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鋒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中引入互動教學,推動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不僅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導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多了解到來自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想法和認識,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策略來啟發和實施課堂互動,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若能實現學習的有效互動,能夠突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學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就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實際情況來說,通過合理設置并利用問題,可以達到引發課堂互動的良好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思考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學生對于不懂的問題,可以在在同學之間互相探討,也可以尋求教師的點撥和指導。當然,利用問題來引發互動也可以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層層設問的形式來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以《范進中舉》為例,教師便可以緊扣范進中舉后喜極而瘋的事件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在逐步解答問題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范進中舉的時代背景、時代悲哀的理解。
情境表演通常是對某一人物事件經過一定的編排之后展示出來的生動表現,在整個情境表演過程中,涉及到對該人物事件的深入理解,對人物臺詞的記憶,角色分配及表演等多項因素。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圍繞課堂教學實際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表演,在充分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促使學生在情境表演中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進而達到寓教于樂、實現良好課堂互動教學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木蘭辭》時,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古文,學生在記憶和背誦時相對困難,而對于花木蘭從軍的故事學生又有一定的了解,如此則可以將兩者相結合來創設《花木蘭從軍》的情境表演。為此,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情節的組織和角色的分配,同時要求學生要盡可能使用課文原文詞句來進行對話與交流,如此則本是單調、枯燥的課文背誦在生動有趣的情景表演中自然得到有效的記憶,同時也加深課文理解。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條件有限,能夠借助的教學工具只有粉筆、書本,顯然,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教學模式單調、呆板,能夠為學生提供的課堂信息量也十分有限,而借助多媒體設施則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多媒體不僅能夠展示傳統文字、圖片,還能夠根據需要來展示相關的音頻、視頻,如此強大的圖文聲像功能,可以為學生提供視聽方面的直觀感受,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多媒體能夠容納的豐富內容也極大的拓展了課文知識的局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拓展。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既能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為更好的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以《蘇州園林》一課的學習為例,該文有大量關于蘇州園林景物的描寫和展現,借助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顯然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文字描寫的認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直觀認識。而在學習《水調歌頭》等古詩詞時,教師可以播放多媒體音頻來聆聽作者富有感情的朗讀,甚至是播放相關的詩詞歌曲,如此都能達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互動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引入互動教學,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在課堂互動交流中推動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