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慧 鄒嘉珍
參與此次問卷的學生中,女生占79.1%而男生只占20.9%,這是由于英語專業的特點、導致男女比例不協調。這屬于正常現象,并與我們的預期情況相符。數據具有普遍性、適用性,符合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在性別比例上的分配,故可作為樣本。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到大四年級填寫人數分別為20,34,64,16;分別占總比例的15%,25%,48%,12%。各年級填寫人數與各年級總人數比例較為相符。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關注與不關注新聞的比例各占8.96%和2.99%,僅占少數部分,表示一般關注度的比例為54.48%,偶爾關注的比例為33.58%。由此說明:絕大部分英語專業生還是具有關注國際新聞的意識,但是關注的力度不夠,僅是淺嘗輒止的狀態,他們沒有深刻意識到國際新聞與我們的語言學習以及自身發展息息相關。對于大學生關注新聞的頻率情況,經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隔天關注一次新聞,部分學生一周關注一次或是一個月及更長時間關注一次新聞;而少數的學生會每天都關注新聞。總體上看,大學生關注新聞的頻率偏低。這也說明大學生關注國際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據調查顯示:98.5%的英語專業生是通過電視、網絡等電子媒體關注新聞;其次是從老師和同學們的口中得知的,比例占57.4%;其次是從報章、雜志等紙質刊物獲取新聞資訊,比例占32.8%;最后是通過其他途徑關注新聞,占30.6%。由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得知,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因其便利與快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子媒體來關注國際新聞。通過傳統的紙質刊物獲取新聞信息的人越來越少。由于此次的我們調查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許多參與調查的學生反映他們是從老師和身邊的同學獲得國際新聞資訊。這說明學生是否關注國際新聞,老師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老師也是充當著一個新聞信息傳遞者的身份。
此外,絕大多數的學生關注社會新聞和時事新聞,半數多的學生看的是娛樂類的新聞,接近半數的學生則是隨便閱覽新聞,而只有少數的學生關注軍事、體育、財經類的新聞。這表明大部分的學生較為關心國外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而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生,應該對各類的新聞具有一定的關注度,從各個方面了解國外的整體情況。
就“了解國際新聞后,你會深入思考,與他人探討嗎?”這個問題,研究數據表明:不會這樣做的人占14.1%;經常、有時、偶爾這樣做的人分別占6.72%、23.8%和55.2%,這說明絕大部分學生會比較認真地對待國際新聞。瀏覽新聞之后的要點在于討論,個人的見解有時也未免狹隘,這時如果能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將會了解他人對同一個新聞的看法,增進自己對社會、對新聞本體和他人的了解。
作為英語專業生,僅僅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不足夠,要在此基礎上,具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參與全球性競爭與合作的能力。[1]國際新聞報道的是世界各國每天發生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事情,關注國際新聞就是在關注整個世界的發展動態。曹新佳,陳勇(2015)因此,關注國際新聞能夠幫助英語專業生拓寬自身的國際視野與時事敏銳度。此外,密切關注國際新聞、了解時事動態,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國際形勢,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調整看待問題的心態和策略,而不是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對待新的問題和事件。
關注國際新聞,能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如了解不同國家的禮儀禮規,感受不同國家的習俗文化。在了解了有關習俗文化、禮儀后,更能包容和接受其它國家的習俗文化。從而,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時,能從容地應對,自信的與其交談,這對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起著促進性的作用。
好的人際關系體現在各個方面,一個重要的方面則體現在交談期間所談論的話題。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往往能廣交朋友,因為他對不同話題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與不同的朋友交談時,總能侃侃而談,從而不會形成一個尷尬的局面。相比之下,一個見識短淺的人,談論的話題有限,不免令人乏味。學習英語的人比較關注各國的事務,如在日常學習中,老師,同學之間都會不時談論其他國家最近發生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能及時地關注國際新聞,那在交流中會遇到障礙,不能融于交談之中。因此,關注國際新聞能豐富你的知識行囊而與他人交談,從而促進與他人的人際交往。
