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祺
(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南通 226100)
生物核心素養是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核心,所以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勢在必行。而思維導圖是培養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幫助學生樹立生命觀念、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些恰恰是生物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1]。
每幅思維導圖都是從一個點出發到另一個點,慢慢擴散開來的。所以,對于一幅思維導圖來說,重要的是確定一個基點,然后由這個基點出發建立知識分支,進而慢慢形成一個知識網絡,而這個基點就是生物知識中的每一章節的核心概念。
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時,學生們很難確定這一章節中的基點。教師可以細致地逐步引導學生,第二章的標題為“組成細胞的分子”,那么這個標題可以作為一個基點,第二章中的小節標題就是分支,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分支。其中,最中心的基點是細胞,那么組成細胞的分子就是細胞的一個分支。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基點與分支的規律:基點可以是每一章的大標題,而分支就是每一章內容中的小節標題,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精簡就是我們所尋找的基點與分支。學生們就能夠輕松構想出這一章節的基點以及分支:構成細胞的分子——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質。像這樣從一個基點延伸到各個分支的線狀結構,也就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思維導圖,通過繪制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生們就能將一章中的知識連接起來,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進行學習與記憶。
基點是整個思維導圖的核心,它對于思維導圖來說起著中心作用,以確保整個思維導圖是通過這個核心連接在一起的,思維導圖一旦沒有了核心,就會變成毫無關聯的零散結構。分支則對思維導圖起到了延續和發展的作用。
由基點延伸而來的分支會延伸出其他分支,我們在梳理延伸出來的分支時,要把握分支之間的連接點,連接點就是思維導圖中的關節[2]。為了保證讓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點,我們要科學地把控分支,在保證分支連續的同時,也要保證分支的連接不能過于煩瑣。
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時,學生們經常會繪制這樣的思維導圖:組成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細胞器,系統的分工合作;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這樣的思維導圖對于學生們而言過于煩瑣,不方便學生們理解與記憶。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們對思維導圖進行簡化,如“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這種模式,這樣的思維導圖簡單直接,便于學生們進行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們進行練習,如在學習生物必修一中的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繪制這一章的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評選,選出最精簡的,并對其他學生講述精簡思維導圖中的分支思路。讓學生們多多進行練習,把握思維導圖的關節,科學地梳理其中的關系,對煩瑣的知識進行精簡,對其中的主次關系進行梳理,進行更加合理的排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把控與處理細節的能力。
分支的把控與處理可以使思維導圖更為精簡與干練。讓學生們認識到知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對于思維導圖中的分支所形成的“關節”,學生們應盡量將其列在紙上進行科學的梳理,將其進行精簡,保證思維導圖的繪制由復雜到簡單。
確立基點,延伸分支,慢慢就會形成較小的知識網絡圖。生物知識相互之間有一定的關聯,那么兩個小的知識網絡之間會通過分支聯系起來,組成大的知識網絡,豐富生物知識思維導圖[3]。
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時,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多為線性結構,如細胞的生命——增殖、分化、衰老、凋亡。這種線性結構很難將零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學生們很難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進行理解和記憶。本章節的思維導圖應該以細胞生命為中心,以各章知識小點圍繞中心畫圓,形成網狀的圓形結構。這種結構更加立體,對于學生們的大腦具有更強的沖擊力,可以使學生們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們將知識相互關聯,構成一個龐大而又精練的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學生們作為思維導圖的構建者,會在構建過程中汲取知識,以自己獨有的思維能力去分析、理解、記憶這些原本分散在章節中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們體驗到構建思維導圖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知識是相互關聯的,特別是生物知識,很容易形成一個個知識網絡。而這些知識網絡又是互相聯系的,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聯系去構建一個更大的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而通過聯系建立起來的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將會對學生們記憶知識點起到推動作用。
在形成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進行整合和擴增,讓學生的知識與思維視野得到提高與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思維層面。
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總復習時,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將整本書聯系在一起,更多學生都是單獨復習各個章節。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將知識進行整合復習,借助前面總結出的思維導圖將一本書的知識聯系起來。例如,生物必修一以細胞為最基本的中心點,然后逐漸擴增其他的知識點,從細胞的組成成分延伸到細胞的組成結構,從細胞的生命活動延伸到細胞的誕生、衰老以及死亡。再在從這些延伸的分支中擴增詳細的知識,逐漸補充到整個思維導圖中,讓思維導圖得到整合與擴增。就像將一個細胞從誕生開始需要的蛋白質、糖類、核酸、氨基酸到細胞形成后所具有的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等結構,然后在細胞衰老死亡過程中體內的元素成分、化合物的合成能力、細胞膜的形狀發生的變化都補充到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中。在思維導圖整合與擴增的過程中,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幫助學生們更加理性地、具有邏輯性地去思考問題。
學生拓展知識網絡和思維視野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過程,學生會在拓展知識網絡與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
思維導圖對于學生而言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生物。生物是一門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同時進行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