損害賠償規則包括懲罰性賠償規則,具有一般規則的規范地位,該法有關懲罰性賠償的內容在國內現有懲罰性賠償規定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
(三)賠償領域逐漸擴大,賠償數額逐步加大
懲罰性賠償制度已經由最初的只關注財產領域到關注知識產權領域;從財產損害賠償到人身損害賠償;從一般的消費者到特殊領域的消費者,《旅游法》對旅行社的違規操作給予懲罰性賠償。從賠償數額來看體現在懲罰性賠償的倍數增加,有的還規定了最低限額.
(四)從隱性規定到明確規定
我國雖沒有對懲罰性賠償的概念作出明確規定,在2009年《侵權責任法》中首次明確提出“懲罰性賠償”后,修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明確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我們期待在《合同法》的修改中進一步明確“懲罰性賠償”的概念及其適用范圍。
二、懲罰性賠償在合同糾紛處理中的適用
(一)適用原則
以對違反誠信原則、惡意違約的合同當事方(一般為實施欺詐行為方)為主,賦予相對方當事人(一般為受欺詐方)要求懲罰性賠償的權利。對合同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公益或第三人利益,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因雙方都有主觀惡意,也有違誠信原則,人民法院在宣布合同無效的同時,可視情節對合同雙方予以懲罰性賠償。中國目前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一個特殊歷史發展階段,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呼喚法治的進步。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保證契約有效,鼓勵交易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并不斷完善,這一發展階段,原有規則已經破壞,而新規則沒有完全確定,規則模糊、無所適從。進行利益分配是社會規則和法律規則的主要功能,可是如果規則模糊,則各利益方、利益集團就可能違反規則、不擇手段地爭奪利益。誠實信用原則伴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逐步確立,是商品交換規律的客觀要求,商品交換的順利進行,必須有正常的交換秩序及較為安寧的商業環境。在市場活動中,誠信原則是重要道德規范,也是道德規范在法律上的體現。
(二)適用范圍
有論者認為懲罰性賠償適用于合同領域的前提是基于有效合同作出,其原因在于懲罰性賠償是基于合同關系而產生的,應當以有效合同存在為前提;合同被確認無效后,雙方不存在合同關系,則應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筆者對此持不同意見,合同成立當然應當作為懲罰性賠償的起點,而且對訂立合同過程中的締約過失責任亦應設置懲罰性賠償責任,而不應對此要求過苛。
(三)立法完善
懲罰性賠償的最終裁定權在法院,一方面是由于懲罰性賠償具有的懲罰和威懾的功能,由仲裁機構來作出不合適;另一方面,除一些單行法規定外,《合同法》及《侵權責任法》兩部基本法律也有規定懲罰性賠償。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為“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相應”是指懲罰賠償金的數額應當與侵權人的惡意、造成的損害后果及對侵權人的威懾相當,具體賠償數額由法院根據案情具體判定。
(四)關于賠償數額及繳納
懲罰性賠償金數額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核心,由于懲罰性賠償的重要功能在于威懾,但這種威懾不可過度,從而影響市場交易,束縛市場主體手腳,也不可過低,減輕懲罰性賠償威懾功能。我國現行法律對懲罰性賠償金數額規定不明確,操作性不強。筆者認為,在現有條件下,選擇具有一定裁量空間的方法適用于合同領域的懲罰性賠償金比較好。鑒于懲罰性賠償金與損害補償的密切關系,懲罰性賠償金數額應以補償性賠償為基礎來確定.
三、結語
在合同糾紛處理中擴大適用懲罰性賠償范圍意義重大,特別是在買賣合同、借款合同中加以適用,不僅有一定法律依據,也有一定實踐基礎,對于解決合同糾紛,維護正常市場交易秩序,健全完善我國誠信體系,倡導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經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懲罰性賠償金的制度設計還應由立法音綜合考慮引入和完善,只是對民事法律特別是合同糾紛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方式,在適用的過程中不能過分依賴于懲罰性賠償金的使用,也不可隨意地擴大其使用的范圍。
參考文獻: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1倍。”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