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瑩
小學語文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其基本思想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偏重于記憶和理解滿足于接受教師知識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重視解決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是實現(xiàn)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載體。
何謂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包含著全新的教學思想的教學實踐活動;探究性學習是教師不把現(xiàn)成的結(jié)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jié)論的過程。探究性學習的要素有:學生必須有興趣、好奇、疑問等心理基礎;學習過程要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學習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關注過程;具有再生性的特點,即學習的過程會產(chǎn)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結(jié)果。因此,注定了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是學習活動的實施者、推動者;教師是“導演”,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關鍵時刻的點撥者。
《語文課程標準》把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這一基本理念,把課堂教學轉(zhuǎn)變?yōu)閷W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究性學習過程成為我們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出語文課程教學模式,把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入語文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用借鑒自然科學探究學習的做法來體現(xiàn)探究學習的特征,還需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點,把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學會朗讀、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等能力方面收到了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實施探究式的語文課堂教學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蚨谛抡n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動態(tài),開放的教學情境即探究式的問題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在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材料,展示自己的語言才干,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探究式的問題情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問題的數(shù)量要少。少而精的問題便稱之為主問題,也叫探究專題。相反地,人人會說的問題沒有研究價值,缺乏思維空間,消磨了課堂時間,便無意義了。
2.問題的覆蓋面要大。最好能涉及到全文。
3.穿透力要強。瞄準課文的主旨,揭示文章的中心。
4.探究度要高。有研究價值。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僅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課文中那些語句深深地激發(fā)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語句輕輕地撥動了你的心靈?請選擇一種心情,按照“劃出語句——說理由——朗讀——感受”的方法自學課文。教者雖只預設了一個大問題,但覆蓋面大,穿透力強,探究度高,極具研究的價值。在探究性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體驗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又饑又冷,只能幻想火爐、烤鵝、慈祥的奶奶……
社會制度的黑暗,富人根本就不同情窮人,可憐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不同的情感體驗一起產(chǎn)生共鳴,孩子們品嘗到了閱讀所帶來的成果的喜悅。
例:《全神貫注》一課也可以設計一個主問題:從哪幾個方面知道羅丹全神貫注?請劃出來,讀讀議議。通過與眾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動腦筋、動口,動手多發(fā)現(xiàn)、多探索、多實踐,使課堂教學處處充滿著探究的氣氛。
5.激發(fā)興趣,吸引學生。
例:上《凡卡》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寫了哪三種“狗”?為什么作者要寫這些東西,找出關鍵詞?這么有趣的問題,會很快地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深思,并樂于尋求答案。經(jīng)過他們的獨立思考與探究解決了問題。文章的主旨“窮人的生活連狗也不如。”便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了。
例:上《窮人》一課時,對于桑娜是否應該抱回西蒙的孩子,可以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把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發(fā)表意見,深入理解課文。這樣就會使學生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講《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請學生親自做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話的正確性。所以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龑W生探究性質(zhì)疑,在實驗中觀察驗證解除心中的質(zhì)疑,在實驗的興趣中去探究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zhí)著求實地探究科學真理的精神。
例:上《草船借箭》、《晏子使楚》、《將相和》……都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加強對人物性格的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之處:“兒童是一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p>
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課堂形式的新穎創(chuàng)新都要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fā)興趣為前提,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誘導學生的探究心理。
6.功能性要強,要有三維的目標。
實行新課程的“首義”就是確定新的課程目標,要從過去過于強調(diào)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轉(zhuǎn)變到“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即所謂的三維:基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例如:教學《新型玻璃》時,便可出示: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選擇下面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過程與方法),去研究(知識與技能):新型玻璃有哪幾種?有什么功能?②你對哪種新型玻璃最感興趣?為什么?③你要設計怎樣的玻璃?為什么要設計這種玻璃?這樣的問題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探究式課堂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
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過程,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便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時間安排上,一般5-7分鐘就夠了,有時甚至更長——10分鐘。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有這樣一段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你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來?!弊プ∪藗兇笮ψ穯枺骸叭藗?yōu)槭裁葱??”“魯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嗎?”在學生探討不出結(jié)果時,及時給學生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再討論,學生明白,原來四周黑洞洞是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做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學生完全理解后,繼續(xù)追問:“通過談碰壁這件事,你體會到了什么?”進一步使學生了解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那么這個教學過程就需要給足學生時間,又不限制他們思維的空間,他們思維活躍了,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自主探究這種組織方式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學習動機上的“想學”,再給予思維的空間與時間,學生便“能學”、“會學”,從而“樂學”。
在五年級上學期語文口語交際課中探索學習,如:《我是小小推銷員》,讓學生通過商場調(diào)查,特別和賣電器的售貨員進行交流接觸、學習,這樣學生就順利地完成了這次口語交際課。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更多的創(chuàng)造實踐。如教《匆匆》一文時,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創(chuàng)造背法。如有的用“化整為零,步步為營法”,有的用“以寫助讀,感官兼用法”。有的用“互讀互背,合作經(jīng)營法”等。最后教師告訴學生自己覺得哪種方法好,就采用哪種,我們的引導,學生探究適宜自學的學法,讓學生在學習的自由空間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從而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探究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著名特級教師李烈說過:“教師要改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是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教學質(zhì)量的標準之一?!睂W生在課堂上生成問題是探究思維的表現(xiàn),是智慧火花的形成。
引導學生學習《中彩那天》一文時,學生可能會生成許多問題,鼓勵學生說出真實想法。例如:“課文說到庫伯家里很有錢,完全有能力去買一輛汽車,而‘我’家里很窮,父親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輛汽車,是否可以去和庫伯商量一下,把車留下。”“彩票上K字記號除了父親,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不用打電話給庫伯等等?!?/p>
再如:分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學生就生成了這樣的問題,“按理說我的母親應該像巴迪的母親一樣賞識我,多給我鼓勵,可我的母親卻像巴迪的父親,對我很嚴厲、很兇,反而是我的父親卻溫柔可愛,搞不懂?”而這樣的問題,恰好也反應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諸如此類舉不勝舉,有的盡管很幼稚,但它畢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萌芽,我們都應該加倍珍惜,愛護、培植,讓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之樹生根發(fā)芽。
語文課程資源組成語文課程的各種要素以及實施語文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還有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另外,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币袕娏业馁Y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p>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讓教育回歸生活。把生活作為課程資源,要以生活實際引入教育課題,注重從學生的經(jīng)驗出發(fā),把教學課堂融入生活,可以打破教科書規(guī)定的教學順序,讓生活事件與課堂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
如,結(jié)合中國的民俗節(jié)日寫相應的作文?!抖宋绻?jié)》、《中秋賞月》、《校園的桃花開了》,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的桃花和實踐課老師配合完成端午節(jié)包粽子,和學校組織的“撞蛋”比賽,中秋和家人賞月拍照留影等形式,講述節(jié)日的風俗和家人共度節(jié)日的美好。
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中尋找資源,善于傾聽發(fā)現(xiàn)有沒有值得發(fā)掘的資源;善于總結(jié)自己的教學生成、寫成教學案例。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學生實用學習法》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3]【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智能的結(jié)構(gòu)》
[4]李希貴《教育藝術隨想錄》
[5]李希貴《語文主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