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第18課《盤古開天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后第三題“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這樣的詞語。
2.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
3.通過以文代文,閱讀《后羿射日》,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主題: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加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積累,導入新課
1.三分鐘積累:高大形象、勇于獻身、高大偉岸、勢不可擋、不怕犧牲、勇于獻身、堅持不懈、當之無愧、佩服 感激、崇敬、敬佩。
2.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語文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首先我們來進行三分鐘積累,要求:
(1)自由讀。
(2)開火車領讀。
設計意圖:豐富詞語積累,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二、了解神話
1.神話是民間文學,是人類開始思考,探索自然,結合自己的想象所產生的。
2.中國神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你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神話?(圖片展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牛郎織女。)
3.這節我們就來就來學習《盤古開天地》。
設計意圖:人們借助奇特、大膽、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擬人化,創造了神話。這樣的導入便于學生初步了解神話的基本特點。
三、回顧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通過感知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結構有所了解。
1.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課文分哪幾部分?( 盤古醒后—天地分開—盤古倒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段落的劃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
四、細讀課文
1.理解課文。
你能找到文中想象豐富的地方讀一讀,談談有什么感受嗎?要求:
(1)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2)小組同學交流。
(3)班級匯報。
預設組1:
生1:我們小組跟大家交流課文的第一部分:我從“混沌一片”看出天地此時還沒有分開,說明盤古在里面最后能把天地分開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從“一直”看出來盤古睡得時間非常長,我從“十萬八千年”看出作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我來給大家讀一讀……
師:十萬八千年,在這里用了夸張的手法,其實這也是神話的寫作特點。這里的想象非常豐富。
生2:“掄起”和“猛劈”,讓我看出來盤古力大無比、勢不可當的氣勢。我來給大家讀一讀……
師:盤古可真是了不起,無私無畏!
生3:“輕而清的東西……變成了地。”我覺得作者非常有想象力。“輕”和“重”“清”和“濁”“緩緩上升”和“慢慢下降”“天”和“地”都是反義詞,這句話寫出來了天和地到底有哪些不同。
師:你看運用了反義詞,就能表示出不同的事物的區別。這是盤古醒來干的第一件事:把天地分開。(師板書。)
師: 大家一起來讀這一段吧。這里面作者用了“掄起”和“猛劈”過去。如果我把“掄起”變成“拿起”,“猛劈”變成“砍”。好不好,為什么?
生:我覺得不好,“掄起”表現出他特別使勁,“猛劈”過去說明他毫不在乎,一點都不怕犧牲。我覺得盤古非常厲害。
師:多么偉大的盤古呀,你能讀出對他的敬佩之情嗎? (師生引讀。)
預設組2:
生1:我們小組來匯報第二部分:天地分開。 “頭頂著天,腳使勁蹬著地”,可以看出來他頂天立地的樣子。
生2:我從頭頂天、腳蹬地,還看出來他的形象非常高大,盤古非常勇敢。
師:現在請全體同學起立,我們現在就是盤古,也頭頂著天、腳使勁蹬著地。(生做動作。)我們來體會一下。盤古多么的偉岸,多么的高大!大家挺住啊,挺住。(老師繼續寫板書。)
生:太累了!哎呀!我都站不住了!我胳膊都酸了。
師:盤古是像你們這樣手上什么都沒有嗎?(不是。)是像你們這樣站了一會兒嗎?(不是。)那盤古頂天立地了多長時間?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一千年過去了、一萬年過去了……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時你心中對盤古充滿了敬意和感激,現在我們就讀出你對盤古的感激之情吧!
設計意圖:抓住“掄起、猛劈”,了解盤古開天地的不易。在朗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為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作好鋪墊。這樣的設計有效落實核心素養中審美情趣這一基本點。
預設組3:
生1:我們小組跟大家交流盤古倒下這一部分,我先讀一讀……
生2: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盤古做的第二件事。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遼闊的大地。說明他勇于犧牲,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
生3:我覺得古代的勞動人民非常有想象力,你看雙眼和太陽、月亮都是那么明亮,四肢正好跟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相對,還把肌膚想象成了遼闊的大地。
師:確實,神話的想象極其豐富、極其神奇。我們現在想象他身上的其他的部分還能變成什么呢?
生4:我覺著盤古的眉毛能變成大地上茂盛的小草。
生5:盤古的筋脈變成了現在縱橫交錯的街道。
生6:盤古耳朵眼兒變成了悠悠的山洞。
師:大家太有想象力了!我們一起讀讀,讀出你對盤古的敬佩與贊美吧!
2.復述課文。
(1) 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 )的風和( )的云;……他的汗水,變成了( )的雨露
(2) 那面對盤古,你想表達對他的什么樣的感情,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
師小結:因為有了盤古的開天辟地,才有了這美麗的世界;因為有了無盡的想象,才有了神奇的神話。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在讀中體會課文所蘊藏的豐富情感,落實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
五、 以文帶文
師:我們的拓展文庫中也有想象非常豐富的神話,請同學們打開書第56頁《后羿射日》,默讀并思考:哪些地方想象最豐富?
六、 總結
師: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神話就是寶庫里璀璨的明珠。中國古代的神話還有很多,讓我們今后繼續多讀書,走進美麗的神話世界。
設計意圖: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帶著新的任務走出課堂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可以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反思:
一、 創設情境 親身體驗
在引導學生領略神話故事的神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站起來,像盤古一樣,手用力向上撐著天,腳使勁蹬著地,一邊想象天地之間的變化,一邊跟著老師的引讀訓練: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的體會發自內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了盤古的勇敢和執著的精神,這也體現和落實了核心素養中“樂學”這一內涵。
二、抓住重點 以讀代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朗讀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看圖朗讀、想象朗讀、男女生對比讀、教師引讀、填空讀等,表達對盤古的感激。
整個教學過程根據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的寫作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掄起”與“拿起”,“猛劈”與“砍”哪對詞語用得最精妙,進而理解準確用詞的好處,并感受盤古力大無比、勢不可當的氣勢。接著對比幾對反義詞理解。讓學生在情境中手頂著天,腳使勁蹬著地,來感受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一萬年過去,盤古一直這樣頂天立地,表現出他的堅強不屈,堅持不懈。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表達對盤古的敬佩與感激,體會盤古的無私偉大、勇于獻身。這些做法都體現和落實核心素養中“人文底蘊”這一內涵。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本節課訓練復述是暗含在朗讀中,但是沒有最后提煉出復述的方法。整節課中,讓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機會還比較少,還應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例如:盤古(開)天(辟)地,你還能寫出哪些帶有( )天( )地的成語?再比如,可以比一比誰的神話知識多,拓展學生對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積累,提高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閩江小學 )
見習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