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高新校區,江西 南昌 330096)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比重最大,閱讀教學的質量,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是影響整個小學教學質量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費時多,而收效少”的問題。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加強。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
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策略為主,理論探討與實踐相結合。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學《最佳路徑》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片斷,創設情境,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結合課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插圖來告訴學生,本文敘述的正是孩子們喜愛的迪斯尼樂園的有關故事,借助多媒體優化教學情境,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優的教學效益。
保證時間,提高質量。語文是一個特別的學科,需要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這種自我理解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自己的閱讀。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保證好學生的閱讀時間和質量。一堂語文課不可能也不允許有較長時間安排學生自由閱讀,學校的圖書室,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但是,單單靠學生自己借閱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的,所以學校還要定時安排中午的時間向學生開放圖書室,學生閱讀時間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學生真的去讀了嗎?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去圖書室進行閱讀?其實,我們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許多東西,學生都可以去圖書室查閱相關的內容的。如《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的事情,學生對諸葛亮很熟悉,但是對于他的一生卻是了解很少,而在練習里,出現的成語里,講的恰恰是諸葛亮一生的經歷,于是在上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們去查閱諸葛亮的生平經歷。學生們去查閱后,對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再給學生上成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說出一些相關的故事來。這樣的閱讀,是教師引導性的閱讀,在閱讀的質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時檢驗他們的所得,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值得一試的方式。
抓住時機,深化閱讀。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現在不少教師常常會安排一些課后小練筆,那么,如何把這些小練筆真正落實到實處。在小練筆時,學生的思維常常停留在課文里的,寫出來的小練筆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對于學生寫的小練筆,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同時對他們不足的地方予以補充。然后再讓學生動手修改,把它當作作文來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練”的作用。如《天安門廣場》中,由于部分學生對于文中出現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個介紹景物方位的小練筆,交上來后,發現個別學生介紹的地方,讓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讓他們進行交流,指導學生一定按照方位順序介紹景物,如《我的小房間》、《我家的客廳》等,學生的興趣來了,話也多了。說話也有條理了,經過修改他們的習作都有了很大進步。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并不是不要分析講解,而是對教師課堂上的講解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以往教學中一些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應繼承和發揚,應該認識到有效的分析講解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文字的訓練方法。問題在于要清除無效的、多余的、白費口舌的講解分析。
我們可以加強下列訓練:
理解語言的訓練。包括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理解遣詞造句、布局某篇的規律。如《梅雨潭》第二節“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整段文章不著一“險”字,卻盡得“險”意。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去細細的品味、理解。
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包括讓學生積累學過的詞語、句子和精彩片段等。有的老師要求學生用一個小本子抄下自己喜歡的佳詞、佳句和精彩片段,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日積月累,天長地久,這些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必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并運用這些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見解。
總之,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相信上課前熟悉教材,把握教材,認真備好課;導入新課時激發興趣,啟迪思維;課堂上巧妙提問,統領全文;讀悟結合,讀寫結合,在實現“輕負擔,高質量”的情況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