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普濟鎮中心小學校,四川 廣元 628207)
引言:在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當下,小學語文教程也有所變化。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關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關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重大影響。故筆者將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造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樹立學生閱讀積累的意識這四大步驟出發,具體論述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興趣在人的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包括在教師教授語文的課堂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地使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因為是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物,在自己學習擴展相關的知識時會產生不抵觸、愉快、期待等的正面心理情緒,這樣能創造對語文學習的動力,進行積極的語文學習實踐。
故教師在學生進行對語文學習實踐之前,應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培養。如可通過課前精彩小故事,大致簡單介紹本節課堂會講解的內容;或是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動漫等呈現,以吸引學生。而且可以適當轉變課堂內外的作業形式,在課外的作業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先少后多的規律,且作業的形式需根據學生具體實際,靈活轉變。比如不只是單一的文字抄寫,可根據今天學習的拼音漢字等,要求學生進行的是拼音作業和字帖練習。這樣也會適當避免學生因為寫字繁多且枯燥無味而產生厭惡的情緒,進而不喜歡對語文的學習。
目前,多媒體技術日益發展且不斷應用與教師的課堂,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也正訴求著多媒體資源不斷滲透帶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小學生的生理發展尚未完成,其對具體事物的思維分析、演繹等綜合能力不強,需要具體客觀存在的東西幫助他們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而且,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小學生的見識到的東西不足,也很難對語文教材中生活經驗豐富的大師的作品進行完全的了解。而且本身語文課程就所涉及的內容廣泛。因此,教師在對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可借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如在課堂講解過程中穿插詳細地精美圖片,告知學生課文中出現的事物就是圖片中的事物,而學生也可根據這些圖片明了作者寫了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進而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促進教學內容的了解吸收。
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程度。故學生應該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地加入對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受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不少教師的課堂便是傳統教學模式——講學模式:教師在臺上講課、講授知識點,學生在講臺之下聽課、做筆記、機械記憶。隨著新課程改革日益推進的當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適當地與時俱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的確,將“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用來提出課堂的梗概,并在有必要的時候解答學生自身不能明白的疑惑。學生通過自身所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決自身的疑問。這樣,才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教學課堂的參與度,真正做到教育過程是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真正成為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語文課程,需要的是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感受,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不是僅是通過汲取他人的學習成果就能完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知識增長離不開對于日常知識文化的積累,所以,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是從少到多,由深入淺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小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積累古詩詞的背誦、漢字的認識掌握、古代傳統常識了解。故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積累的意識,養成日常學習積累的好習慣——以綱為本,以教材為基礎,在完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課外的閱讀積累。教師可通過平時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硬性規定必讀書目、利用課堂教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方法與步驟,傳授學生正確地閱讀技巧等手段方法,幫助學生積極閱讀與積累,進而為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結束詞: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語文課堂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講究技巧的。它離不開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依據,進而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