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江蘇省泰興中學,江蘇泰興 225400)
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控。該理論的核心是對認知的認知。元認知的根本內容是描述了人類對于自我意識在認知、調節上的一種功能,認知過程是這個活動的對象[1]。所以說它的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可以說是反思。其一,元認知是一個知識實體本身,包含關于靜態的認知能力、動態的認知活動等;其二,元認知也是一個認識的動態過程,即當前認知活動的意識過程、調節過程。作為“關于認知的認知”,元認知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所在,在認知活動中起著核心作用。
在進行地理教學之前,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本堂課所涉及的學過的概念進行復習。對這些舊概念進行回憶的同時進行再認識,反思該概念是通過什么方式、怎么總結出來的。這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這個概念的再認識,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概念的得出方法、理論的推演方式和過程。而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技巧,就可以溫故而知新,進而會非常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理論知識。
如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內容時,筆者要求學生先對初中所學習的地球與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學生說出經緯線的概念、特點,經度與緯度的變化特點,地理坐標的確定等知識。接下來在學習地球運動的方向、速度及周期、地理意義等知識時,學生進入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1.導入,啟發反思
在講解正式內容之前,我們可以先對所要講解的概念和理論進行導入教學。導入教學就是要啟發學生進行反思,就目前學生已經掌握的概念和理論對所要學習的新理論進行評估,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評價、分析新理論和新概念,并讓學生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先不對他們的觀點進行對錯評價,任由他們發揮。但我們要讓他們記住自己對新知識的預判和觀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備在教師真正講解之后進行前后對比、反思、總結,進而提升自己的課前預習反思新知識的能力。
2.活動,體驗反思
在教授學生真正的新知識時,我們也要注重元認知的實踐,也就是不要忘了讓學生進行反思方式的體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地意識到本堂課所學知識的要義。讓學生始終帶著思考,帶著反思進行實踐,反思自己對之前的舊知識的認識,反思學習新知識、認識新知識之前對新知識的整體感覺,仔細思考前后的認識有何不同,為何會產生這種不同,產生這種不同認識的根源。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彼此的認識,讓他們互相比較,互相了解對方的認識發展過程并做出評價。在這種縱向和橫向交織的對比評價總結過程中,學生會受益匪淺,他們會發展出更深層次、更高視角的內化的認識水平和元認知能力。
3.小結,鞏固反思
在一節課的知識教學完成后,我們不要忘了讓學生進行再反思,這樣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更深的認識和更高層次的整體感知。讓學生盡量用多種角度多種思維再分析、再學習本堂課內容。讓學生用類似科學家的精神去鉆研、去領悟新知識。
在所有教學完成之后,我們還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后反思,進而鞏固提高。課后反思的方式就是實踐,最好的實踐辦法就是做習題。讓學生在習題中感悟新知識的精髓;在習題的變化中反思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只有將習題做對了,做通了,才是真真正正地掌握了新知識。
地理學科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由此可見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地理學科既有常規的需要所謂的死記硬背的概念性內容,又有需要深入理解的揭示事物發展規律的科研性內容。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既能夠帶領學生記得住,還能夠讓學生理解透。而元認知的教學過程很好地契合了這個教學要求。
下面就地理學科中的《世界氣候類型》這節課的教學來說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及其如何與反思教學進行結合。
首先在正式進入新課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就世界氣候類型的字面意思進行分析理解,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的中國的氣候類型進行復習和再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氣候類型有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氣候。讓學生主動分析回顧我國的這些氣候類型的特點和成因。由此推及開來,讓學生看著世界地圖,分析推測世界范圍內還可能有哪些氣候類型,哪些地區有著與我國相對應的不同氣候類型。并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推測和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通過這種提問式的思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的世界氣候類型的興趣。
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向學生介紹世界范圍內除了中國的幾種氣候類型外,還有熱帶雨林氣候、薩瓦納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極地氣候。利用元認知理論向學生介紹這些氣候類型的內在特點以及成因。就地中海氣候類型進行舉例說明,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而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移向低緯,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濕潤。經過如此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就可以真正理解不同氣候類型的內涵以及區別,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最后,完成以上新知識內容的教學以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后反思。可以逆向引領學生思考,先說出一個地方的氣候特點,讓學生說出此地是哪種氣候類型。這樣通過正反兩個方向的思考,就可以讓學生更立體、更直觀、更全面地真正掌握知識點并能學會利用。
要想提高反思教學能力,就要在反思上下功夫。教學本身也是一門學問,也是需要從認識到再認識的過程。在教師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意如何讓學生做到課前、課中、課后反思,還要注意讓學生總結反思的過程以及方式方法,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抓住元認知的規律,能夠更快地學習掌握新知識。而我們教師則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實時狀態,不斷與學生深入溝通。本著總結學生的初步總結的思想,集教育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經驗于一身,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總結,從中剖析出教師自己的高屋建瓴的元認知和反思教學能力。
基于元認知理論的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的實踐依然有很多可以摸索的路徑。高中地理教師須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根據教學內容本身的特點來尋求這一理論和學科教學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調控等能力的基礎上放大這一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效能。教師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汲取以往的成功做法并規避不恰當處理帶來的不利影響,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