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清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蓮塘學校,福建南平 353400)
當前教育發展中,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學術論壇、課題研討等教育問題探索中的重要話題。所以,中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核心素養,又怎樣具體實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素質教學中重點研究的內容。核心素養的整體結構還在不斷完善與探索中,在考試及評價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歸納與總結。結合教育發展史以及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于構建核心素養的問題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我們經常所討論的“怎樣培養人才,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
核心素養與其他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指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品格和應用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主要強調讓學生提高對國家、社會的關愛,個人素養以及自主能力的發展、合作創新等方面的必備條件[1]。從價值取向方面來講,其重點體現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素質修養與國家、社會所公認的價值觀一致。從指標的選取上來講,注重于各個學科的基礎,同時也關注個體在未來社會中的活動及個人發展所具備的素養;不但將社會發展中的實時動態完整地體現出來,還使我國的歷史文化及教育發展和現狀的關注度逐漸加強。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是培養一個人與社會實際同步發展的應用能力,適應國家、社會的需求,促進個人能力的提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引導者。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方法是當前教師在反思教學中著重關注的問題。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穩步提升,社會熱點時事與教育教學的關系也越發緊密,由此擴展了政治科學的教學內容,使其變得更為豐富。政治學科的教師要通過實踐教學不斷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職責,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及思想道德水平,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敬人者人恒敬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親和待人;在生活、學習中懂得愛護環境、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擁有一顆良好的公德心,同時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和應用技能;在與同學交往中要端正交往態度,正確看待彼此間所存在的差異,互相尊重。同時,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語言的簡練、通俗、易懂,用飽滿的感情來啟發學生,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道德倫理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學習資源都來自教材,而當前新課程教材中所倡導的是用教材合理化教學,而不是教教材[2]。教師在備課時,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時懂得補充教材。吃透教材是指要從多角度深入理解教材,以學段為基礎掌握教材,明確教材前后之間的聯系;補充材料是指以實際教學情況為依據,利用適合的相關事例,拓展知識觀點及背景。例如,責任意識的滲透與培養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都進行了重點強調,比如在七年級上冊中《生命的思考》這一課,以及七年級下冊中所闡述的在集體成長中培養學生對生命的責任、對集體的關愛。這種緊密聯系的教材內容,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到“承上啟下”,結合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經驗來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并在反思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來增強對責任的認知。再比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關于承擔責任的意義的典型案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適當提出相應的補充,利用學生所熟知的事例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還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要求廣泛汲取課外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水平及情感的熏陶。就目前教學現狀而言,多媒體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情感道德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抒發學生的情感。
如教學七年級上冊《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真人故事,如“斷臂女孩楊佩”的成長經歷:“1990年出生的楊佩小時候貪玩不小心觸碰了高壓線而導致雙臂截肢,沒有雙手的日子為她的生活帶來了重重困境,所以她練就了一雙靈巧的腳,但是依然面臨重重困難。楊佩清楚地認識到,殘疾人要自立,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鉆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的夢想是等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通過真人真事的敘述,結合多媒體所播放的圖文介紹及背景,學生會深受感動。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楊佩用腳繡十字繡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在挫折中也可以找到新的起點。通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培養他們堅韌的意志力,令他們敢于面對挫折,迎難而上,勇于戰勝挫折,成為一個真正有生命韌性的人。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與社會很好地融入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中的道德法律規范力量的強大,感受其客觀的、理性的價值體系,從而回歸課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實就是一項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性的活動[3]。利用讓課堂回歸生活本真的方式,結合學生所熟知的人和事,對他們進行感染、影響,促進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才能夠使學生提高能力,增長知識,獲得全面的發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使實踐活動發揮其最大的效力,這樣才能夠與核心素養的培養達成共識。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以廣闊的社會為教學背景,逐漸拓展于生活中,并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利用正在發生的鮮活事例,以及豐富多彩的知識層面,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由此可見,讓課堂回歸生活本真,通過實踐鍛煉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促進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深化。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體現,可以優化合理的課程體系,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