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智豐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00)
筆者在班主任的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如今有太多的學生被各種各樣的情緒所干擾。尤其是浮躁情緒,成為影響學生學習取得進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一名學生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浮躁心理的干擾,做事就會盲目而目標不清晰,情緒急躁又缺乏足夠的耐心,不能沉下心來好好地學習、干實事,最終導致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焦慮和滯后。
普通心理學認為:“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如果能夠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適時調節,用積極正能量的情緒去引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往往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而作為學生心理輔導者的班主任老師,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及時發現學生的浮躁心理,并能為其提供心理上的指導和引導,及時幫助學生主動轉化浮躁心理,培養其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心理上的助力。
學生產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來自兩個大的方面。第一方面,從產生浮躁心理的外部條件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從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來講,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與變革高速發展的時期,學生所處的環境中到處充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風氣。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真正成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進而導致學生形成浮躁的心理[2]。
其次,從學生所處的小環境,即自身的家庭環境而言,由于政策的原因,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家長們在對子女的教育上都表現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態。這種心態也會影響到子女。
最后,從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來看。學校的教育教學離不開高考這根指揮棒。雖然我們已經提倡素質教育,希望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風采,能多樣化多元化地發展,但是,評價學校的優劣,最具說服力的依舊是成績[3]。這就使得學校自覺不自覺地忽視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學習成績上強化和突擊來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這其實和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的風氣如出一轍。那么,學生從小學開始就生活在這種典型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環境中,必然也會產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第二方面,從學生產生浮躁心理的內部條件看:由于學生還處于青少年時期,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心理上會產生各種問題。
首先,學習目標上空洞模糊,缺乏心理上的力量感,從而不能真正地進行高效的學習。
其次,在理想與現實中間有落差,缺乏進步的支撐力。每個學生都希望把自己的學習搞好,都會在某個時間段為自己不良的學習狀態感到困惑和焦慮。有不少學生來詢問我:我到底怎么了?該怎么辦?其實,他們就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懂得循序漸進,急功近利。有浮躁心理的學生,不能夠耐下心來鉆研學習,總是浮于表面,對于學習總是淺嘗輒止;同時,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總認為我落后了要趕緊追回來。但是他們不知道,一旦你落后了,追回來不是那么簡單的。只有戒驕戒躁,踏踏實實,才會慢慢地進步。學習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再次,有浮躁心理的學生在學習上會表現出盲目,無所適從,不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方法。每個學生的人格特征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有所區別。有部分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學習上,卻事倍功半。對于這些學生,我只想說“沒有方法的學習,將是一塌糊涂的,到頭來收獲寥寥”。
最后,有部分學生夸大自己的失落情緒,思想上表現出懶惰性。這一部分學生對于學習要么是沒有目標,要么就是缺乏自律能力,學習懶惰不主動。那么浮躁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會滋生。
浮躁情緒影響下的學生一般會有幾種狀態:坐不住、聽不進好的方法、想不到怎么辦、靜不下心來學,等等。下面就我所遇到的一些具體情況,談談我的應對措施。
比如,針對“想不到怎么辦”的學生,他們在自己支配的時間里,如課間、自習課、回家后,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對于這些學生,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要對他們進行習慣養成教育,教會他們合理地安排和分配時間,要讓他們養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有條有理。
去年班上有個杜姓同學,就是“想不到怎么辦”情況非常嚴重的男孩子。他父母也非常焦急。我在觀察了解他的情況后,讓他在做事之前問一問自己:為什么做?做這個嗎?希望什么結果?最好怎樣做?為了防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出現,我要他把這些問題寫下來貼在自己的書桌對面的墻上,每當不知道該做什么時抬頭就能看到,并要具體回答,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在我的指導下,他根據自身情況量身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把復雜的學習過程具體化,把每晚回家該做什么量化,通過一個學期的堅持,他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從剛開學的班級中游躍入了班級的前列,人也變得自信許多。
同樣是在這個班集體中,還有一位陳姓的男同學在進入高中學習后,出現了“坐不住”“聽不進”的情況。經過與其家長溝通,我了解到他熱衷于網絡游戲,在暑假期間每天都留戀于網絡游戲。開學后,人坐在教室里,但心思還沉迷在網絡中。我首先采取了一些強制的高壓措施,結果發現他還是“聽不進”,而且還變本加厲,學習成績從進班時的第五名,在一個月后跌到了班級的倒數。在自我反思和總結之后,我變換了方式,決定從細節入手,“潤物細無聲”。我連續利用一周晚自習結束后的時間與他在教室內進行一對一的聊天,從他喜歡的網絡游戲這個話題開始與他溝通。從他喜歡的話題切入,縮短了他與我之間的距離,讓他覺得我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有共同話題的知心朋友。之后,我提出“你覺得打游戲有意思嗎?”“你認為你現在的學習成績是你自己真實能力的表現嗎?”他聽了我這些問題,覺得非常羞愧,后來跟我約定在期中考試時進入班級中等水平,在期末考試爭取接近原來的水平。在其后的學習生活中,當他在學習和生活上比之前有所起色時說同樣的一句話:“你還能做得更好,我看好你!”經過整個高一學期的學習,他不僅學習成績進入班級的前列,還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在高一下半學期的“三好學生”評選中毫無爭議地獲得了他該得的榮譽。
總的來說,在解決學生浮躁情緒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心理上的輔導,同時從小處入手,善用巧勁,引導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并加以監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讓學生真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良性和諧的學習氛圍,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1]林靜.高中學生發展指導模式的再建構[J].江蘇教育,2017,(32):22-25.
[2]顏蓓.高中學生心理咨詢技巧初探[J].學周刊,2017,(5):199-200.
[3]張亮.高中學生“逆反”心理現象[J].考試周刊,2017,(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