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務龍
(廣東省廣州從化區溫泉鎮龍新小學,廣東廣州 51097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教育教學方面,各個地區和學校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更加注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而加強估算和口算可以說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那么老師要善于營造估算和口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很多學生對于數學中的計算并不重視,認為計算只是簡單的算數,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腦筋,因此思想上的輕視導致學生在計算的實踐中就會不認真,加上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使得在計算中容易出錯,比如說題目中寫的是14.5,但是被同學看成了1.45,或者是題目要求進行減法運算,但是學生做成了加法。思想上的不重視帶來了數學計算中錯誤的頻頻發生。
思維定式對于一項工作的后續活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消極的思維定式則會阻礙后續的學習。在做四則混合運算這類題目時,學生就特別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比如在計算1.23-3.6÷6時,學生極容易受到之前學習的影響,從左向右進行計算,從而能忽視了3.6÷6,忘記了要先進行除法運算再進行加法運算的規則,這就是受到了思維定式的影響。
人的記憶有時候需要在短時間進行信息的儲存,這在數學計算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短時記憶的能力相對較弱,從而導致學生在提取信息時出現錯誤。
很多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不夠熟練,導致口算中是進一位還是退一位模棱兩可,從而增加了計算時的出錯率。
在數學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只是照搬老師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為什么這樣計算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對于知識點根本就沒有掌握,從而導致錯誤的產生。
大多數學生覺得計算枯燥乏味,因此對它提不起任何的興趣。而興趣低就導致了學生從小沒能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中就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還有就是在計算列草稿時,有的學生字跡潦草,這樣也容易導致計算的錯誤。
計算本身來說就是枯燥乏味的,這樣一來就更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倦,因此老師要結合每節課學習的內容變換一定的教學花樣,通過訓練方式和形式的變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每天都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計算的訓練[1]。同時,為了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自愿地進行計算的練習活動,老師可以游戲的方式和競賽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說同桌之間比賽、小組開火車進行計算練習或者是限時計算,也可以讓學生出計算題等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同時在進行計算的訓練時,老師可以給學生穿插進去一些有趣的數學知識來緩解枯燥的學習氛圍。老師也可以給學生適當地插入一些數學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效果。
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的問題其實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很多的老師和家長都會把這些原因歸結為一點——孩子的不認真導致的。但其實孩子在計算基礎知識上面掌握得不夠扎實也會導致學生出現計算的錯誤,比如,計算法則、運算的定律等知識并沒有掌握,不能夠靈活地應用進計算題中,學生只有對這些法則做到熟練地掌握才能夠在做計算題時自如地應用。
在小學中主要講到的計算法則包括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等,這些法則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小數、整數和分數中同樣的適用,所以學生要進行反復的練習,做到整數、小數和分數的綜合練習,比如我們可以練習:35×17×4、3.5×17×0.4,通過舉一反三,讓學生充分地掌握這些法則。
雖然在學習中我們強調熟能生巧,但是大量的練習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降低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所以在我們日常的練習中,我們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針對一些容易出錯和容易混淆的題目進行練習,讓學生的計算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時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內容進行練習題的設計,讓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握知識[2]。
當前的教學要求提出了課堂中交流和互動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交流和溝通方面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在交流和探討中,大家可以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老師一方面了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出新的計算方法,供全班同學借鑒。
比如,在對二年級的43+28進行計算教學時,學生的計算方法就是多樣的,有43+28=43+20+8=63+8=71;40+20=60,3+8=11,60+11=71;43+28=43+7+21=50+21=71;43+28=40+28+3=68+3=71這幾種,那么老師就要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算法都是正確的,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主的解決問題,提高他們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才能夠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和計算的效率。
首先,學生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第一學生在看題目時一定要看清數字和運算的符號;第二,在運算前清晰地畫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第三,學生要思考清楚運算中什么地方口算什么地方筆算,然后展開計算;最后還要認真地檢查。
其次,在計算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耐心和冷靜處理問題的學習態度。碰到難題時不要著急,計算時不能夠心切,一步一步地來。在進行計算的草稿時,一定要保持書寫的工整,這樣才有便于在后面的計算中查看上一部的計算結果,同時對于一些難題,不要以為自己可以通過口算直接得出結果,要習慣通過筆算進行驗證,要勤于動筆。
最后,計算中需要學生具備檢查的習慣,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計算的過程相對較長,所以出錯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學生計算完后一定要養成自查的習慣,及時地糾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中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計算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方面,還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數學教師,更加應該注重對學生數學計算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中善于活躍氣氛,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和有趣的氛圍下,進行計算的學習,幫助學生扎實基礎知識,從而提高我們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