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芳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小學,江蘇張家港 215632)
高效課堂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必經之路。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達到令人滿意的達標率,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都能形成一定影響力的課堂[1]??偟膩碚f,“高效課堂”必須在授課時間、授課數、授課的成效三方面有明顯的改良,具體歸納為:包袱輕、損耗低、質量高。高效課堂的重要特征是教學能最大限度地和每個學生匹配,能促進全體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一些淺見。
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并且充滿藝術和感染力,學生會受益終身,也能體現教師的智慧。只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要領,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魅力和活力。
教學方法是教學組成元素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功效。教學目標是不是能達到,教學任務是不是能完成,教學效果是不是杰出,這跟使用的教學方法的優劣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想使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并且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準確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是一個重要的樞紐。信息技術不僅需要設備的支撐,其知識和操作技能聯系性也很強,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應采用比較合適的教學方法。
雖然我們提倡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的時候也不能隨心所欲。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跟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例如,在教授《整理文件》一課時,文件的復制、粘貼等操作很多學生已經掌握,這時候我考慮到有部分對電腦接觸不多的學生,就設計了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題:第一步,讓學生把桌面上我事先準備好的文件移動到C盤,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然后我請一個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進行操作演示和講解;第二步,讓學生再把這個文件移動到D盤,對于部分掌握得好的學生還可以適當穿插“Ctrl+C”“Ctrl+V”等快捷鍵的使用,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有所提高。
現代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光要學到東西,更重要的是掌握怎樣去學習。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而是引導學生去學習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升其信息素養。有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叫作學法指導,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類不同的路徑和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作為小學教學方法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它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特定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是通過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掌握方法使用范圍,培養學生自己選擇使用學習方法的能力。適合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中慢慢養成的,教師需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加以指導和幫助。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向學生提供與學習方法相關的資料,如文字、圖片、視頻等,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指導演練,讓學生在體驗和模仿中有所感悟,結合自身實際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探究式學習是信息技術課堂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針對學生的需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開展互相合作和交流,在課堂中創造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學生在探討之間,也會自然地滲透學法。
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很快,可能小學里學習的軟件,到了初高中就已經不再使用了,所以如果是要學生“他主”式學習會給學生活動帶來極大的障礙。因此應提倡“我要學”的自主式的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自主性,包括自我設計、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等多個表現行為,以及學習任務完成后的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等[2]。其還表現為自我動機激發、自我學習方法選擇、自我時間控制、自我結果判定。信息技術學科課堂留給學生的自主操作時間比較多,如果都靠教師看著,勢必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需要學生自主學習。
雖然是自主學習,但教師適時地進行引導、點播還是很有必要的。學生閉門造車勢必很難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教師應當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其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和困難。
什么叫舉一反三?就是指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科學為依據,針對教材的特點,抓住其重點,得出一套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關心學習的結果,問題得到解決后就喜出望外,從而停滯不前,沒有及時總結成功經驗,當下一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又得回到原點,從頭開始。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學習效果還差。教師應告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講究學習方法,及時總結,觸類旁通。
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切不可把技術要點一股腦地講完,然后剩余時間都留給學生自己操作。如在教授《制作電子小報》時,我先自己整理一下制作小報要用到哪些知識點,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講解的。授課時,在我講完小報的組成等基礎知識后,很多學生就對制作電子小報躍躍欲試。于是我放手讓學生嘗試制作。在制作小報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多數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
通過這樣講練結合,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通過自學、小組討論、教師講解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比教師一味講解效率更高。
高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體需求,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使每個學生的優點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3]。在把握這一原則時,教師還應注意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考慮到問題的多樣性與新穎性,以此激發學生多動腦、善動腦,進而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充分發揮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在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對象特點,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體而言,高效課堂就是要改變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從淺層次的“學會”發展到“會學”這一個階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師生的聰明智慧都得到盡情的發揮。這樣,教學結構方能實現最優化,教學效益實現最大化。因此,我們應提供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