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永勝縣第二中學,云南 麗江 674200)
曾幾何時,高中政治教學出現了教學氛圍暮氣沉沉、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流程機械單一等種種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沉浸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迷霧中,未能及時地“撥開云霧見天日”,也沒有革故鼎新迎課改,與時俱進勇創新。這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這會使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鑒于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時候,應當積極主動地做勇立濤頭的弄潮兒,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水滴石穿”韌勁向傳統教學模式開刀,從而使高中政治教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情境教學法與教學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不僅可以有效地點燃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與熱情,還能夠使課堂教學變更加生機盎然,趣味無窮,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有鑒于此,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時候,應讓情境教學法與高中政治教學相輔相成,從而助力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的時候,為了點燃一盞盞興趣之燈,就可以把情境教學法這一新穎的教學方法融于教學活動之中。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小康一詞的來源。”這樣的問題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有的學生說:“這一詞語,取自《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歡天喜地奔小康》這首歌曲,從而渲染一種喜慶祥和的情境,使學生對小康社會產生向往之情。再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家鄉變化的圖片,并讓學生說說家鄉今昔的差異。有的學生說:“第一幅圖畫從交通工具的角度展示了家鄉的巨變。”通過此舉,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還有效地使學生饒有興致地進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之中。
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往往會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學習政治知識的效率與效果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把學生的思維與視野束縛在一個個政治考點上,把學生情感與智慧限制在一道道政治練習題中,這樣一來,不僅在高中政治與現實生活之間設置了一道鴻溝,還使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直線下降。須知,政治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精辟總結、高度概括與集中反映。兩者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既然如此,高中政治教學之花又怎能遠離現實生活之源頭活水的滋養呢?有鑒于此,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當使生活化教學法與高中政治教學和諧共生,從而為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注入力量。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多彩的消費》的時候,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得以雙雙提升,應當使生活化教學法與高中政治教學有機結合。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好!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多彩的消費》。下面,老師給你們講兩個生活現象,請你們仔細地傾聽。”生活現象一:北京的王先生春節期間帶一家人到體育館打乒乓球。盡管進入體育館需要花費五十多元門票費用,但是這鍛煉了一家人的身體,增進了家人之間的情感。生活現象二:揚州的張女士一家人利用春節去海南旅游。這雖然會花費一筆錢,但是他們覺得這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其次,教師對學生說:“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影響消費的因素。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向學生介紹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消費的有關知識。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效率。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與關鍵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合作是一種比文化知識更加重要的能力。然而,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凸顯,也會阻礙學生合作意識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以其積極踴躍的討論、熱情主動的交流、學習資源的共同分享等特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與好評。有鑒于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政治教學中,應主動地使合作學習與政治教學融為一體,從而增加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政治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當勇做新課改的弄潮兒,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水滴石穿”韌勁,對傳統高中政治教學模式進行大力革新,從而使高中政治教學呈現出生機勃勃,煥然一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