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不管是出于社會及群眾對于統計的公信力方面的要求,還是出于企業及國家對于單位的統計數據質量把控的客觀需求,都對于統計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因為統計關乎到公信力建設,更是小到關乎各個企業對于自身長遠發展,大到關乎到國家對于整體經濟發展的調控。這些都需要有更加高質量高精度的數據,而現行統計建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使得統計發展難以實行,故而統計改革勢在必行,而通過其深層的內部機制來探討和進行改革則是最優選擇,然而治本也是需要有更多的方法的。如何依托執法機制的改革和外部資源的支撐激活統計體制的內部活性,是本文思考的出發點。希望能給相關的工作或研究一些啟發與借鑒。
【關鍵詞】統計機制;執法機制;改革
需要進行統計機制的改革的分析,下面筆者會通過內外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內在的統計體制的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探討如何通過優化自身來實現內部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其次是探討如何從統計執法機制的改革來激活統計內的內部機制的活性。再次,是探討如何利用外部資源來支撐統訓建設又快又好的發展。
一、關于統計內部機制問題的思考
(一)統計的數據的質量問題
數據的準確是統計的生命線,然而卻偏偏是在統計的數據上出現了各種問題。首先是改動和編造數據情況嚴重,由于許多的單位對于統計的認知還停留在,應付上級檢查,故而對于數據都是應付差事式的搪塞,有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編造,有的則是在關鍵數據上模糊或者編造以彌補自己的漏洞或者作為自己的政績。其次是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現在許多單位使用的統訓部門工作人員都是兼職的,從會訓部門抽調的,導致業務不熟悉,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錯誤,而正如前文提到,應付式的態度也決定了統訓人員不會去準確核對數據,去確保數據的準確,也不會去吃苦下到基層去做數據采樣和分析,更不會在面臨數據收集和分析困難時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就導致了本來敷衍的數據中不多的真是數據變得不準確,不得不使人擔心。
(二)統計專業人才匱乏問題
就競爭與日俱增的當代,如何打好人才仗是任何行業任何單位規避不了的一個問題。而這更是掣肘統計的內部機制運轉的重要障礙。正如前文提到,許多單位的統計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是以兼職的形式工作,這些人員對于業務的熟悉程度和敬業程度與職業素養較高的專業統計人員完全沒有可比性。首先專業的統計人員帶來的是更加高效更加準確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夠極大的提高企業統計部門的運轉效率。其次,專業的人才帶來的不僅是高效,更是準確的,可用的數據及數據分析,這對于指導單位未來走向,數據支撐單位未來的一些重要決策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另外,專業人才也能體現出整個單位對于統計部門的重視,逐漸的通過激活部門的活力來帶動企業的活力。最后,人才梯隊搭建殘缺,沒有良好的學習晉升途徑導致對于人才的吸引力薄弱,十分不利于后續的發展。
(三)自上而下的認知偏差問題
如前文所提到的,許多的單位的管理層對于統計的認知還停留在非常淺顯的層面上,這是十分危險的。統計的數據及其分析對于指導單位的未來的發展方向,保持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規避未知風險等都有著顯著作用,然而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管理層將統訓喲:為應付L級的一組數據,不僅不重視和利用統計部門,還甚至通過對統計部門的削減和裁員來降低人力成本。這樣舍本逐末的事情充分反映了中高層管理財于統計建設的不重視。而上行下效,基層的工作人員更加會認為這個部門無非就是應付檢查的部門,不但對于統計部門建設極為不利,在統計部門內部工作的人員久而久之也會變得十分的消極。
(四)內部制度缺失或不合理問題
前文許多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外部或者企業管理層的原因導致的,但是另一部分的是由于自身的內部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合理導致的。比如說前文提到的人才的匱乏,缺失的是一套合理的人力資源部門精心打造的吸引人才和練就人才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的改革同樣也可以是的統計部門煥發生機。各種激勵政策都是需要制定或者完善的。而過往的許多內部的制度都是明顯不合理或者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得不適用的,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另外,制度的實行也是需要不斷的貫徹和強化,建立監管部門或者檢查小組,確保制度的完全貫徹實施,才能真正從內部體制上去改變當前局面。
二、我國統計執法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統計法》違法成本過低。《統計法》部分懲處條例適用面過窄,尤其對于個人在統計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由于缺乏有效的懲治措施,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又為了滿足調查方案本身對調查對象配合率的要求,會也出現被調整對象對調查結果亂答的情況,統計數據的質量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執法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夠。一直以來,統計系統對統計執法機構隊伍自身的素質建設滯后,遠遠落后于工商、稅務等部門。由于對統計人員的執法檢查培訓較少,在執法過程中,會出現大部分統計執法人員只是負責查出問題,對于具體違法了統計法律法規第幾項規定及后續怎么依據相關統計法律處理,均不夠了解。
三、外部支撐不足的問題
(一)政府在統計服務職能上不能真正發揮
現階段我國政府在統計職能方面基本上包括設計相應的統計調查內容以及發布統計數據等,屬于管理性質的行政機構服務模式,還不能夠實現向完全服務型統計的有效轉變。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傳統形式的政府統訓月民務模式,不僅是從觀念上來看,還是從服務角度出發,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挖掘與利用的深度以及廣度,進而使統訓工作所具有的服務職能大大下降。
(二)統計經費緊張
互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帶給社會的是深度的變革,各個部門有了更新更前沿的科技支撐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還是有一些部門的數據化程度不足,其中以統計部門為最。首先是單位不重視導致購置計算機和軟件及培訓經費不到位,到時再硬件上就難以施行。其次是對于統計本身要做到數字化對于企業很多管理層而言,減少了能夠造假和虛報的空間,更加得不到支持。再次,統計行業本身數字化的推進本身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大量的投入的,這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都是許多工作不能或者不愿意去買單的。
參考文獻:
[1]杜麗琴,新形勢下統計體制與統計執法機制改革研究[J].山西農經,2017(14):107-108.
[2]張曉明,貫徹落實好“三項機制”促統計改革創新上臺階[N].安康日報,2016-11-22(003).
[3]虞華,顧德富,趙同慶.新形勢下統計體制與統計執法機制改革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8):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