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南通 226301)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有助于讓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國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與理念,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無法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更加無法滲透人文精神,學生缺乏優(yōu)秀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與情感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秀的物理教學情境,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自主地探索問題,從而實現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物理課堂[1]。
任何課堂教學都離不開素質教育的內容。素質教育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其中有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社會科學和哲學等,它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精神。而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我國古代的《墨經》中,就有對力與運動的關系記載,其中提到“力,邢之所以奮也”,具有較強的科學意義;在電磁學方面,王充的《論衡》中就有雷電現象的描述,“太陽之激氣”同云雨一類的陰氣,“分爭激射”。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還能夠體現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能夠逐漸完善自身的思維意識。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求物理教學要能夠讓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來可以成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2]。例如,在學習“機械運動”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意識到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這都是屬于對世界觀的正確認知;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中存在的能量轉化問題,出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意識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多樣性的。
高中物理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實際生活素材作為載體,學生才能夠對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而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并意識到物理學和社會生活、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與此同時,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意識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智慧潛能。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要遵循人文性、科學性的統(tǒng)一原則。現代科技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人們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都有所提高。所以,現代科技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想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擁有較強的人文精神,首先要讓學生融入物理課堂中去。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擁有學習物理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學生只有滿足現階段的精神需求,才能夠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則,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中存在的人文素材。因為人文素質不會憑空出現,學生只有在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中,才能夠擁有優(yōu)秀的人文素質。物理既是文化,也是一門科學,其內容具備推理性、抽象性等特征。物理知識的應用較為廣泛,結論較為準確;物理教學擁有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科學觀念和科學態(tài)度的功能。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鉆研物理教材知識,讓學生擁有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使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勇于面對困難并解決問題。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育人功能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物理的實用性與重要性,讓他們深刻理解物理學科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是物理學開啟了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大門,從而讓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都發(fā)生改變。
物理學史中蘊含著較多的人文素材,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強化物理學史教育工作,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三千年前,我國就已經出現了關于天象觀測的記錄;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就已經發(fā)現了凹面鏡成像、小孔成像的規(guī)律;我國的四大發(fā)明: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對社會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教師要通過介紹這些物理學史,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也能夠高度重視人類遺留下的各類精神文化。物理學科是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統(tǒng)一結合體,也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意識,擁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利用物理知識充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物理原理和現象,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課堂學習中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慣性原理判斷熟雞蛋與生雞蛋等生活小問題,讓學生擁有較強的應用意識。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中,才能夠對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教師要善于開展探究性物理實驗,提升學生的人文意識,從而使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例如,在開展“牛頓第二定律”和“小車速度隨著時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關系”實驗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實驗都能夠體現出動力與力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能夠發(fā)現物理知識中的樂趣與奧秘,從而調動起他們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并且,學生能夠在團隊協(xié)作中共同學習與進步,可以養(yǎng)成團隊合作意識、探究意識、人文意識。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把物理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擁有較強的探究意識、應用意識等,從而使他們能夠對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能夠對物理教學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科學地滲透人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