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 云
“互聯網+”概念已經打破了人們固有的動作和思考方式,“互聯網+”模式也逐漸的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娛樂、學習和工作中都有“互聯網+”的影子。這種模式也為社會的進步、快速發展形成了很大的推動力。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當代社會也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教師們該怎么更好的利用資源,創新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教師團隊必須對此有個全新的認識,“互聯網+”的潮流是機遇也是挑戰,將“互聯網+”模式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面貌煥然一新,帶來全新的理念。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代,雖然“互聯網+”具備很多優點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與此同時也會帶來很多挑戰。
1.1.1 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在當代智能設備已被廣泛應用到生活中,大學生們更是時代的先鋒,智能手機在他們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學生們通過微信進行交流、溝通,老師們也可以通過微信來進行學生管理的工作,隨時隨地的與學生進行交流,這種方法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大大的提高了學習、管理、溝通的時效性。
1.1.2 為師生們的溝通創造了條件。“互聯網+”時代為老師和學生創造了積極、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的條件。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互相關注朋友圈,把平日里的生活動態和心情變化發到空間,這樣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也能達到換位思考的效果,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校園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和諧的進行。
1.1.3 多種多樣的信息、文化促進了學生管理工作。“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當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信息量,讓各種文化互相交融,使得社會生活豐富多彩。高校的師生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在家中或學校內了解各種想關注的信息,不用出門就能獲得所需要的題材。高校內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平臺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動向,針對學生的特點及時做出對應的管理方案。
互聯網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被廣泛的應用,這種方式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打破了以往的管理模式,給當代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1.2.1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導性面臨的挑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引導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在高校具有主導性。但是,由于“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停留在經濟上,在其他領域上也會有更多的合作,例如文化、教育等。各國的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對中國的非意識形態的思想潮流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也對意識形態的創造、培養帶來了很多不利因素。新引進的各種思想主義讓一些本來政治立場和信仰不堅定的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念失去了信心,也讓他們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認識不足,這樣使得以傳統的思想理念為主要體系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2.2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傳統教育方式受到挑戰。以往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方法是用老師說學生聽為主,以懲罰的手段為輔的方式,強制性的讓學生們接受,然而由于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被全球廣泛應用,使得全世界的信息交流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這也給以往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性,能夠充分的發揮其作用,傳統守舊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目前這種文化信息多樣化的環境了。
1.2.3 “互聯網+”對學生和教育者的影響。“互聯網+”為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造了多元化的文化環境,然而復雜的環境會給心智還不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也給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方面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對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洞察力也是一種考驗。
學生管理工作內容繁多小到寢室衛生,大到思想教育都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處理。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推廣應用,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方法。通過“互聯網+”的扁平化的平臺,推翻僵化分層的管理模式,構建學生與管理層間雙向互動模式,促進雙方溝通理解,進一步實現高效管理模式。
相關管理者與教育者的管理理念可從原來的管理學生的角度轉變為強調凸顯學生個性的管理理念,便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管理者必須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可將微信推廣到大學生管理教育中,在使用微信時,教師注意要轉換自己的管理者身份,一方面發揮自己的教師教育指導作用,另外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的互動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了解學生思想與學習生活,方便開展心理指導等工作。但同時在拉近與學生關系的同時,必須認清教師對學生有管理教育與指導的作用。
大學階段三觀形成的最佳時期,面對更開放的多元素文化的沖擊,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結合新時代特點,借助互聯網技術,運用新媒體平臺,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廣正能量,弘揚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在追星,所以可以挑選具有正能量的明星放大其身上的閃光點,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不僅擺脫傳統刻板說教帶來的枯燥,而且使正能量不再成為口號,正能量與核心價值觀產生具體形象的體現,并且結合興趣點的號召會更有傳播力度。同時利用微媒體創新團部、黨部活動。比如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優秀團員、黨員事跡。通過互聯網加強學生與黨員溝通,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借助互聯網搭建高校學生管理平臺,主要從服務學生的工作管理平臺,交流互動平臺及實時監控平臺等方面建立。學生工作管理平臺利用微信小程序,各高校或學院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學生進入公眾號進行學籍注冊,查成績,空閑教室查詢等自主服務。而通過微信群或QQ群貼吧等平臺,加強學生溝通交流,同時方便學校發布有關信息,比如考試信息,獎學金信息等消息通知,使消息傳播效率大大提升。最后以學生校園一卡通作為數據源,基于構建的學生行為模式數據網,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生行為模式監控,了解學生的位置與行為,一旦出現異常,及時與老師聯系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危險發生。所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既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又為學生提供方便。
“互聯網+”時代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使交流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基于此特點促使學生管理工作突破原有層次管理,向扁平化方向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平臺,使學校學生管理機構對等連接,形成學校-互聯網-學生的管理模式,擺脫傳統的效率極低的層級管理。新管理模式下,管理者通過互聯網及時出臺管理制度,實時掌握學生思想和行為動態。同時學生通過互聯網反饋管理工作的弊端,管理者能詳細了解管理過程中的缺陷,便于改進新的管理制度。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時使各管理部門形成統一體系,消除部門間不對等的現象。比如學校可開發屬于自己的APP,學生通過學號登錄,查詢成績,辦理圖書借閱等項目,實現自主服務。而老師通過職工號登錄,可實現上傳成績,查閱學生課堂反饋等。面向不同對象完成不同操作,學校管理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同時在app里可添加其他服務,如信息發布,舉辦活動等,使管理系統逐漸適應和滿足學生需求,互聯網的新模式為傳統管理提供便捷。
綜上,“互聯網+”為高校學生管理帶來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摒棄傳統管理的僵化,使管理工作走向智能化,規范化,一體化。將管理工作者的時間和精力從重復和單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用于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借助新型的互聯網平臺,開發自己的學生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并可通過匿名的方式向管理系統提出意見,這類雙向互動提升了學生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