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靈昆中學,浙江 溫州 325700)
引言:寫作一直是困擾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寫作時不是對審題和立意不明確,就是偏題,導致分數一直上不去,在低分線徘徊,對于廣大教師來說,寫作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想要走出這種困境,教師要直面自己教學方式的不足,學生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能力,一起共同改善這種狀況。
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寫作困境并不是僅僅出現在學生這一環節,教師也是被困者。首先這種困境在教師方面的體現是: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知識很豐富但語言很匱乏是現在許多老師的通病,他們用老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導致學生對寫作的印象是枯燥無味的,這很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缺乏探討寫作技巧與能力的激情,才會越來越不喜歡習作甚至害怕。其次,這種困境在學生方面的體現是:寫作內容極度不適,寫作內容要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套故事,固用模板;要不就是脫離現實生活,缺乏真情實感,僅僅停留在表面,難以引起閱讀者的共鳴;然后是寫作語言,語言通俗白話,直接簡單,既沒有修飾的詞語,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像流水賬一樣,處于小學生作文的低水平階段。以上都是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寫作狀態,急需提出對策解決。
學生寫作出現瓶頸的原因,我認為首先是作文學習方法的錯誤,作文訓練應該按照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去學,但現在常常以教師為指導中心,這樣反而限制了學生的作文思路,即所謂的“本末倒置”。老師教導學生寫作大多教授技巧,但是寫作要求真情實感,太多技巧反而使作文缺少了靈性。再者是學生心理作用,太多的作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易造成恐懼,造成學生心理失衡,開始害怕寫作,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寫作出現困境的原因。
在現行中高考體制下,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判集中在了“審題”上面,并不是作文本身。為了應對中考,教師在課堂傳授更多的是理論知識,比如說寫作技巧、寫作規定、主題要求等,他們更加注重的是中考體制下的規范性寫作,而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生自由寫作的話語權,無形中限制了他們寫作的思路,失去了寫作本該有的靈魂。就像生產流水線一樣,有固定的樣板、技巧、規定,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讓許多學生在天性之外痛苦地耕耘著一片貧瘠的作文田地。所以,要想改變這種狀態必須要給學生自由寫作的空間,釋放他們的天性,從而得出更多的寫作靈感。
中學寫作教學處于困境的深層原因在于學生缺少對文字的深刻感受力,而這個感受來自于生活。生活是靈感的源泉,從生活中取材,將寫作與生活相聯系,在寫作中反映自身的感受,把生活中的思想和情感當做寫作的源泉。生活再怎么豐富多彩,也需要通過生動的文字表達出來,而這種把原生態的生活直接轉化從文字的形式,才是最直擊人心的。而且寫作素材很豐富,可以是來自身邊的人和事,也可以是來自周邊的風景和對一些事物的思考或感悟,這就解決了學生寫作內容的“假大空”的問題,所以從生活中學習寫作是解決寫作困境的重要方式。
古人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有利于積累一些美詞美句,在寫作時也能寫出一些優美華麗的句子,不至于文章枯燥無味。不同的學生從文字得到的體會是不同的,只有閱讀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才會有充實的積淀。所以,廣泛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有極大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每周積累好詞好句,記錄在專門的摘錄本上,或者和同學一起進行讀書交流,相互交換筆記等方式積累好的辭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它可以為寫作提供表達與技巧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開拓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積累知識,幫助學生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文章。
結語:一篇好的寫作需要有強烈的寫作欲望、善感的心靈、豐富的知識儲備,不只是技巧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教育專家們公認的顛撲不破的真理,學生寫作正需要這樣的興趣與激情,有了寫作真實的來源、寫作的靈感、方式與熱情,就會有感人肺腑、妙筆生花的佳作,寫作困境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
[1]章熊.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 .2012,(5):30.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
[3]姜廣平,于國祥,賀學根.新課程下的寫作教學[DB/OL]:201406/50497.
[4]余秋雨.現代人的閱讀困惑[N].揚子晚報,2015.09 18.
[5]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3.50.