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榮
(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江蘇啟東 226200)
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下教育的熱點之一。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物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創造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是高效學習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幫助其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外,更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當然,在當下高中物理教學一線,創造力的培養一方面需要物理教師將學生“引進門”,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自己“走出來”,走出思維定式。
“創造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綜合素質,是將智力、知識、能力等要素進行整合后形成的。換言之,“創造力”就是煥發新思想、促成新發現及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順利完成創造性活動的一種能力,如提出新理論、發明新設備等。創造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界定為學生一方突破原有的傳統的思維定式,以期創新理論、創新學習方法、創新解題思路、創新實驗操作步驟等[1]。
創造力的培養是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催化劑。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有很多種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詼諧趣味的言語能夠讓學生產生煥然一新的感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快樂有趣的提問,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加強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2]。比如,在教授“勢能”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當下雪時,雪花飄落在我們的頭上,我們會有什么反應呢?”學生會回答:“沒有什么反應?!痹賳枺骸叭绻怯昴??”學生說:“得找地方躲雨了。”然后繼續問:“如果下的是冰雹呢?”學生會說:“要快跑并躲起來?!边@時導入課堂知識點,學生馬上會了解到物體的勢能與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從雪花、雨到冰雹,形狀上的變化使得學生積極運轉思維。因此,在物理課堂數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課堂導入,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或提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從而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科學的創造力是一種認知能力,它的發展與科學實踐活動息息相關。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并不是需要學生進行發明,而是需要通過各類組織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其思維能力,形成不斷創新的意識,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技社團,也可以自行設計和開展符合班級特色的課外科技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然后自制教具、模型或設計實驗等,從而拓寬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知識渴求,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研究能力,最終促進科學創造力的養成。例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超重與失重”的概念,筆者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與學生共同制作了簡易道具來演示超重與失重現象。筆者找來一個塑料瓶,在底部開一個小孔,并用保鮮膜封住,向瓶內注入適量的水,保證保鮮膜不發生形變,迅速將塑料瓶向上提起,可以看到保鮮膜會凸出,說明水達到超重狀態;再次注入大量水,讓保鮮膜處于凸出狀態,讓瓶子從高處自由落體,可以看到保鮮膜由凸出變為水平,甚至凹陷,說明水處于失重狀態。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形象具體化的實驗中掌握超重與失重的科學原理。
俗話說:“方法總比問題多?!币虼耍诟咧形锢斫虒W中,教師要兩手抓,一手抓“方”,另一手抓“法”。在備課時,物理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材來備課,重在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在課中,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思路方法,通過合理的引導及互動交流,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學習方法。同時,在課堂上,物理教師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大膽猜想與假設,逐步使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的能力,為物理學習的創造力的培養打下基礎,最終達到研究創新方法的目的。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輔導時,應不斷引導學生改進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完善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力的分解”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筆者讓學生借助身邊的道具進行實驗,以證明力是可以進行分解的。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有的學生想到了利用自身的肢體作為實驗道具:一位學生在做叉腰的動作,另一位學生向下按壓他的肘關節,叉腰的學生自然會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沿肩部向肘關節的拉力,另一個是沿著肘關節向腰部的壓力,由此證明了力的分解。由此可見,方法的不斷演變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今,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如一題多解法、一題多層變化法、一題多項牽連法等,教師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3]。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多題歸一法來鍛煉學生的求同思維能力,不同的題目可以有同一種解題思路,當然也會有同題異解的現象;運用等效法來提升學生的相似思維,物理教師可利用多種相似的題目來鍛煉學生,強化一種解題方法的思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使用新的解題方法,提升其思維獨立性,讓其感受創新的快樂,還要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創造精神及物理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筆者讓學生解答:“一列長100米的火車,以15米/秒的速度駛過長度為2.8千米的隧道,求所需時間。”在學生解答完畢后,教師將題目改為:“一列長100米的火車以同樣速度,用200秒的時間駛過另一隧道,求隧道的長度?!被颉耙阎疖嚭退淼赖拈L度,并且時間已知,求火車通過隧道的平均速度?!蓖ㄟ^同題異解習題實戰演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多維度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樂于創新、勇于創新的精神,幫助學生建構創造性思維模式,提升創造力。此外,物理教師務必要重點關注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采取多方面措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在著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不能放松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如逆向思維能力、創新學習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等,為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為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