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川小學始建于1914年,是一所有著近百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學校,積淀了較深的文化底蘊。學校坐落在荊川公園南面,與荊川先生讀書處——“陳渡草堂”毗鄰而居。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基本是圍繞荊川文化,挖掘民族英雄“唐荊川”這一優(yōu)秀資源而展開的。學校依據本校文化特質整體架構荊川學子學習傳承的荊川精神,具體內涵指向家國情懷、為人之本、自強精神、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又細化為愛國、自立、擔當、開拓等十二種必備品格。其中,依托習練陽湖拳法,開發(fā)校本課程,培養(yǎng)學生刻苦耐勞、堅忍不拔、樂于奉獻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崇文尚武、正德健體”的優(yōu)秀荊川學子,傳承荊川尚武精神,成為我校特色項目活動。
我校開展的“依托陽湖拳傳承尚武精神的校本實踐研究”,是省級的立項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文獻資料研究,組織師生走訪調查,了解陽湖拳的發(fā)展歷史,提煉荊川尚武精神。
尚武并非推崇暴力,而是倡導自強不息的精神,培養(yǎng)勇于面對挑戰(zhàn)、敢于攻堅克難的進取精神和勇氣。我們培養(yǎng)學生傳承的荊川尚武精神包括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堅忍頑強的拼搏精神;正義誠信的本質精神;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精神;剛健有為的時代精神。
通過走訪了解,參與陽湖拳武術協(xié)會活動,引導師生增進對陽湖拳的身體鍛煉價值、愛國主義精神價值、競技審美價值、教育價值等的了解,感受陽湖拳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習練陽湖拳的興趣。
陽湖拳是江蘇省唯一的地方拳種,相傳為宋代“南俠”展昭所創(chuàng),由唐荊川先生傳承發(fā)揚。我校充分利用挖掘“荊川文化”,創(chuàng)設學習荊川先生的氛圍,開展“荊川”系列主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荊川文化”,學習荊川尚武精神,進而讓荊川文化感染學生,讓荊川尚武精神滲入學生心田。
我校擁有百年的發(fā)展歷史,每個歷史節(jié)點、歷史事件都展現(xiàn)著璀璨的荊川文化和豐厚的荊川精神。學校引導全體師生參與百年校史的梳理、百年校慶活動的謀劃,使廣大師生在這些活動中走進荊川,更深入地了解荊川文化、感受荊川精神。
學校收集唐荊川故事,匯編成冊,讓學生在課間之余閱讀,然后利用荊川故事會,讓學生學講荊川故事,在活動中學習和領會荊川精神。
每年清明節(jié),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到荊川公園祭掃唐荊川先生,并在荊川墓前舉行莊嚴的新隊員入隊儀式。在英雄精神的鼓舞下,學生逐步樹立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標。
學校以培養(yǎng)“品行端正、人格健全、基礎扎實、思維活躍、健康陽光、特長初顯”的荊川學子為目標。每學期,學校都會根據學生在“爭崇文尚武章,傳荊川精神”活動評比中的表現(xiàn),評選出一批“荊川好少年、好兒童”并進行表彰,進一步激發(fā)全體學生奮發(fā)向上、不斷進取的熱情。
以保護、傳承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湖拳為己任,我市首家現(xiàn)代武館——荊川武術館在荊川公園陳渡草堂正式掛牌。而與此毗鄰而居的荊川小學,更是應充分利用這一課程資源,開發(fā)實施陽湖拳校本課程。
最初,學校只開設了陽湖拳社團,隨著陽湖拳社團成員一次次地捧回金燦燦的獎杯、獎牌,越來越多的學生想加入陽湖拳社團。顯然,社團活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于是學校果斷地進行了調整,保持社團活動不變,但同時把陽湖拳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進行普及性的教學活動,這樣就有更多的學生可以學習陽湖拳。
在課程教學中,不僅注重拳法的習得,更有相應的陽湖拳校本課程等級評價體系。現(xiàn)階段,我校學生的體育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在原有考核內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武術基本功的等級考核,根據年級的不同來細化考試內容,如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體能的變化、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等,使學生的體育成績評價多元化。在成長腳印檔案袋里,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武術校本課程的學習給予相應的評價,評選“校園武術之星”,并記錄在冊。為了激發(fā)學生習武的興趣,提升他們的習武水平,學校每年都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批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武術比賽,根據獲獎等次給予相應課程考核加分。
為了弘揚陽湖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我校開展“五個一”系列活動,即每天一套武術操,每周一節(jié)武術課,每月一次武術特色活動,每學期一支武術訓練隊,每年一屆武術節(jié)。
結合武術特色活動和武術節(jié)系列活動,學校開展了“觀武術電影,育高尚品質”“讀武林高手講武林故事”“習武健體、養(yǎng)得立志”“我是小小武術迷”等系列武術教育活動,形成了在武術特色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活動典例。
每周五下午,學校專門聘請“陽湖拳”傳人王寧教練來校指導荊川陽湖拳武術隊的活動。在學校教師的組織下,在王寧教練的認真訓練下,武術隊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在鐘樓區(qū)星級社團評比中,首次參評的“陽湖拳”社團被評為四星級社團,后續(xù)獲得最高榮譽五星級社團。荊川小學武術隊在省市乃至全國的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屢創(chuàng)佳績。
學校特設武術節(jié),針對學生,主要開展武術知識競賽、武術小報比賽、了解武術杰出人物、學習良好武德、學習武術技藝、開展武術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針對教師,舉行武術特色發(fā)展沙龍、武術特色教育論壇、教師武術展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領師生走進武術,學習武術。同時,學校結合體育節(jié)和各種文化活動,有機滲透武術思想、文化,使武術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武術特色。
隨著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的深入開展,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荊川小學陽湖拳的名聲越來越響,影響也越來越廣泛。比如,荊川武術隊有20名同學被邀請參加電影《唐荊川》和《陽湖拳》的拍攝;一些大型活動也紛紛邀請我校武術隊前往進行表演;“依托陽湖拳,傳承荊川精神”在鐘樓區(qū)學校特色項目評比中獲獎。
在荊川精神熏陶下的校園中,荊川文化與武術精神相互滲透,尚武精神在各學科中得到發(fā)揚,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等活動中將其轉化成一種自覺的行為,他們的身體素質、思想情操、生活意識、審美情趣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都得到了提升。希望通過常州市武術共同體活動的深入開展,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和荊川文化的深厚內涵在荊川小學能實現(xiàn)更加完美的融合,促進我校走上更高的發(fā)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