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建 肖愛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35-01
數列是高中數學知識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高考重點考察的考點之一.數列作為一類特殊的函數,是刻畫實際問題的重要數學模型,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高中主要研究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這兩種數列模型.數列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等多個方面都有所考察,還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猜想等能力.數列不但是高中數學重要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是未來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重要基礎內容.本節課是一節數列的復習課,介紹了求數列通項公式的七個類型題.
1.定義法
(1)已知a1=3,an+1=an+2,求an.(2)已知a1=2,an+1=13an,求an.
兩個題目分別考察了等差數列的概念和等比數列的概念,這是最簡單的形式,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雖然這兩個題目簡單,可是它們會經常出現,特別是在大題的部分和證明題當中,如果想不到進一步變形,就無法完成題目.
2.已知Sn表達式,求an
(1)已知Sn=n2-1,求an.(2)已知Sn=n2-3n,求an.
雖然是常見題型,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在求Sn-1的時候,注意項數n的取值范圍是n≥2.當n=1的時候要判斷a1是否滿足條件.如果不滿足,就要寫成分段函數的形式,如果滿足就合二為一.這部分內容學生直接解決,用時大約3分鐘,教師總結一下即可.
3.已知Sn和an之間的關系,求an
(1)數列{an}滿足Sn=2an+1,求an.(2)數列{an}滿足Sn=13(an-1),求an
這種類型題是高考重點考察對象之一,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多觀察,找到這個問題的特點,會把表達式中的n都換為n-1,然后做差.由于這個題型比較重要,平時訓練的比較多,學生能夠快速的完成這兩個題目,也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
4.累加法
(1)已知a1=1,an+1=an+2n+1,求an.(2)已知a1=12,an+1=an+1n2+n,求an.
如果已知an+1=an+f(n),若f(n)可以求和,則可用累加法.在分析第一個問題時,利用累加法之后,學生觀察發現右側是一個等差數列求和問題,沒有解題思路的同學頓時感覺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第二個問題設置了1n2+n,觀察之后發現1n2+n=1n(n+1)=1n-1n+1,轉化為裂項求和的問題.
5.累乘法
(1)a1=1,an+1=nn+1an,求an.(2)a1=3,an+1=3n-13n+2an,求an.
前面已經練習了累加法,這兩個題目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利用累乘法.難度相對就降低了,學生也能自己總結出題目的規律.當題目中已知an+1=an·f(n),若f(n)可以求積,則可用累乘法.這里用時大約6分鐘.
6.待定系數法構造新數列{an+λ}(適用于an+1=p·an+q)
(1)若a1=1,an+1=2an+1,求an.(2)已知a1=1,an+1=23an+1,求an.
引導學生觀察遞推公式的結構特征,與之前學過的遞推公式比較,記住這類題型的特點.適用于an+1=p·an+q.采用的方法是構造一個新的數列,{an}既不是等差數列,也不是等比數列,轉化后的{an+λ}是一個等比數列.這里應用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這兩個題目難度有所增加,我選擇先講解一個題,然后再讓學生練習第二個題,需要10分鐘左右.
7.構造新數列
(1)已知a1=2,an=2an-1+2n,求an.(2)已知a1=2,an=3an-1+2n,求an.
第七種題型難度有所增加,大部分學生會感覺沒有思路,無從下手.第一個問題由教師板書展示,其實問題的難點在于如何處理2n,通過對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n,把第七種題型轉化為第六種題型.教師要讓學生觀察這種類型題的特點,它和第六種題型有什么異同點.學生很快能總結出an+1=p·an+qn.第二個小題由學生自主完成.這部分內容需要13分鐘左右.
本節課共設置了七個問題.從七個不同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加深對數列的概念、數列通項公式an以及前n項和Sn的理解,會利用Sn和an之間的關系解決相關問題.并掌握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裂項求和法、待定系數法、構造新數列等解題方法.七個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生很容易就突破難點,能夠體會不同題型之間的特點和差異,并掌握七個類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