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哈帕爾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81-01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要想使學生主動學、愿意學地理,就要從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還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在實際地理課堂中,很多地理教師還是以自己為主講,充當課堂的主角,很少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將學生始終置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課程改革后,雖然有些教師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動,流于形式上熱鬧,過于注重取悅學生,學生間沒有實質性的交流,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仍然是膚淺,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低效。那么應該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1.轉變觀念為高效課堂打基礎
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構原有教學模式的師生關系,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學的合作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主要起“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綱要》還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平時多給學生傳達高效課堂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再創造能力。
2.創設優質課堂環境,奠定學生發展基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優質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地理知識探究的熱情,奠定高效初中地理課堂發展的基礎。首先,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優質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課本中的知識點與實際的生活進行聯系,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以此帶動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進行“天氣與氣候”教學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天氣情況,引導學生說出當前天氣的特點,提問他們不同的天氣情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生會因回答輕松的問題得到思維上的釋放,接著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把學生的思維帶回到課本當中,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成倍地提升,有助于初中地理課堂的開展。其次,雖然地理被看作是一門文學類的學科,但是教師積極地利用其中的知識點,可以良好地改善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有積極的影響。
3.重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課堂質量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客觀因素的全面考慮,如: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突發情況、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尚淺所致等等。因此,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構建地理高效課堂小可缺少的環節。
4.適當進行教學總結,扎實基礎,穩固學生發展
首先,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就要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讓學生說出他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先由學生自行探討解決的辦法,接著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自行發現解決的辦法。自己思考得來的永遠比別人告訴的印象要深刻,通過引導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習方式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推動學生積極地改善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他們學習效率是一種積極的推動。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結合知識點教學尋找試題進行布置,先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對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接著提問他們思考的過程及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引導式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腦海中出現完整的地理思維,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確的結果,教師培養學生系統性的做題思維,有助于提示他們獨立解題的能力,加速學生個人發展進程,對他們今后挑戰地理知識有積極的影響。
5.展示地圖細節,體現地理學習本質
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就是地理教學的關鍵。而多媒體恰好就是這樣的一張“大圖”,它可以放下無數張地圖。在初中的課本上,大大小小的地圖有很多,而學習地理,重要的就是掌握“讀圖能力”。用一般的講課方式展示地圖,會有局限性,如果采用多媒體的話,那將不僅僅增大了地圖的信息量,還能夠根據需要將地圖調大、調小,或者是從虛變實,又或者從簡到繁,從近到遠。這樣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地圖內容,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還能提高他們的讀圖興趣和能力,從填圖能力到圖文轉換能力等。例如,在對環境保護的這個課題中,老師如果只是片面地將地理保護知識零散地給學生講解,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此時就可以利用繪圖的方式,將地理保護的重點以地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從南到北,從鄉村到城市等等。
6.突出教學重點,優化地理自主學習課堂
地理這門科目是非常抽象而又具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和復雜的變化過程,多媒體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于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單憑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無法做到高效教學的,而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讓復雜變得簡單,讓抽象變得具象,讓困難變得容易,讓被動變為主動。運用多媒體,做到“圖文并茂”,結合相關的視頻鏈接,讓地理的重點和難點也變得更加清晰、易懂,使教學效果提高不少。
7.提供圖、音、動畫,全方位立體化學生學習感受
多媒體能給學生提供強烈的視覺沖擊,所以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應用在地理學科,很多多彩的圖片更是讓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得到完美的體現。例如,在講述《亞洲河流和地形特點》這一章節的時候,可以在PPT中插入長江不同河段的風光,并且再附上優美的音樂:邊聽音樂,邊聽老師的講解,仿佛就能看到長江在自己的面前“波濤洶涌”,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提高了,也特別能激發學生愛護母親河的感情。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動態的、不斷深化且探索永無止境的命題,地理教師要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關注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探究問題,讓地理學習真正成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