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凡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學,福建莆田 351144)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學知識更重要,原來的教學模式不再適合現在的教學,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新課標倡導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案導學”這一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帶動課堂的學習氣氛,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生動,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使教學效果大大提升[1]。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充分理解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引導學生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下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學案導學”模式把高中歷史教學的焦點轉移到了導學案上,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教材知識的灌輸與接受,而是學生通過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并在其導引下自發去接受新知識的過程。教學要求的新變化要求學生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師減輕依賴。該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從根本上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思路,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中應扮演主動探索的角色,在課堂中更活躍、更積極。比如在學案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加入小組討論環節,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自由說話的機會,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習熱情也會更高漲,舉手發言也會更加踴躍。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更新后,新的教學大綱有了不一樣的要求,不確定性在歷史高考知識的考查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歷史高考不再只考查課本知識,而是更看重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對歷史史料、歷史現象、歷史結論以及時事政治的分析與理解,因此,培養學生會思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學案導學”對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環節進行了設置,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在探究性的話題中深入思考,有助于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在小組合作中學習有助于學生在互助和討論中得到啟發,最終通過改進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2]。
“學案導學”模式的第一步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導學案進行精心設計。學案設計環節要求教師在對整個教學內容有詳細規劃的基礎上編排教學內容。首先,學案應該明確說明學習的目標,讓學生知悉學習任務,對課程內容有大概了解。其次,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適當添加一些課外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再次,教師應在學案中用特殊的符號區分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和課外拓展內容,讓學生區分不同的知識,防止混淆。最后,教師還應對課時分配有所把握,一方面要照顧到學生的接受情況,另一方面還要保證教學的質量。
以岳麓版教材為例,在進行“近代中國史”的教學時,教師在學案設計之前應該明確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方便學生自學;將教學的內容合理分塊呈現給學生,并對重難點有所區分,方便學生整理記憶。中國近代史離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更近些,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比如國共聯合抗戰時期發生的故事等;還可以視頻的形式展現,比如講到辛亥革命時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國近代史課時不少,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還應該合理分配教學課時,一方面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和教學進度相契合。
“學案導學”模式的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完成導學案上預習新知識的任務,即完成學案內容中預習部分要求的題目[3]。以導學案為指導,使學生預習新課變得有條有理,學生在完成導學案要求的內容之后會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對簡單的知識在課前就能掌握一部分,對重點難點內容能進行區分,在課堂上注意力會更加傾向于重點和難點內容,學習效果也會更好。以岳麓版教材為例,在講“近代西方民主政權”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做導學案,在課前預習過后,了解了各西方國家建立民主政權的時間、方式等。教師在課上對這些內容只需簡單帶過就可以了,但是對于這些國家建立民主政權的特點、區別,需要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重點講解,從而使課堂學習效率更高。
“學案導學”模式提倡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發言權,所以對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內容設計是不可缺少的[4]。對于合作學習,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劃分學習小組,給不同的小組分配任務,使小組成員間在討論中學習,相互配合,交流學習成果,啟發思維。比如,在學“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小組搜集古代中國不同種類的科技文藝成果,最后分享討論,既讓學生節省了時間,又了解了更多東西。
對于探究學習,主要是教師設置開放性的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比如在進行“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這一單元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話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聯系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討論作答。學生可以說說自己在課外書上見過的案例,新聞上播過的當代中國外交的大事,等等。應注意的是,在對開放性話題進行討論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最后,教師應該對學生學案的完成情況做出評價,肯定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對于有欠缺的地方明確予以指出,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學案還是學生復習知識的依據,要讓學生保存好導學案,在一段時間內經常翻看。教師也可以經常抽查導學案上面的內容,方便學生掌握一些重點知識。對于學生在課堂上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教師應該制訂相應的復習學案,通過做課下練習的方式,一方面檢測學習成果,一方面鞏固課堂內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題目形式的設計尤為重要,需要照顧到學生的層次和能力,難度要從簡到難,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夠通過做習題得到提高。
“學案導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在教學中被教師廣泛采用。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充分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模式;其次要在實際教學中用好這種教學模式,應該對教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根據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導學案,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還要找尋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學案設計,以便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