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平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南京 211500)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是學科教育思想的體現,它對新課程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都做了具體規定,對教師專業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新課程改革呼喚教師的“課堂教學執行力”。要使化學學科保持旺盛的教學生命力,選擇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開展立足于學科特點的“提升課堂教學執行力的研究”是最佳策略。筆者結合本區域學科的教學現狀和一些相關舉措,做了如下思考。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形成有效教學策略的根本,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構建和諧的教學方式結構;把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演繹思維與歸納思維結合起來構建和諧平衡的教學思維結構;辯證統一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構建教與學的和諧平衡,以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提高課堂教學執行力提供條件。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在我們的化學課堂,通過創設生動、合理、快樂的教學情境,優化問題設計,渲染情境,能夠引導學生從感性化學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執行力自然得以提高。
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分子和原子》這一節內容的教授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抽象的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我通過游戲的方式將學生當作一個個獨立的“原子”,并采用不同組合的形式來展示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原子的不同結合形式,從而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本質特征,即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構建了趣味的教學情境。另外,我還利用傳統的“球棍”模型并結合多媒體設備來演示水的汽化過程和水的分解過程,將微觀粒子的特征宏觀化,讓學生更加能夠清晰地理解,課堂氛圍輕松和諧,學生興趣很高,理解得很透徹,課堂教學執行力大大提高。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而化學的概念與原理抽象程度較高,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單靠語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難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傳統方法教學中,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講解說明,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這時若能恰當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圖像、聲音、動畫等刺激學生多個感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則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執行力。
在《中和反應》的課堂教學中,我一方面通過傳統的實驗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突破難點,對于無法直接通過觀察現象來說明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實驗,我教會學生通過間接的方法(這里是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實現。為理解中和反應發生時的能量變化,我則是借助數字化實驗中的溫度傳感器實驗來幫助學生感知實驗的真實情境。對于中和反應的本質教學我則是通過多媒體將微觀的化學變化進行宏觀化,對參加化學反應的粒子結合進行動態模擬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教學中,如果繼續用多媒體教學則過于死板。我又回到傳統教學的模式,先讓學生在稿紙上練習,然后讓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板書。這樣學生可以根據板書的情況集體討論常見的錯誤,讓學生總結出注意事項,從而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化學課堂教學的執行力。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整體水平和可能的發展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是什么,并注意分步組織落實。將教學內容化整為零,設置一定的教學梯度,加深學生課堂學習的層次感,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習的信心。學生的課堂學習要有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實際內容出發,找到合適的起點,并由此開始建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次序。這樣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教學執行力。
例如,我在教授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運用時,首先設計問題:(1)鋅、鎂、鐵、銅這四種金屬哪些可以和稀H2SO4發生反應,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鋅、鎂、鐵都可以與稀H2SO4反應,產生氫氣,實驗室為什么要用鋅與稀H2SO4反應來制H2,而不用鎂和鐵?(3)由此你能得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哪些原則和原理。通過對教學內容的不同梯度的設計,引導學生從金屬的活動性去思考,不但鞏固了金屬的活動性知識,又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原理。
我們要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鉆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可以提升課堂教學執行力。同時化學教師必須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度學習,才能了解化學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建議等。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弄清每個單元的編寫意圖,彈性地使用教材。只有了解這些內容,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并設計出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教學環節,使課堂結構更合理、更科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執行力。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評價與激勵,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倡導激勵評價,激發有效動力,提高課堂教學執行力。
例如,鎂銅合金常用作飛機天線等導電材料,現取某鎂銅合金10g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是6.4g,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該鎂銅合金中鎂的質量為多少?
(2)寫出該題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計算生成H2的質量。
(4)結合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試著舉出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應用。
對于提問中的(1)可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來回答,如能答出合金中只有鎂能和稀硫酸反應,而銅不能,教師就要加以肯定,如果能夠進一步計算出鎂的質量為10g-6.4g=3.6g,那就非常值得表揚了。即便該同學沒有算出結果,教師也可以說:“沒關系,雖然答案不是很完整,但是老師欣賞你的勇氣。”對于提問中(2)和(3)可讓基礎中等的同學演算整個過程,并給予相應的評價,如:“書寫得比較規范”“注意了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比例式正確”等。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動力,又可以起到榜樣示范的效果。對于提問中的(4)可讓一些有創新思維的同學來回答。如果學生回答的結果很有創意,教師更要進行激勵:“你能這樣想,老師真為你驕傲!”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為提高課堂教學的執行力提供動力。
為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區教師發展中心完善了初中五個“聯片研訓”教研共同體東北片由金牛湖初中等四所學校組成教研共同體,東南片由橫梁初中等四所學校組成教研共同體,西南片由龍池初中等四所初中組成教研共同體,西北片由馬集初中等五所初中組成教研共同體,城區由金陵中學龍湖分校等五所學校組成教研共同體,合力完成各項學科研訓活動。
聯片研訓的主體是區域內化學學科的教師。活動呈現出以下五個特點:一是計劃性強,每學期由教師發展中心根據一定的主題統一安排學科活動,在不同學校間輪流進行;二是形式多樣,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上課、說課、評課、論壇和專題講座等;三是主題明確,以菜單式、點題式等方式結合學科疑難熱點問題進行,貼近教師;四是參與面廣,既有特級教師、名師的送教活動,也有教壇新秀、骨干教師的展示課;既有普通教師的公開課,也有師徒共同進行的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五是結合實際,將初中學校分成五個教研共同體,以城區學校為龍頭抓實教研活動。
例如,為了提升化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東南片的10位九年級化學教師舉行的某次教研活動,共安排了四大板塊的內容:一是同課異構上2節課;二是采用課堂觀察的手段,重點圍繞探究能力提升組織教學,組織議課、評課活動;三是組長就如何進行問題探究設計論壇;四是就教科研活動的策劃及如何做課題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執行力就必須既要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又要提高學生聽課效率,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提高農村初級中學課堂教學執行力有多種多樣的方法,筆者只是針對自己學科的實際情況和條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幾點看法。既然“教無定法”,那就讓我們結合實際,因材施教,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