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波
掌握正確的德育滲透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精神世界的豐富,而且有利于利用語文教學的獨特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筆者長期承擔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深有體會,以下是自身總結的個人心得。
(一)細讀文字,領悟語言魅力。文字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承載著豐富的內容,包括文章信息、思想和情感,作者在使用文字的過程中,將自身的心理、精神、道德等積淀在其中。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細讀文本,揣摩文本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真正體會文字背后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例如,筆者在教學孫犁的《蘆花蕩》,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時,針對教材中“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是天上”這一句,向學生提問:“這里在描寫蘆葦生長時用了動詞‘鉆’,思考作者應用這一詞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經過分析和討論,得出如下結論:“鉆”字,不僅描寫了蘆葦生長時的狀態,而且體現努力向上的含義,結合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這個詞暗含著中國人們在面對侵略時頑強拼搏的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老頭子”這一人物的特點。由此可見,學生掌握了語言文字的應用方法,使語言能力大大提高;同時,也理解了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怎樣以頑強的意志與狠毒的敵人浴血搏殺;在對英雄的崇尚中,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二)把握人物,注重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價值觀念與道德理想;把握人物形象,既可以感受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批判反面人物的是非觀念,同時也可以實現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對話,通過人物形象來發現作者的獨特面,接受深刻熏陶。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該重視對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鼓勵學生借此樹立榜樣。
例如,通過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可以讓學生走近父親朱鴻均,理解樸素而偉大的父愛情懷:在分析父親“過鐵道買橘子”這個細節描寫的時候,筆者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描寫,而是設計了“師生同臺競技表演”,學生根據課文描述,表演父親買橘子的艱難過程;老師則像一位飛天大俠,從道具課桌上“一飛而過”,瞬間把幾個橘子遞到兒子手里。然后老師提問:“老師和學生哪個表演的更好?為什么?”爭論了幾分鐘,同學們得出了結論:學生表演得好,因為把父親年老體衰、飽經風霜、步履蹣跚、老境頹唐、愛子心切的狀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特別是“攀、傾、縮”三個動詞更是表演得活靈活現;而老師動作瀟灑,飛過課桌、抓取橘子的片段宛如電影中的大英雄一樣,卻沒有了文章中的情感底蘊。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外貌描寫來塑造父親形象,表現偉大的父愛情深,心靈受到了觸動。
(一)在作文指導中增強道德體驗。首先,引導學生正確審題立意。初中生處于確立正確人生導向的重要時期,然而,由于心智發展的不成熟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形成不良的是非觀念。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對選題立意進行多角度的討論,確定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題目。其次,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實際情況,將生活與教學合理融合起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生活給予的價值。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鼓勵學生重視作文過程中情感的注入,切忌只重寫作技巧,忽視自我表達。
例如,一次以“最美的風景”為話題的作文訓練,同學們大都模仿《春》和《濟南的冬天》來寫景狀物,歌頌祖國自然風光的美麗。在作文指導課上,筆者引導同學們把目光從山水中移開,看看生活中有沒有感人的瞬間;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了家庭中父母關愛的故事、學校里老師談心補課場景、十字街頭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的奉獻鏡頭;老師接著問到:“孩子們,這些瞬間算不算最美的風景呢?”同學們明白了,原來美麗不僅指自然風景,還有人文風景,這樣就拓寬了了作文的選材面,也是同學們認識到社會生活的美好、和諧,既讓他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道德體驗,也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在作文評價中優化德育效果。教師評價學生作文的過程,是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表現、認知能力的評論過程。一篇作文能夠充分表現作者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對作文的評價能夠實現教師對學生德育精神的滲透。同時,學生能夠在互評或自評中審視自己,糾正錯誤認識,提高道德品質。
例如,筆者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會借助評語的形式進行鼓勵,如“有志者,事竟成”“成功永遠屬于一直在跑的人”等,這不僅能夠帶給他們信心,而且為提高其寫作能力提供了動力。
(一)閱讀試題傳遞愛國愛黨正能量。韓愈說,文以明道。語文老師更應該注重“文道結合”,發揮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文以載道,匯則興邦!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弘揚核心價值觀,為每一個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可以讓他們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我們可以在語文試題中,通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語段以及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思想受到教育,情感受到熏陶,靈魂得到凈化。
例如初三一次月考議論文閱讀分析段,文段選自《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是記者寫的習主席2018年1月1日新年講話的啟示錄,題目是《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文章說:“在共產黨人的時間里,人民是念茲在茲的不變初心,更是接續奮斗的永恒坐標?!边@篇文章是議論文,很有教育意義,短小精悍,文體鮮明,是命題的好材料,筆者設計了五個題目: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段采用的論證法和作用、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和初心”這句話的含義、補充一個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事實論據、談談你怎樣為中國夢做貢獻;每一個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一邊用議論文理論知識解答試題,一邊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愛國愛黨之心悄然萌發于胸中。
(二)作文試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俗話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語言是心靈的窗戶,作文是思想的載體,是靈魂和文字的綜合體現,作文的命題必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這就要求作文試題能夠讓同學們寫出真實的生活經歷,否則學生們只能是無病呻吟、胡編亂造、拼湊字數。
初中三年,可以利用作文試題,訓練作文技巧,提高審題、立意、選材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滲透。例如初中一的時候,學生剛進校,作文能力一般,思想認識膚淺,筆者圍繞“親情”這個話題,讓學生反復訓練一件事作文、多件事作文,這樣既訓練了作文的選材,又讓學生學會感恩,心存孝心,敬老愛幼。初中二年級,是學生的叛逆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尤為重要,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利用作文,引領學生走進名著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圍繞“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這個話題,讓學生寫散文贊美讀書的快樂,寫說明文總結讀書的方法,寫議論文領悟讀書的價值,寫記敘文描寫自己的讀書經歷,既讓他們提高了文體意識,學會了作文技巧,又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無形中讓他們愛上讀書,勤奮學習。初中三年級,圍繞“奮斗”這個話題,文體不限,自由作文,可抒發情感、展開議論、敘述故事,但一定要緊緊圍繞“奮斗的價值”這個中心來寫。同學們思接千仞,想連古今,一次次評改重寫,不僅讓中考作文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境界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級。
(一)利用課外活動實施素質教育。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語文課外活動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愛好,陶冶情操;另外,語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課外閱讀、課外實踐、游戲互動等,為教師開展德育精神的滲透工作奠定了基礎。
例如,筆者要求學生在周末、假期除了完成各科作業,必須閱讀中外名著,并且制作讀書卡片,既有摘抄、又有讀后感,可以提高作文技巧,又陶冶人文情懷;還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攀登襄陽的微波站、峴山綠道踏青尋芳,為平時作文積累素材,又鍛煉了身體;周末還要求臨摹書法家名帖,勤奮練習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讓他們從著名書法大家的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哲思啟迪,達到心靈美化,進而修養身性,升華情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德育效果。多媒體設備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語文教材主要以文字為主,將文字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的方式表現出來,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中,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筆者為學生播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視頻節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重新認識了漢字,變得開始重視漢字書寫,領略了詩詞的魅力,愛上了唐詩宋詞,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筆者有意向學生講解漢字的相關知識,結合優秀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欣賞漢字的藝術美,從而提升了他們對漢字的熱愛,增強了民族認同感;還教給他們詩詞的格律,以及古人吟唱方法,引導他們理解詩詞內容、意境、寫作方法,并欣賞好詞妙句,自然激發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綜上所述,德育是學校教育和學科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精神是必行之路。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基礎上,應當在課堂內外運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從而實現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