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奕 魏子賀
【摘 要】人類文化的大系統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這三大子系統。從文化結構上來看,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以電影為例,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和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蘇聯美學家卡岡曾說:藝術是它所屬的文化的反應和代表。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識”的作用,藝術仿佛像一面鏡子,文化從中照見自己,從中認識自己,并只有在認識自己的同時,才可以反映和認識它所在的世界。我們以電影藝術為例,觀察到了電影中所體現的特定時代的文化思想和社會風氣,藝術創作者在藝術創造過程中,也用自己所受的文化思想體現在藝術作品中,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文化;藝術;電影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3-0097-02
1895年12月28日晚,隨著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自己拍攝的電影短片《火車進站》后,電影正式誕生。作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財富,電影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文化,沒有確切的概念。直到19世紀的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曾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定義:所謂文化或者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由此可見藝術隸屬于文化。而文化作為一個大系統包含著物質、制度、精神三大文化子系統,精神文化中又包含藝術等許多子系統,所以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由藝術家創造而出,其中也包含著藝術家所在的那個時代或創作主人公特定獨特的時代文化。
由上而得,電影作為藝術門類之中的一種,也具備藝術的基本特征即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在研究某個時期特定的文化特色時,我們可以借助與其有相同時代背景的電影作品來研究。
中國近代是特殊的,這一時期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文明的滲入,社會性質從封建社會淪為兩半社會。在研究中國近代史時,借助與其有同樣時代背景的電影作品,電影《末代皇帝》中,由于這部電影可以直觀形象地給我們反映那一時期的社會現狀,所以,通過這部作品能非常直觀形象地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進行了解。影片《無問西東》是一部很典型的年代片,劇中五個主人公的五段不同的故事,分別代表了五個時代,也是對他們所在的時代文化的一種直觀表現。劇中的唯一女主角章子怡飾演的人物王敏佳,最初的錯誤只是為了虛榮撒了一個小謊,文化大革命的到來,把她拖入被眾人唾罵的深淵。當觀影至此的時候,文革時期的景象對于現今沒經歷過的大眾而言,不僅僅再是干巴巴的一個詞語,也不是道聽途說的可怕,而是通過電影主人公的遭遇真實形象地給我們再現。而影片中黃曉明扮演的主人公陳鵬,學成歸來,為了祖國遠赴荒漠,潛心研究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畢生深情,常聽說早期錢學森等科研工作者的艱辛,畢竟年代久遠,沒有親眼所見畢竟無法感受到他們的深沉,而通過影片的直觀再現,使觀眾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深情,為祖國的奉獻。而王力宏所扮演的主人公沈光耀,代表的則是上個世紀,原原本本的中國貴族精神,貴族這一詞語,今日重提,多會把其與紙醉金迷和紈绔子弟之類的詞語掛鉤。然而貴族則代表著一種哲學精神,在中國古代的豪門貴族內部有著很嚴的律令,這種律令就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哲學精神,當時的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大多來源于高等家庭,他們的一言一行皆有家規和門風制約。至今仍記得影片中,面臨從軍,家人的反對,沈光耀在寫給母親的信曾言道:“如今遍地浮游,兒,怎敢言累?”而母親縱使萬分不舍,也表示了諒解。竊以為,這種榮耀才是最高級的。今非昔比,物質的日漸豐滿,資本洪流的大力涌入,當代華語電影中涌現出了一批類似于《爵跡》、《小時代》、《西游女兒國》等只有口碑,沒有內涵的電影,這些電影有可能制作精良,用了最新的技術,可是內容簡單粗暴,現在的華語電影市場,人人爭搶熱門IP去改編,電影藝術者在創作時,不再去思考作品的意義,而僅僅把電影當作搖錢樹,此類影片比比皆是,甚至有名家參與其中。這獨特的文化一現象,也間接反映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的缺失。
藝術作為文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受著文化的制約和影響。以中國電影史為例,中國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政局的不穩定,文化氛圍相對自由。昆侖、長城、聯華各大影片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建立,有《太太萬歲》、《火燒紅蓮寺》等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故事片、歌舞片。也有極具創作者個人風格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散文電影,各種類型百花齊放。而到了文革時期,文化的停滯不前,藝術創作受限,只有生搬硬套的樣板戲。到了八九十年代,興起一股西學之風,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也出現了《蘇州河》、《頤和園》、《青紅》等意識流電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代表文化,藝術作品是對這一時代群眾文化思想的體現,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應該當作烏合之眾為資本牟利,藝術作品不應該淪為娛樂消遣的工具,最起碼要具備有審美的價值。
當代,隨著物質的快速飛躍,思想在經歷了膨脹和浮躁后,慢慢的我們開始反思,開始探索存在的意義,任何東西他的出生,它的發展都是有意義和規律存在的,當我們越來越多的去思考的同時,我們學會了用心,開始做任何一件事都去探索其深度,比如有的藝術家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去創作良好的文化氛圍,舉辦和鼓勵獨立電影人創作,文化的沉淀影響著藝術作品的創作,因為它影響了藝術家的思想,所以當代華語電影市場在經歷了爛片沖擊的泡沫經濟后,創作者開始用心去思考和去創作,所以出現了《無問西東》、《長江圖》、《路邊野餐》等一系列故事內容、電影藝術手法皆優的佳片。
人類文化的大系統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這三大子系統。從文化結構上來看,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在以電影藝術為例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和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藝術作品的創作和藝術家個人的經歷和創作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藝術家在其個人的創作中,自己所處時代對他直接的影響,使其形成的價值觀,一定會影響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蘇聯美學家卡岡曾說:藝術是它所屬的文化的反應和代表。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識”的作用,藝術仿佛像一面鏡子,文化從中照見自己,從中認識自己,并只有在認識自己的同時,才可以反映和認識它所在的世界。我們以電影藝術為例,觀察到了電影中所體現的特定時代的文化思想和社會風氣,藝術創作者在藝術創造過程中,也用自己所受的文化思想體現在藝術作品中,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思及此,我們在進步的過程中,要大力吸收優秀文化,傳承好傳統文化,立足于中華美學精神,做個有精神氣的時代青年,在藝術創造過程中,用優良的文化創造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優秀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理論與影視美學治學心得——與青年學者共勉[J].民族藝術,2015(3).
[2]朱光潛.談美書簡[M].文藝出版社,1980.
[3]張涵.當代影視運動與影視美學[J].電影藝術,1989(06).
[4]曲瑞潔.淺析影視美學中動與靜的結合[J].戲劇之家,2017(14).
[5]黃會林,周星,張同道,于丹.“中國影視美學研究”筆談[J].中國社會科學,1999(03).
[6]康春杰.影視美學芻議[J].電影文學,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