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三年前,剛接一個二年級新班,這個班級的男孩子淘氣起來能把房蓋揭開,其中有一個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男孩叫鴻。科任老師很愁來這個班上課,因為他想哭就哭,想說就說,想打滾就打滾。他在班級的一個動作都能讓全班同學炸開鍋。
鏡頭一(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上。鴻像閃電一樣夾雜著“嗷”的一聲在桌沿下從后向前滾過來,他的行為引得周圍的同學哄堂大笑。待你想抓他起來時,他箭一般的速度,瞬間完成起身、向后跑的動作,還不忘回頭沖你笑,笑中還帶著嘲諷之意。我瞬間崩潰。
鏡頭二(二年級上學期):辦公室。鴻被我叫來談話。當我和同事抱怨這個學生的不是時,話嘮一樣的他很安靜,眼角瞥出一絲專注的神情,用心地偷聽,像一個情報專家。不一會兒,他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誰也聽不懂的車轱轆話。
幾天的接觸,我發現他是一個問題行為的學生。這個學生高智商、低情商,自律性極弱,情緒控制能力弱,行為養成習慣差,智商高于二年級水平,自律性卻停留在幼兒園水平。
我同家長溝通后,決定先進行行為教育,規范坐、立、走的行為,并制定了一套獎勵機制,教訓和獎勵并用。我和家長商量好每天都進行一次溝通,看看學生是否達標。慢慢地,鴻能安靜地上課了,也能標準地站立和走路了。
鏡頭三(二年級下學期):課堂上。“哇……”一聲巨大的哭聲打破了安靜的課堂,鴻張大了嘴,努力地把音量放到最大,滿是委屈地哭了起來,原來是同桌拿了他的筆不給他。
最近幾天,他時常會有這樣的情緒爆發,一點小事就會讓他大哭一場。他很喜歡看書,我送了他一套《小學生情緒管理自助故事》,然后經常和他聊書上內容,等待他的轉變。我的耐心和誠心打動了他,慢慢地,他不再隨便哭鬧了。
鏡頭四(三年級上學期):科任課上。花花綠綠的衍紙彩條鋪滿了鴻的課桌面.老師在津津有味地講課,可他一句也聽不進去,正陶醉在他面前的彩色世界里。
因為他經常會打擾到其他學生,所以他的媽媽就給他帶來手工紙讓他閑下來的時候做手工,既保證安靜又鍛煉了特長。雖然保證了紀律,但弊端也出現了,因為沉迷于手工的世界無法自拔,他經常不能完成老師的作業,總是需要有人提醒他做該做的事。于是我找他談話,商量出君子約定:要學會看老師的眼神,當我暗示收起來時,要迅速收起來,否則這一天都不讓玩了,而且回家游戲的一小時也要取消。這個聰明的學生沒幾天就已經會看老師的眼神了。我開始慢慢地減少他玩手工的時間,而且還給了他“小雷鋒清潔黑板崗”的崗位,不到兩個月他就可以按時按量地完成學習任務了。
鏡頭五(三年級下學期):上課鈴響了半天。“他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幫助他整理好書桌堂。”我凝視著他,他看了看我,還在強調他的理由。我繼續凝視他,直到他默默地回到座位。“你說說吧。”我提示他。“我幫助同學是好事,可是不應該耽誤大家的上課時間,可以下課再幫忙,我以后不會這樣了。”他說。“你當時是怎么想的?”“我就想應該幫助我的好朋友。” “你還應該怎么想呢?”“這是上課時間,不行,得下課時間幫。”
在我和家長正面教育的熏陶下,他慢慢變成了一個明理的學生。現在他可以自我反省了,對自己的行為有清醒和自覺的認識,有批判性的思考。有了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他進步得越來越快。
鏡頭六(四年級下學期):早晨的教室。鴻早早地來到教室,認真履行著“小雷鋒電子設備崗”的職責,把多媒體電腦打開,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看書。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他現在已經是電腦操作的高手,愛讀書,小制作做得精美無比,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學得很輕松;樂于助人,經常主動幫老師完成很多任務;有思想,有方法,也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因為環境等因素的不同,使得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只要我們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慢慢地看著他長大,他一定會美麗綻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學生,給他一些耐心,還你一片花海。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雷鋒小學 )
見習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