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保康縣黃堡鎮大灣教學點,湖北 襄陽 441600)
學校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搖籃。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學前班開設課程《拼音》、《數學》、《美工》、《音樂》、《科學》、《社會》課程。其他學校學前教育教學中開設勞動課程的也不多。針對農村學前班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培養孩子的勞動愛好。《勞動最光榮》、勞動是生存的本能。四、五歲孩子活潑好動、手腳不閑。為了讓他們更安全地在學校生活,課余時間沒時間干壞事,不瘋狂打鬧。就得好好引導發揮他們的勞動特長,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
在唱歌時,教師就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多教熱愛勞動的曲。例如:在教唱《西游記》中兒歌時,我提問誰最懶惰。四、五歲的孩子都知道豬八戒最懶惰。教唱《三個和尚》,老師又問誰誰最勤勞。孩子們都回答:“大和尚最勤勞”。
在教手工制作時,我就教他們大膽拿起小剪刀嘗試自己剪小紅花。四、五歲孩子手都很僵硬,不靈活,剪子拿不好。別說剪子,就是筷子、勺子、鉛筆這些常用的工具都拿不好。常常煅練才行。我就教他們拿起筆畫簡單的大樹、小草、蘋果、太陽、向日葵。讓他們學著畫。這樣大一點學拼音、學數字就可以拿筆寫拼音、數字了,不用教師手握著教了。
課間操,我還常常教他們學著中央教育頻道欄目中的體育煅煉 、“一、二、三、四。搖、搖、搖。二、二、三、四彎彎腰,三、二、三、四扭呀扭。四、二、三、四跳跳、跳。”。學金孔 ,學小烏龜、學小白兔跳。這樣運動身體靈活一些。更好地為勞動服務。
陳蕃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不讓學生有瘋狂打鬧的時間。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勞動習慣。每天早上我第一個站在校門口,每人來了領一把掃帚。每人劃一塊地盤打掃衛生。孩子們興趣濃厚,可是畢竟是四、五歲孩子。有的拿掃帚反正都分不清。有的拿都不拿不住。有的這里掃一下,那里掃一下。有的拿著當孫悟空的“金箍棒”玩。這樣教師耐心邊做示范邊教著掃,效果會很好的。驕傲地說我們教學點的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個個都會掃地了。
這些活動,不僅僅充分地把課余時間利用。而且孩子們勞動習慣得到很好的培養。我們學校德文化“學習雷鋒好榜樣”才能有效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