此次對惠州學院英語專業生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表示關注國際新聞能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關注國際新聞能幫助英語專業生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如英語專業生的四級考試中的聽力部分涉及大量的國際新聞考題。同時,新聞具有真實性,關注國際新聞能夠從冗雜的信息中迅速地辨析真假。再者,在關注國際新聞的同時也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母春蘭(2014)及其團隊認為,在信息化社會,對信息的獲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技能,了解國際新聞有利于培養學生個人綜合能力。[2]
我們處于信息瞬息萬變、科技快速發展、資源無限共享的黃金時代,僅僅局限于了解本國時事是不夠的,還要主動、自覺地關注國際新聞,拓寬眼界。就如季羨林所說的那樣:“要求知識面廣,大概沒人反對。因為不管你探究的范圍多么狹窄、多么專門,只有在知識面廣博的基礎上,你的眼光才能放遠,你的研究才能深入。”因而,對于當代大學生特別是英語專業生來講,積極地關注國際新聞非常必要。為了讓學生更主動、自覺地關注國際新聞,我們小組分別從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個體的角度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
社會有關部門及時更新國際新聞,讓學生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新聞,利用科技創新開發各類軟件來宣傳國際新聞,通過微信、QQ、騰訊、搜狐等媒介及時地更新國際新聞,還需理清網絡各種宣傳平臺的垃圾新聞,提高新聞的真實性與安全性。
學校層面應多鼓勵院學生干部們多收集網上有關講解關注國際新聞重要性的視頻,如能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制作成視頻,分發到各個院系,以此方式宣傳關注國際新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尋求多渠道以便及時更新各類國際新聞,讓英語專業生能及時地關注新聞。比如進行廣播,每天在學校廣播國際新聞的相關內容,利用雙語報道,讓學生走在校園里,便能隨時收聽;再者,如能在食堂安放電視機,每天在飯點都播放當天相關的新聞,由此大學生能在閑暇時間段也能了解相關的國際資訊。學校如能設置新聞報刊廳,發售各類的報刊、雜志,能讓學校的學習資源發揮更為實效性的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激勵者、資源提供者和學習的協助者,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獲取國際時事資訊的意識。具體表現為: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傳授課本的相關知識,還需結合國際時事政治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對當下的時事有所了解,促使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時,教師可以身作則,對于國際新聞不作極端、絕對的定論,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客觀的評價,鼓勵學生通過收看國際新聞,置身于語言的氛圍之中,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讓學生養成主動關注國際新聞的習慣。[3]在課外,教師應該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豐富社會經驗,開闊眼界。這樣使得學生看待國際事件方面,能夠得出更深的見解。同時,社會實踐也促進學生更主動、自覺地關注國際新聞。
學生首先應意識到關注國際新聞對個人發展的積極作用。其次,在關注國際新聞前,要成為一個有鑒別力的關注者。對于熱議新聞,學生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學生在自己深入了解各種相關信息,獨立思考之后,理性地看待事件,不應該跟風盲目相信某種言論,而是應該先客觀分析新聞,然后理性評論。例如,在面對負面新聞的時候,學生不應該惡意地攻擊,而是理性、客觀地評論。這樣一來,學生在國際新聞中能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從而使之能更主動、自覺地關注國際新聞。如今,報刊雜志已不是獲取新聞資訊的唯一途徑,而網絡逐漸成為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因而,學生要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去獲取新聞資訊,對其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新佳,陳勇.英語專業大學生國際視野的拓展與實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03):27-28.
[2]母春蘭,鄒陳程,季柳,路博文,王自春,蔡麗莉.在校大學生對時政新聞的關注情況——以川北醫學院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3):166-167.
[3]李平,張敬華,馬麗麗,呂海萍,姜帥.探索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胸襟[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25(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