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毅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楓橋中心幼兒園,江蘇蘇州 215011)
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游戲化方式展開課程教學,能夠確保幼兒在參與教學活動時具有更高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課堂效果的有效提升,為了明確在學前教育工作過程中更為有效地開展游戲化課程,筆者特此展開了本次研究。
教師在實施課程游戲化教學活動時,需要基于游戲場地、教學設備、幼兒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設計課堂游戲,確保課堂環境的有序性和生動性,保證幼兒具有更高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有效調整和重新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和游戲場地,組織多個班級幼兒共同參與課堂游戲,確保游戲參與最大化。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幼兒進行科學分組,確保課堂教學多樣化,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合理設置游戲教學,增加角色扮演、趣味問答等形式。教師需要明確學生性格特點,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充分挖掘幼兒特征,以此為基礎有效改進和調整游戲課程。
在進行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科學實現課程游戲化能夠保障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還需要對游戲設計進行合理調整,確保在一定程度上改進課堂環境,推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進行傳球游戲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全班幼兒圍成圈,然后從其中一名幼兒開始傳球,鍛煉幼兒上肢力量和協調力。但傳球過程過于漫長,會使部分幼兒在活動中參與度較低,導致對活動失去興趣,對課程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基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合理改進游戲活動,增加傳球個數,引導幼兒利用排球動作進行傳球,確保幼兒在參與傳球活動時具有更高的主動性,滿足幼兒游戲心理,達到鍛煉幼兒上肢的效果。
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游戲特色,有效結合幼兒園課程培育目標,進一步明確游戲內容和游戲化方向,有效推進課程游戲化教學。在科學設置幼兒園課程目標后,教師可采取游戲化方式展開教育活動,確保幼兒在富有趣味的氛圍內獲取知識,實現幼兒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培養幼兒奔跑能力時,教師需要合理設置培養幼兒身體靈敏性的有效方法,避免采取單一的跑步形式或跳繩形式。教師可在傳統體育游戲中合理融入游戲元素,如設置“貓捉老鼠”的傳統游戲[1]。教師首先讓全班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安排兩名幼兒分別作為老鼠和貓。在開始游戲后,扮演老鼠的幼兒可以在圈內外隨意跑動,貓需要在圈外觀察老鼠,老鼠跑出圈外后,貓就可以抓老鼠。為了保證游戲趣味性,教師可以設定老鼠在圈內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如果老鼠在圈內停留超過一分鐘或被貓捉到,就需要表演一個節目,然后換人繼續游戲。該游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幼兒的奔跑能力,確保課程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還可以確保課程活動生動、有序。采取游戲化方式展開教育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參與教育活動時具有更高的主觀能動性。
幼兒課程通常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全面性。教師需要對幼兒的日常生活進行有效觀察,記錄幼兒參與課程游戲的具體表現,進行教學質量的有效分析。有效開展游戲化課程需要利用幼兒好動的特點,協調課堂活動和教學游戲。基于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時,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穿插游戲活動,使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科學設計角色游戲,以游戲化方式展開教學課程,保證幼兒對日常安全產生更為直觀的感知,保證幼兒獲得更為鮮活和生動的生活認知。安全教育要全面貫穿幼兒發展,如果教師只是對其進行口頭強調,就會使幼兒產生厭倦心理,對幼兒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教師通過合理設計教學游戲,能使幼兒在實踐體驗過程中感受安全知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交通常識時,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之前,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制作斑馬線和交通燈等相關道具。然后由幼兒自由選擇扮演交警、司機、老人、成人或兒童,為了確保幼兒能正確辨認身份,教師可以制作不同的胸章或配飾以進行區分,確保游戲活動有效開展。幼兒自主設計活動場景,教師在游戲中需要引導幼兒,在幼兒做出錯誤行為時及時指出,讓幼兒及時改正。這種教學方法能夠確保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充分激發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重視交通安全教育,有效提升課堂效果。
幼兒活動課程通常具有較高的豐富性,如音樂、繪畫、手工制作、舞蹈等課程均具有一定的游戲因素。教師需要深度挖掘課程中的游戲元素,確保實現游戲化課程。在具體工作中,教師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課程,明確游戲切入點。然后,教師需要全面設計課程游戲,確保幼兒能夠迅速進入游戲情境,同時還要注意游戲內容的合理性,使游戲與課程效果有效結合。最后,教師應對課程進行全面評估,確保課程游戲化具有更高的層次性。為了保障幼兒園課程具有更高程度的游戲化,確保課程活動的有趣性和生動性,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可以將教育活動整體設置為具有更高完整性的游戲,在教學時間內進行多次游戲[2]。與此同時,教師在組織游戲時還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創新和有效調整,為幼兒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實踐任務,引導幼兒通過進行手工活動制作簡單道具等方式,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設計游戲,確保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感情,保障游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總而言之,通過全面把握學生心理,合理設置課程目標,實現課程聯系實際,深度挖掘游戲元素,能夠確保在展開具體教學活動時,實現游戲化課程,從而有效培養幼兒個人素養,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效果。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幼兒步入義務教育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