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燕
新疆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儲備軍,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水平不僅關系到新疆地區的發展,更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現階段來看,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愈發明顯,多元化文化的態勢不斷蔓延,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新疆作為多種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區,面對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的背景,加強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愈發重要和迫切。
新疆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多種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區。長期以來,西方列強一直把新疆作為分裂中國的突破口,境內外敵對勢力借助宗教這種傳統文化模式傳播自己的思想和價值理念,企圖來分化新疆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期望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新疆大學生作為新疆建設發展的重要儲備軍,一直是境內外爭奪的對象,一旦新疆大學生被境內外敵對勢力蠱惑成功,就會使得其做出一些危害社會、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瑣,其中就包括了宗教文化。中華文化認同就是人們分享共同的文化模式,包括了理想、信仰、價值理念等。文化認同是維系社會穩定的保障,是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思想觀、道德觀的重要基礎,是民族認同存在的根基。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會議提出了文化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我們加強中華文化認同教育。
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對象之一就是學生,新疆大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近年來,雖然國家以及政府在文化建設上做出了重大努力,學校也積極響應政府文化認同教育的號召,但是所取得的成效還有待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認同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其中包括了文化的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流已勢不可擋。然而中西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西方的政治理念、價值理念、生活方式、文化形式會不斷沖擊新疆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于新疆大學生而言,他們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外來文化的滲透會逐漸削弱新疆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認同感,甚至出現“崇洋媚外”的現象。以西方國家的節假日為例,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西方國家的節假日,而不重視中國傳統節日。
互聯網時代里,網絡的普及給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網絡時代里,“快餐式”閱讀行為越來越普遍,針對信息,大學生追求的是廣度,而非深度,對信息的常態要求比較小,進而造成學生在看待社會問題只看表面,不愿意花時間去閱讀和事件有關的詩句。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更加自由,新疆大學生很容易被網絡給毒害,容易被境內外“三股勢力”以及西方文化所利用和影響。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之地,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滿族、烏茲別克族等13個主體民族。不同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也不同,各民族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風貌。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由于多民族文化存在,使得新疆大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較低,認為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比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優秀,進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發展[1]。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語水平有限,對中華文化了解的不深、不透。首先是地域文化受限,南疆農村地區,其周邊社會語言環境以母語為常用語言,文化亦多接受少數民族文化。他們在接受中華文化并且逐漸認同的過程中受到了地域文化的限制;其次是南疆農村地區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資源不足,導致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教育效果有限的問題。
新形勢下,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具有緊迫性。新疆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對中華文化認同感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加強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有利于增強其文化認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進而將大學生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推進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工作的開展。
新疆大學生作為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對象,要想促進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認同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學生正視中華文化,促使其主動去學習中華文化,使其認清當前文化局勢,進而增強其文化認同。只有引導新疆大學生正視中華文化認同,才能更好地督促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覺抵制外來不良文化[2]。
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新疆大學生成人成才,將其培養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要想發揮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功能,關鍵在于塑造良好的環境。先進的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塑造民族文化認同的保障。因此,高校要結合中華文化認同教育要求,積極塑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首先,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校園文化體系,大力宣傳中華文化認同,讓學生在一個濃厚的文化環境中學習、接受先進的中華文化;其次,加大校園文化設施建設,為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提供支持[3]。另外,高校要建立中華文化活動基地,成立校園文化社團,從而為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
在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提高大學生對主流文化的認識。人文素質教育包括了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傳統道德、傳統文化等內容。新疆地區的高校應當建立適合大學生年齡與思維特征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對人文素質的學習。同時,在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要積極開展一些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如“中華文化辯論賽”、“人文講座”等,通過這些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興趣[4]。另外,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教師要抓好人文課程的考核,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就中華文化知識進行全面的考核,將中華文化知識的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進而促使學生重視中華文化的學習。
就目前來看,新疆地區存在著境內外“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企圖歪曲祖國歷史、新疆歷史。因此,在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中,學校要加強學生對中華歷史的學習與教育。首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借助各種途徑,向新疆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而增強其愛國情懷;其次,加深歷史學習,開展各種歷史文化活動,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歷史,了解到新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抵制一切分化、歪曲歷史的行為[5]。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革命博物館,有針對性指導學生學習,了解歷史。
所謂主流文化就是受社會倡導,契合主要影響的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特色社會中,中國主流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包括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6]。在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中,學校要加強學生主流文化教育,通過正確的文化、思想理念來影響大學生,使其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具有緊迫性。當前,新疆地區面臨著境內外“三股勢力”的壓迫,使得新疆大學生容易被“三股勢力”錯誤的思想蠱惑,進而造成新疆大學生失去正確的人生方向。新疆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形勢,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高校就必須加強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提高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思想觀、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職責,進而推進社會的穩定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岳永杰,劉兆芙.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對民族院校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6):70-75.
[2]付明剛,郭晨明,郭麗英.新疆醫科大學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研究[J].兵團醫學,2017,52(02):63-65.
[3]王萌哲.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5(12):38-39.
[4]姜軼群.新形勢下對新疆大學生實施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3):173-174.
[5]買買提·阿克木.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4(25):193-194.
[6]楊海萍.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大學生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思考[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0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